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馬拉雅山的形成原因是( 。
A、印度洋板塊與亞歐板塊相碰撞而成B、亞歐板塊與非洲碰撞擠壓的結果C、太平洋板塊與亞歐板塊相碰撞而成D、印度洋板塊與亞歐板塊的交界處,由火山爆發(fā)而成
分析:地球表面形態(tài)處于永不停息的運動與變化之中.地質學家經(jīng)過長期的研究,提出了板塊構造學說,認為全球由六大板塊組成,一般來說板塊內部比較穩(wěn)定,板塊與板塊交界地帶,地殼比較活躍,多火山、地震.
解答:解:一般來說,板塊的內部比較穩(wěn)定,板塊與板塊交界的地帶,有的張裂拉伸,有的碰撞擠壓,地殼比較活躍.喜馬拉雅山是由于印度洋板塊和太平洋板塊撞擠壓造成的.
故選:A.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板塊運動的內容.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讀六大板塊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圖中字母代表的板塊的名稱:
A.
歐亞板塊
歐亞板塊
        B.
非洲板塊
非洲板塊
       C.
太平洋板塊
太平洋板塊

D.
印度洋板塊
印度洋板塊
       E.
美洲板塊
美洲板塊
     F.
南極洲板塊
南極洲板塊

(2)六大板塊中,幾乎全部是海洋的是
太平洋
太平洋
  板塊.
(3)日本多火山、地震,是因為日本處于
歐亞
歐亞
板塊和
太平洋
太平洋
板塊的交界地帶.
(4)2005年6月我國科考隊員對喜馬拉雅山的珠穆朗瑪峰重新測量,測量的高度是8844.43米,試用板快構造學說解釋喜馬拉雅山的形成原因
歐亞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碰撞擠壓形成
歐亞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碰撞擠壓形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板塊構造理論認為,喜馬拉雅山的形成原因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讀六大板塊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
精英家教網(wǎng)
(1)寫出圖中字母代表的板塊的名稱:
A.
 
        B.
 
       C.
 

D.
 
       E.
 

(2)六大板塊中,幾乎全部是海洋的是
 
  板塊.
(3)日本多火山、地震,是因為日本處于
 
板塊和
 
板塊的交界地帶.
(4)2005年6月我國科考隊員對喜馬拉雅山的珠穆朗瑪峰重新測量,測量的高度是
 
米,試用板快構造學說解釋喜馬拉雅山的形成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2011-2012學年福建連江四中片七年級上學期期中聯(lián)考地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喜馬拉雅山的形成原因是 (    )

A.亞歐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碰撞擠壓

B.亞洲板塊和印度洋板塊斷裂

C.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碰撞擠壓

D.美洲板塊和亞洲板塊碰撞擠壓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