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地理 > 題目詳情
14.認真閱讀材料,然后仔細觀察下圖,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地形對氣候的影響
由于氣溫隨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同緯度地帶,高山、高原的氣溫比平原、盆地低,將于受地形的影響也很顯著.暖濕氣流在迎風破被迫抬升,氣溫降低,飽和空氣即成云致雨.背風坡因空氣下沉,氣溫升高,降水就少.
(1)此圖是地形雨示意圖(地形/對流),圖中A處與B處相比,降水較多的是A(A/B),原因是該地地處迎風坡.
(2)A處與C處相比,氣溫較低的是A,原因是該地海拔高.如A處海拔為500米,C處海拔為100米,氣溫相差2.4℃.

分析 (1)影響氣候的因素主要有緯度因素、海陸因素、洋流、地形地勢因素和人類活動等.
(2)地勢對氣候的影響,主要表現(xiàn)為隨著地勢的增高,氣溫降低.一般情況下,海拔每增高100米,氣溫約下降0.6℃.這就是形成一些高山“一山有四季”、山頂積雪終年不化的主要原因.濕潤空氣水平運動時,遇到山地,沿山坡“爬升”,溫度下降,水汽凝結,在迎風坡產生的降水.

解答 解:讀圖分析可知:
(1)濕潤空氣水平運動時,遇到山地,暖濕氣流被迫沿山坡爬升,隨著海拔升高,氣溫降低,空氣容易達到飽和,在迎風坡產生的降水叫地形雨;A側是迎風坡,B側是背風坡,迎風坡降水較多.
(2)一般情況下,海拔每增高100米,氣溫約下降0.6℃,A處海拔比C處海拔高,因此A處氣溫較低,如A處海拔為500米,C處海拔為100米,氣溫相差(500-100)÷100×0.6℃=2.4℃.
故答案為:
(1)地形;A;迎風坡;(2)A;海拔高;2.4℃.

點評 本題主要考查了地形對氣候的影響,理解答題即可.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4.冬季我國氣溫分布特點是( 。
A.越往北去,氣溫越低;南北溫差不大B.越往北去,氣溫越高;南北溫差不大
C.越往北去,氣溫越低;南北溫差很大D.越往北去,氣溫越高;南北溫差很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5.新中國成立后,在黃河上游地區(qū)加強生態(tài)環(huán)境建設;在中游黃土高原地區(qū)開展水土保持綜合治理,修建大型水利樞紐;在下游加固黃河大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2.讀下列圖表,根據圖表信息回答下列問題(世界部分地區(qū)人口分布圖、世界人口在不同海拔高度和不同緯度分布圖、亞歐非三大洲人口自然增長率表). 

亞洲歐洲非洲
人口數(億)2001年37.207.278.28
人口自然增長率(%)1.4-0.12.4
(1)在亞、非、歐三大洲中,人口密度較大且人口分布較均勻的是歐洲.
(2)亞洲東部和南部人口稠密;亞洲A、B兩地中,由于地處干旱的沙漠地區(qū),人口稀少的是A.
(3)從海拔高度來看,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地區(qū);從緯度位置來看,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B.
A.北半球高緯度地區(qū)    B.北半球中低緯度地區(qū)
C.南半球高緯度地區(qū)    D.南半球中低緯度地區(qū)
(4)根據圖表信息可知,三大洲中人口出現(xiàn)負增長的是歐洲,由此帶來的人口問題有:人口老齡化,勞動力短缺,社會養(yǎng)老負擔加重等(至少寫出一點),要緩解該問題可采取鼓勵生育措施(至少寫出一點).
(5)一個大洲一年新增人口數量=該洲人口總數ⅹ人口自然增長率.根據圖表數據計算:從 2001年到2002年,亞洲人口增加了0.52億.
(6)從圖表信息可知,世界人口分布不均勻.能否用人口遷移的方法使世界人口分布均勻?回答并闡述理由:不能.有些地區(qū)自然條件惡劣,不適合人類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9.讀我國某山地3月15日等溫線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①處海拔比②處海拔低B.③處比④處氣溫差異小
C.圖中10℃、21℃標注不正確D.該山地位于我國北方地區(q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9.C處降水量比D處多,主要影響因素是( 。
A.緯度因素B.海陸因素C.地形因素D.人為因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6.對上述國家可能存在的人口問題,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印度人口老齡化發(fā)展最快B.中國人口眾多,環(huán)境壓力大
C.法國交通壓力大,居住條件差D.美國消耗資源多,饑餓貧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3.從表中可知,我國南北方耕地、水資源的分布特點是(  )
A.南方水多地多B.北方水少地多C.南方水多地少D.北方水少地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4.馬爾代夫位于圖中(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