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據(jù)印度農(nóng)業(yè)部發(fā)布的最新報告顯示,2013/14年度(7月到次年6月)印度糧食產(chǎn)量可能達到創(chuàng)紀(jì)錄的水平,因為季風(fēng)降雨良好,種植面積提高。讀“印度資料圖”完成下面小題。

1印度糧食大豐收與季風(fēng)氣候密切相關(guān),給印度帶來充沛降雨的季風(fēng)是( 。

A. 東北季風(fēng) B. 西南季風(fēng)

C. 西北季風(fēng) D. 東南季風(fēng)

2如果圖中的風(fēng)來得早,退得晚,該地區(qū)可能會出現(xiàn)嚴(yán)重的( )

A. 寒潮 B. 颶風(fēng) C. 旱災(zāi) D. 水災(zāi)

【答案】

1B

2D

【解析】

1印度糧食大豐收與季風(fēng)氣候密切相關(guān),給印度帶來充沛降雨的季風(fēng)是西南季風(fēng),該季風(fēng)來源于印度洋;

2圖中風(fēng)為來自于印度洋的西南季風(fēng),該風(fēng)帶來豐沛的降水,如果來的早,退的晚,降水量增大,該地區(qū)可能會出現(xiàn)嚴(yán)重的水災(zāi)。

此題主要考查了印度的氣候。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你知道四大洋中,亞洲沒有瀕臨的海洋是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一個大洲的自述:我在各大洲中面積排第二,與大哥僅一河之隔,地形以高原為主,在我的胸膛里流淌著世界第一長河——尼羅河。這個大洲是 ( )
A.亞洲
B.歐洲
C.非洲
D.南美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請讀下圖,完成以下問題:

(1)A是______工程。將灤河水跨流域引入______水系,結(jié)束了天津人民喝咸水的歷史。

(2)B是_______工程,引黃河中游的水進入_____上游和大同,以解決山西省缺水問題。

(3)C是______工程,引黃河下游的水入________市,解決了旅游城市常年缺水的問題。

(4)D是______工程,引灤河上游的水進入________市,解決了工業(yè)城市缺水的問題。

(5)南水北調(diào)工程有3條計劃路線:E是____。在江蘇______市計劃把長江水抽進____,用閘控制,逐級提升,過_____后,向北自流,沿途供水,直達______市。F是________,首先把______水庫的水引到華北平原。第二步在_____巨型水庫建成后,利用高峽出平湖,筑渠輸水自流進入漢江。G是____,計劃提高__________、______的水位,再開鑿一些巨大的隧洞,把長江水引入________上游,補充西北地區(qū)的水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Can you answer the door, Jim? I________the dishes.

A.doB.didC.have doneD.am doin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有關(guān)人口密度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用“人/千米”來表示

B.反映人口地理分布的疏密程度

C.反映一個地區(qū)人口數(shù)量的多少

D.人口密度大的地區(qū)人口增長迅速,反之,人口增長緩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我國“珠江流域”和“黃河流域”圖,回答下列問題.

(1)珠江有三大支流,其中北江發(fā)源于甲   處走北向南流,西江處發(fā)源于乙   處自西向東流,最終注入南海.黃河發(fā)源于   處自西向東注入   海.(填地形區(qū)名稱)

(2)下列關(guān)于兩條河流水文特征敘述正確的是   

A.珠江上游乙處地形平坦落差小

B.黃河流域面積和流量都大于珠江流域

C.黃河流域中游B處水土流失嚴(yán)重

D.兩條河流冬季都有結(jié)冰現(xiàn)象

(3)C湖泊是我國面積最大的湖泊,位于我國   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2019原創(chuàng))I________ with Cindy in the park. Would you like to go with us?

A.will playB.played

C.playD.have playe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題文)讀中國人口自然增長率變化圖(如圖所示),完成下列要求。

我國人口的自然增長率從________年至________年,呈________(上升或下降)趨勢;________年至________年,呈________趨勢;________年至________年,呈________趨勢,________年至________年,又呈________趨勢。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