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下圖是“印度及其鄰國相互位置略圖”。把圖中代號所表示的地理事物名稱填在下面相應(yīng)的空格上。

(1)鄰國名稱:①_____,②_____,③_____,④_____。

(2)河流名稱:⑤________。

(3)地形區(qū)名稱:⑥________。

(4)首都名稱:⑦________

(5)海、灣、洋名稱:⑧____,⑨____, ⑩____

【答案】巴基斯坦 尼泊爾 斯里蘭卡 孟加拉國 恒河 德干高原 新德里 印度洋 阿拉伯海 孟加拉灣

【解析】

1)由圖可知,圖中①是位于印度西北方向的巴基斯坦,②是位于印度北部的尼泊爾,③是位于東南方向的斯里蘭卡,④是位于東北方向的孟加拉國。

2)由圖可知,⑤是主要流經(jīng)印度,是印度最主要的河流-恒河。

3)圖中⑥是位于印度南部的德干高原。

4)由圖新中知,圖中⑦是印度的首都-新德里。

5)由圖可知,圖中⑧是位于印度南部的印度洋,⑨是位于印度西部的阿拉伯海,⑩是位于印度東部的孟加拉灣。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東北地區(qū)城市與鐵路分布圖,完成下列各題。

(1)圖中主要的鐵路干線A是___________ 線,B是___________線。

(2)東北地區(qū)位置最靠南的省級行政區(qū)域是___________省,它瀕臨C___________海和黃海。

(3)東北地區(qū)與俄羅斯相鄰的省級行政區(qū)域是___________省和___________省。

(4)從圖中可以看出,東北地區(qū)城市密集,城市分布的主要特點是: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與120E經(jīng)線共同組成的經(jīng)線圈的另一條經(jīng)線的經(jīng)度是

A60E

B.60W

C120W

D.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果A點的海拔為1000米,AB兩點的相對高度為200米,則B點海拔為( 。
A.800米
B.800米或1200米
C.1200米
D.﹣200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下圖并完成問題。

(1)讀孟買各月的氣溫和降水量圖,從月均溫上看,孟買的氣溫特點是________,降水旱、雨季明顯,其雨季為____月,旱季為____月。

(2)圖中1月盛行____季風(fēng),此時印度進入____季;7月盛行____季風(fēng),此時印度進入____季。

(3)給南亞帶來大量降水的是____季風(fēng),原因是________;該季風(fēng)對農(nóng)業(yè)有重要影響,原因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世界上最炎熱的大洲和最寒冷的大洲分別是

A.亞洲、非洲

B.非洲、大洋洲

C.非洲、南極洲

D.南美洲、南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①、②兩島嶼示意圖”,據(jù)此回答下列各題。

1關(guān)于②島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②島處于地球五帶中的熱帶地區(qū)B. ②島是我國最大的島嶼

C. ②島地勢西北高東南低D. ②島氣候寒冷

2關(guān)于①、②兩島的異同,敘述正確的是(  。

A. ①島是我國最大的島嶼B. ②島的河流自中間向四周流

C. ①、②兩島季節(jié)相反D. 兩島都位于北溫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南亞圖回答下列問題。

(1)填出圖中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稱。

海域:A________海, B_______灣。地形區(qū):C________山脈,D________高原。

(2)印度人口居世界第____位,以________氣候為主,主要糧食作物是______________。印度有迅速發(fā)展的服務(wù)外包產(chǎn)業(yè),被形象地稱為“______________”。

(3)此圖為南亞地區(qū)_____(7月或1月),此時正盛行的風(fēng)向是_____,為南亞地區(qū)旱、雨季中的_____季,往往給南亞地區(qū)造成________災(zāi)害。

(4)20世紀(jì)60年代推行的“綠色革命”,其主要目的是為了解決_____

A.人口問題 B.環(huán)境問題 C.氣候問題 D.糧食問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世界上使用人數(shù)最多的語言是( 。
A.英語
B.俄語
C.法語
D.漢語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