精英家教網 > 高中物理 > 題目詳情
如圖所示,A、B兩物體的質量分別為m和2m,中間用輕彈簧相連,A、B兩物體與水平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均為μ,在水平推力F作用下,A、B一起以加速度向右做勻加速直線運動.當突然撤去推力F的瞬間,A、B兩物體的加速度大小分別為( )

A.                 B.
C.            D.
C

試題分析:在突然撤去推力F的瞬間,彈簧彈力不變,B物體受力不變,加速度不變,仍為a;以B為研究對象,可得,對于A物體,撤掉外力F后,解得
故選C
點評:本題一定要注意撤掉推力F后摩擦力的方向不變,本題主要采用隔離法。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填空題

某物體質量為2kg,受力F1、F2的作用,大小分別為6N、8N,則加速度a的取值范圍為____________。當這兩個力的夾角為90º時,物體的加速度大小是_____m/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填空題

一個質量為m的質點在n個共點的恒力作用下處于靜止狀態(tài),現(xiàn)將其中的一個恒力F過,其余的力大小和方向都不變,則質點的加速度大小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計算題

物體在傾角為θ的斜面上滑動,則在下列兩種情況下,物體加速度為多大?
(1)斜面是光滑的;
(2)斜面是粗糙的,且與物體間動摩擦因數(shù)為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計算題

如圖所示水平放置的粗糙的長木板上放置一個物體m,當用于緩慢抬起一端時,木板受到的壓力和摩擦力將怎樣變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如圖所示,質量M=60kg的人通過光滑的定滑輪用繩拉著m= 20kg的物體,當物體以加速度a="5" m/s2上升時,人對地面壓力為(g="10" m/s2
A.300NB.200N
C.500ND.600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圖為“驗證牛頓第二定律”的實驗裝置示意圖.砂和砂桶的質量為 m,小車和砝碼的總質量為M.實驗中用砂和砂桶總重力的大小作為細線對小車拉力的大。
(1)實驗中,為了使細線對小車的拉力等于小車所受的合外力,先調節(jié)長木板一端滑輪的高度,使細線與長木板平行.接下來還需要進行的一項操作是(  )

A.將長木板水平放置,讓小車連著已經穿過打點計時器的紙帶,給打點計時器通電,調節(jié)m的大小,使小車在砂和砂桶的牽引下運動,從打出的紙帶判斷小車是否做勻速運動
B.將長木板的一端墊起適當?shù)母叨龋屝≤囘B著已經穿過打點計時器的紙帶,撤去砂和砂桶,給打點計時器通電,輕推小車,從打出的紙帶判斷小車是否做勻速運動
C.將長木板的一端墊起適當?shù)母叨,撤去紙帶以及砂和砂桶,輕推小車,觀察判斷小車是否做勻速運動
(2)實驗中要進行質量mM的選取,以下最合理的一組是(  )
A.M=200 g,m=10 g、15 g、20 g、25 g、30 g、40 g
B.M=200 g,m=20 g、40 g、60 g、80 g、100 g、120 g
C.M=400 g,m=10 g、15 g、20 g、25 g、30 g、40 g
D.M=400 g,m=20 g、40 g、60 g、80 g、100 g、120 g
(3)下圖是實驗中得到的一條紙帶,A、BC、D、EF、G為7個相鄰的計數(shù)點,相鄰的兩個計數(shù)點之間還有四個點未畫出.量出相鄰的計數(shù)點之間的距離分別為:SAB=4.22 cm、SBC=4.65 cm、SCD=5.08 cm、SDE=5.49 cm、SEF=5.91 cm、SFG=6.34 cm.已知打點計時器的工作頻率為50 Hz,則小車的加速度a=______m/s2
(結果保留2位有效數(shù)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填空題

如圖所示,質量分別為2mm的兩個物體AB,用輕彈簧連在一起,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兩物體相對靜止一起向右做勻加速運動,則彈簧的彈力的大小為         ;若某時突然撤去F,則撤去F的瞬間物體B的加速度aB=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計算題

如圖所示,一個質量為mA=5kg、長L=1.8m的平板A靜止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在平板的左端放置一個質量為mB=1kg的小滑塊B,平板與小滑塊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μ=0.2。現(xiàn)在B上作用一水平向右的恒力F=4N,求(g=10m/s2):

(1)平板A和小滑塊B的加速度分別是多大?
(2)經過多長時間小滑塊將從平板上滑下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