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某學(xué)校研學(xué)小組在下圖所示區(qū)域開展相關(guān)的野外考察活動。讀圖完成問題。

(1)第一站,研學(xué)小組根據(jù)等高線考察該區(qū)域地形部位,A、B、C、D、E、F六處是山地不同地形部位,表示陡崖的是____________,表示鞍部的是____________。

(2)第二站,研學(xué)小組尋找水源,找出圖中可能出現(xiàn)河流的區(qū)域____________(用圖中字母表示)。

(3)第三站,兩條等高線的高度差是____________米。A、B兩地的相 對高度是____________米。

【答案】C E F 100米 60(米)

【解析】

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shù)值中間高四周低則為山頂;兩山頂之間相對低洼的部位為鞍部;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shù)值中間低四周高則為盆地;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為山脊;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為山谷;幾條海拔高度不同的等高線重合的部位是陡崖。

1)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shù)值中間高四周低則為山頂(如圖中A,B);兩山頂之間相對低洼的部位為鞍部(如圖中E);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為山谷(如圖中F);幾條海拔高度不同的等高線重合的部位是陡崖(如圖中C)。

2)一般山谷容易發(fā)育成河流,圖中E-F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為山谷,可以找到山谷。

3)圖中可知,兩條等高線的高度差是100米。A578米)、B518米)兩地的相對高度是578-518=60米。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中國氣候資料圖,完成下列要求。

(1)圖中A所在區(qū)域氣候類型是___,北京的氣候特征為____。

(2)B分界線大致與______一線吻合,它同時是______mm年等降水量線經(jīng)過的地方和1月_______℃等溫線經(jīng)過的地方。

(3)A所在區(qū)域?qū)?/span>______ 集中產(chǎn)區(qū),農(nóng)作物熟制為______或一年三熟。B分界線以北所在區(qū)域?qū)?/span>________集中產(chǎn)區(qū)。

(4)北京的年降水量比吐魯番的__(多、少),影響兩地降水差異最主要的因素是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四川盆地分布著( )

A. 黃土 B. 紅壤 C. 紫土 D. 黑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圖,完成下列題目。

(1)圖中學(xué)校位于甲村的_______________方向。

(2)圖中河流的大致流向是_______________。

(3)圖中比例尺用文字式表示為_______________,學(xué)校到丙村的 圖上直線距離是2厘米,則兩地的實地距離是_______________米。

(4)圖的左側(cè)有一個圖例沒有注明名稱,你認為該圖例表示的是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中國四大地理分區(qū)圖”回答。

(1)寫出圖中字母代表的地理區(qū)域名稱: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2)C地區(qū)的耕地類型是________。

(3)①地與②地相比,冬季氣溫較低的是________地。

(4)“世界屋脊”、河谷農(nóng)業(yè):________。

(5)②③兩地中,水土流失嚴重的是________。

(6)A區(qū)的環(huán)境特征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熱帶季風(fēng)氣候一年分為哪三個季節(jié)? 季、 季、 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地區(qū)人口稠密的是( )

A. 中亞 B. 北亞 C. 南亞 D. 西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我國的行政區(qū)劃基本上分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等高線地形圖,按要求完成:

(1)填出圖中字母所表示的地形名稱:

B________C ________E________ G________

(2)在這幅圖中,李莊位于周莊的_____方向,若李莊與周莊的圖上距離約為4厘米,則二者的實地距離為____千米。小河向_______方向流。

(3)如果D點的氣溫是10.6℃,那么A點的氣溫大約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