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下圖回答小題

小題1:某班學(xué)生計劃分成四個登山活動小組,目標(biāo)是圖中等高線所示的山峰,沿圖中的①②③④虛線方向進行攀登。其中一組想沿坡度較陡的山谷攀登,其路線是
A.①B.②C.③D.④
小題2:此等高線地形圖的等高距是
A.100米B.200米C.300米D.400米

小題1:B
小題2:A

試題分析:
小題1:從該地區(qū)等高線地形圖可以看出,四處等高線中④處的等高線最稀疏,坡度應(yīng)最緩,②處等高線最密集,坡度應(yīng)最陡。所以本題選擇B選項。
小題2:等高距是指相鄰的兩條等高線之間的相對高度。從圖中可以看出相鄰兩條等高線的相對高度為100米,所以等高距為100米。所以本題選擇A選項。
點評:等高線的分布可以反映地表形態(tài)。閉合等高線中間高四周低為山頂,中間低四周高為盆地;等高線彎曲可以利用口訣“凸高為低,凸低為高”幫助記憶山谷和山脊。凸低為山脊,為分水嶺,凸高為山谷,可能發(fā)育有河流,河流流向低處;等高線相交處的地形為陡崖;等高線密集反映坡度較大,河流流速較快。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某同學(xué)利用暑假去北京旅游,他想知道北京的位置,應(yīng)該選擇(   )
A.中國政區(qū)圖B.世界政區(qū)圖
C.北京市旅游圖D.北京交通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不詳 題型:綜合讀圖題

讀某地等高線地形圖和該地形素描圖,回答問題。(6分)

(1)寫出甲圖中相應(yīng)的地形部位的名稱:
A.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
(2)甲圖中兩座山峰的圖上距離為2厘米,實際水平距離是_________米;乙圖中C、D兩地的相對高度是_________米。
(3)甲圖中EF段河流的流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乙圖中山峰C的南、北坡,較陡的是_________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下圖是某動物園門口一幅導(dǎo)游圖,據(jù)圖回答小題。

小題1:該圖不屬于一幅真正意義的地圖,因為它缺少地圖應(yīng)具備的某些基本要素,所以在使用該圖時,你無法做到的是
A.辨別方向
B.估算距離
C.確定自己的游覽路線
D.確定各種動物的位置
小題2:該圖沒有標(biāo)題,如果由你來命名,下列題目你認(rèn)為最確切的是
A.動物園地圖
B.動物園地形圖
C.動物園各種動物分布地圖
D.動物園各種動物分布示意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在一幅比例尺為1∶1000000的地圖上,量得兩地圖上距離為2cm,兩地實地距離為(  )
A.2千米B.20千米C.200千米D.0.2千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不詳 題型:綜合讀圖題

(5分)讀“等高線地形圖”,完成下列各題。

(1)圖中數(shù)字式比例尺轉(zhuǎn)化成文字式比例尺為:圖上1厘米代表實地距離______千米,如果量得甲、乙兩山頂之間的圖上距離是2厘米,那么甲乙兩地的實地距離是_____。(2分)
(2)圖中字母A、B、C、D、E代表的地形中,名稱為鞍部的是________。(1分)
(3)在圖上用箭頭標(biāo)出小河F的流向。(1分)
(4)小明從甲山頭穿過A地到達乙山頭,放眼一望,一時難以確定方向,圖上沒有指向標(biāo)也沒有經(jīng)緯網(wǎng),但你一定能告訴小明,乙山頭就在甲山頭的________方向。(1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不詳 題型:綜合讀圖題

讀“某地區(qū)平面圖”,完成下列要求:

(1)圖中,學(xué)校在農(nóng)業(yè)實驗區(qū)的_____方向,科技園區(qū)在火車站的_______方向。
(2)沿公路從學(xué)校去科技園區(qū),大約要走_______ 米。
(3)圖中的比例尺是______式比例尺,它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這個比例尺改為數(shù)字比例尺表示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讀下圖,教學(xué)樓在大門的什么方向?(    )。
A.正北B.正西C.東北D.正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在甲、乙兩張圖幅大小相同的地圖上,某兩地間的圖上距離分別為8厘米和4厘米,這說明(    )
A.甲圖表示的實地范圍比乙圖廣
B.進行工程建設(shè)選用乙圖更為實用
C.甲圖的比例尺比乙圖小
D.甲圖所表示的內(nèi)容比乙圖更詳細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