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讀俄羅斯城市、河流、地形分布略圖,填圖并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山脈名稱是。
(2)①是港該港口終年不凍,臨洋。
(3)③是俄羅斯太平洋沿岸的最大海港,名稱是 , 臨 海,該港口附近地區(qū)屬氣候。
(4)②是市,臨 , 該市是俄羅斯第大城市.
(5)④是平原,流經(jīng)該平原中央的大河稱。
(6)⑤是高原,該高原南部的大湖泊名稱是。
(7)⑥是俄羅斯的鄰國所在的位置。
(8)⑦是俄羅斯的首都 , 市中心有著名的廣場稱“”。
【答案】
(1)烏拉爾山
(2)摩爾曼斯克;北冰
(3)符拉迪沃斯托克;日本;溫帶季風(fēng)
(4)圣彼得堡;波羅的海;二
(5)西西伯利亞;鄂畢河
(6)中西伯利亞;貝加爾湖
(7)哈薩克斯坦
(8)莫斯科;莫斯科紅場
【解析】(1)圖中山脈名稱是烏拉爾山,為亞洲與歐洲的分界線;(2)①摩爾曼斯克是北冰洋唯一的不凍港;(3)③是俄羅斯太平洋沿岸的最大海港,名稱是符拉迪沃斯托克,臨日本海,該港口附近地區(qū)屬溫帶海洋性氣候;(4)②圣彼得堡是波羅的海沿岸港口,也是俄羅斯第二大工業(yè)城市;(5)圖中數(shù)字所在的地形區(qū)④是西西伯利亞平原,流經(jīng)該平原中央的大河稱鄂畢河,其上游發(fā)源于我國;(6)⑤是中西伯利亞高原,該高原南部的大湖泊名稱是貝加爾湖;(7)⑥是俄羅斯的鄰國哈薩克斯坦;(8)⑦是俄羅斯的首都莫斯科,流經(jīng)其附近的河流伏爾加河是歐洲最長的河流,市中心有著名的廣場稱“莫斯科紅場”。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經(jīng)緯網(wǎng)圖回答下列各題
【1】下列關(guān)于各點經(jīng)緯度正確的是( )
A. A點(75°N,165°E) B. B點(60°N,165°W)
C. C點(60°S,150°W) D. D點(45°N,165°W)
【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B點位于東半球、北半球 B. B時間比C早
C. D、E兩點正午時刻相同 D. A在B的北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印度的地形分布特點是 ( )
A. 南部為喜馬拉雅山、北部為德干高原、南部為恒河平原
B. 南部為德干高原、北部為喜馬拉雅山、中部為恒河平原
C. 北部為喜馬拉雅山、中部為德干高原、南部為恒河平原
D. 南部為喜馬拉雅山、中部為恒河平原、西部為德干高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資料,完成各題
我國地域遼闊,自然環(huán)境復(fù)雜多樣,根據(jù)地理位置,自然及人文地理特征差異,可以將我國劃分為四大地理區(qū)域,下列如圖為北京,武漢、廣州和哈爾濱的氣溫曲線和降水柱狀圖,如圖表示我國地域差異。
(1)在圖中相應(yīng)位置填寫我國四大地理區(qū)域的名稱。
(2)說出影響我國氣候的主要因素。
(3)四城市中七月氣溫相差約 , 說明我國東部地區(qū)夏季氣溫特點是。
(4)四城市降水多集中在季,年降水量最大的是。
(5)A城市的氣候特點可如下描述;其對應(yīng)城市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問題。
土地孕育了萬物,是人類的衣食之源和生活、生產(chǎn)的空間,以下三幅圖表示我國土地資源的基本狀況。
(1)圖1顯示我國土地資源特點是什么?
(2)圖2顯示我國土地資源存在問題是什么?
(3)由圖3可知,隨著我國人口 , 人均耕地面積不斷為此,我國制定的土地基本國策是。
(4)根據(jù)因地制宜的原則,圖1中①~⑤代表的土地利用類型中最適宜發(fā)展畜牧業(yè)的是(代號),其土地利用類型是 , 適合種植水稻的是(代號);代號③土地利用類型為 , 從地形類型看,主要分布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圖。
(1)秦嶺—淮河線是我國東部重要的地理界線。下列關(guān)于秦嶺—淮河線南北兩側(cè)地理特征的敘述,正確的是( 。
A.該線以北一月平均氣溫在0℃以下
B.該線以南居民以面食為主
C.該線以南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下
D.該線以北耕地以水田為主
(2)圖中關(guān)于我國土地利用類型的敘述,正確的是( )
A.①地位于長白山區(qū)是以水田為主的耕地
B.②地位于內(nèi)蒙古高原以草地為主
C.③地位于華北平原以林地為主
D.④地位于長江以南屬于難利用的土地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