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下圖為某地等高線地形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大青山頂峰的海拔是米,大青山頂峰比小青山頂峰高米。
(2)圖中甲地坡度比乙地 , 判斷理由是。
(3)寫出以下代碼所處的地形類型名稱: CD位于 , 丙處是。
(4)如果沿AB線登山,則前進(jìn)的方向大致是從。
(5)圖中大清河的流向大致是從。

【答案】
(1)535,17
(2)緩,甲處的等高線稀疏
(3)山谷,陡崖
(4)西,東
(5)東北,西南
【解析】本題考查等高線地形圖和方向的判讀,讀圖理解解答即可。
(1)讀圖可知:大青山頂峰的海拔是535米,小青山頂峰的海拔是518米,所以圖中大青山比小青山高535﹣518=17米。
(2)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密集,坡度陡,等高線稀疏,坡度緩。讀圖可知,圖中甲處的等高線稀疏,因此坡度緩。
(3)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shù)值中間高四周低則為山頂;兩山頂之間相對低洼的部位為鞍部;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為山脊;等高線向海拔高出凸為山谷;幾條海拔不同的等高線重合處為陡崖。讀圖分析可知,CD位于山谷,丙處是陡崖。
(4)指向標(biāo)箭頭所指的方向是北方。因此沿AB線登山,前進(jìn)的方向大致是從西向東。
(5)指向標(biāo)箭頭所指的方向是北方,與北方相對的方向是南方。因為水是由高處流入低處,讀圖可得,圖中大清河的流向是自東北流向西南。
故答案為:(1)535;17;(2)緩;甲處的等高線稀疏;(3)山谷;陡崖;(4)西;東;(5)東北;西南。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少數(shù)民族與其民族節(jié)日對應(yīng)正確的是( 。

A. 壯族﹣﹣那達(dá)慕大會 B. 藏族﹣﹣開齋節(jié)

C. 蒙古族﹣﹣曬佛節(jié) D. 傣族﹣﹣潑水節(ji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下圖,回答下列問題:

(1)填出下列字母表示的地理事物:
特別行政區(qū):A;B;
河流:C
海域:M
內(nèi)海:D.
(2)北回歸線自西向東穿過的省級行政區(qū)依次為:、、
(3)F省的行政中心是 , N省的行政中心是。E省區(qū)簡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是“地球公轉(zhuǎn)示意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當(dāng)太陽直射北回歸線時,地球位于公轉(zhuǎn)軌道的處,北半球的節(jié)氣是。
(2)當(dāng)揚州白晝最短黑夜最長時,地球位于公轉(zhuǎn)軌道的處。
(3)柳樹是揚州的市樹之一,每年當(dāng)柳樹吐露新芽時,地球位于公轉(zhuǎn)軌道的處附近。
(4)當(dāng)?shù)厍蛭挥冖厶帟r,北京的氣候特征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我國下列省級行政區(qū)中,有兩個簡稱的是( )

A.湖北、湖南 B.西藏、臺灣

C.山西、吉林 D.四川、云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是我國廣州、哈爾濱、武漢、北京四城市“各月氣溫曲線和降水分配示意圖”,讀圖回答下列各題。

(1)分析判斷城市名稱:乙是 , 丙是。
(2)從氣溫曲線圖看,四個城市中,位于秦嶺—淮河以北的有(填寫代號),從降水量柱狀圖看,四個城市的降水均集中在季。
(3)廣州某學(xué)生寒假準(zhǔn)備到哈爾濱去旅游,他應(yīng)準(zhǔn)備哪些衣物?請說明你的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南半球經(jīng)緯網(wǎng)示意圖,讀圖回答下列各題。

(1)丁地的經(jīng)度是( )
A.100°E
B.100°W
C.40°S
D.40°N
(2)甲、乙、丙、丁四地中緯度最高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3)甲、乙、丙、丁四地中既位于中緯度,又位于東半球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4)甲地位于乙地的( )
A.東南
B.東北
C.西南
D.西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北京市地形略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2022年第22屆冬季奧運會將在北京舉行,這體現(xiàn)了北京的城市職能是

A. 政治中心B. 對外交流中心

C. 經(jīng)濟中心D. 教育科研中心

2北京河流的大致流向是

A. 自西向東B. 自東北向西南

C. 自南向北D. 自西北向東南

3治理北京霧霾的措施,不合理的是

A. 提倡綠色出行B. 建立通風(fēng)走廊

C. 關(guān)停所有工廠D. 增加綠化面積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