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地理 > 題目詳情
3.讀“長江、黃河干流位置示意圖”,回答問題.
材料:長江和黃河從第一階段進入第二階段,經過第三階段的平原地區(qū),東流入海,兩大河流哺育這兩岸的人民,他們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
(1)長江、黃河都發(fā)源于青藏高原,最后注入太平洋.
(2)長江干流橫貫我國東西,終年不凍,宜賓以下四季通航,長江素有“黃金水道”的美譽.長江的水能主要集中在上游(上游、中游、下游)河段.
(3)黃河中游流經黃土高原,大量泥沙匯入,進入下游地區(qū),河水流速減緩,泥沙沉積,河床逐漸抬高,形成“地上河”,
(4)治理黃河的關鍵是治沙,中游地區(qū)采取植樹種草等措施,減少水土流失.

分析 長江發(fā)源于唐古拉山,最后注入東海,全長6300千米,是我國第一長河;長江上中下游的分界線分別是:宜昌、湖口;長江上游奔流于山高谷深的橫斷山區(qū),落差大,江流湍急,水能資源十分豐富.黃河發(fā)源于巴顏喀拉山,注入渤海,黃河上中下游的分界點城市分別是河口和舊孟津.長江與黃河共同流經的省區(qū)是青海省和四川。

解答 解:(1)長江發(fā)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最后注入東海,全長6300千米,是我國第一大河,黃河發(fā)源于青藏高原巴顏喀拉山,注入渤海,黃河是我國第二長河.
(2)長江干流橫貫我國東西,終年不凍,宜賓以下四季通航,長江素有“黃金水道”的美譽,長江上游流經中國地勢第一、二級階梯,支流眾多,水量豐富,落差很大,多峽谷急流,蘊藏有豐富的水能資源.
(3)黃河中游流經黃土高原,大量泥沙匯入,進入下游地區(qū),河水流速減緩,泥沙沉積,河床逐漸抬高,形成“地上河”,
(4)黃河中游流經黃土高原,由于水土流失嚴重,河流泥沙大增,治理黃河的關鍵是治理泥沙,中游地區(qū)采取植樹種草等措施,減少水土流失.
故答案為:(1)青藏;太平;(2)黃金水道;上游;(3)黃土;地上;(4)植樹種草.

點評 本題考查長江與黃河的相關知識點,熟記課本知識點解答即可.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3.習慣上用S表示(  )
A.東經B.西經C.南緯D.北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4.該工程的水源地與主要受益地分別位于( 。
A.黃河流域  華北地區(qū)B.珠江流域  西北地區(qū)
C.長江流域  西北地區(qū)D.長江流域  華北地區(q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中央電視臺在某日的中國城市天氣預報圖上,蘭州的天氣符號和氣溫狀況如圖所示,說明蘭州的天氣情況是(  )
A.多云轉晴,最低氣溫13℃,最高氣溫21℃
B.晴轉多云,最低氣溫13℃,最高氣溫21℃
C.陰轉晴,最低氣溫13℃,最高氣溫21℃
D.晴轉陰,最低氣溫13℃,最高氣溫2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8.圖中A地的氣候類型是( 。
A.地中海氣候B.亞熱帶季風氣候C.溫帶季風氣候D.溫帶海洋性氣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8.家住在北京市的小蘭發(fā)現(xiàn),太陽每天升到最高位置時,它大致位于北京市的方向是(  )
A.B.C.西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5.欣欣在某張秦皇島市區(qū)圖上量得自己所在的小區(qū)到植物園的距離為6厘米,而該小區(qū)到植物園的實地距離為3000米,則該地圖的比例尺為(  )
A.1:500B.1:3000C.1:50000D.1:3000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2.讀圖1、圖2、圖3,完成下列問題:

(1)地球自轉的周期是一天,公轉的方向為自西向東.
(2)在圖1甲、乙、丙、丁四個公轉位置中,乙處是北半球的秋分日,此時石家莊市晝夜長短情況是晝夜等長,這一天過后太陽直射點向南方向移動.
(3)如圖2所示太陽直射點位于赤道(重要緯線的名稱),圖2A、B兩點中B點先迎來黎明;D、D兩點中,D點先進入黑夜.
(4)圖3所示接近山東某地住宅建筑夏季(季節(jié))正午日照示意圖,此時南半球的同緯度地區(qū)應是冬季(季節(jié)).
(5)圖1中造成太陽直射點一年當中回歸運動的原因是B.
A、地球的自轉                     B、地球的公轉
C、地球是一個球體              D、太陽的運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3.紅海在不斷擴張的原因是(  )
A.非洲板塊與印度洋板塊不斷張裂B.非洲板塊不斷擠壓亞歐板塊
C.印度洋板塊不斷擠壓亞歐板塊D.非洲板塊與亞歐板塊不斷張裂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