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讀“黃土高原位置圖”完成下列各題。
(1)填出圖中地理事物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稱。
山脈:A_________,B_______,省會名稱:C______,D_______;河流M______
(2)黃土高原地表形態(tài)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形成這一自然景觀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黃土高原的生態(tài)建設,應一方面采取_________等生物措施與建梯田、修擋土壩等工程措施相結(jié)合,治理水土流失,另一方面,合理安排___________活動,如陡坡退耕還林、還草,過度放牧的地方減少放牧的牲畜數(shù)量等。
(4)黃土高原最主要的自然災害是( )
A.旱澇災害 B.臺風 C.寒潮 D.地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下左圖、下右圖,回答問題。
(1)臺灣島東臨 洋,釣魚島是我國固有的領(lǐng)土,位于臺灣島的 方向。
(2)臺灣島的地形以 為主,約占2/3,主要分布在中部和東部,臺灣的最高峰是________;平原主要分布在 部。
(3)臺灣島多數(shù)地區(qū)年平均降水量在 毫米以上,東部降水_____ (多于/少于)西部。每年夏秋季節(jié),臺灣常受到 (災害性天氣)的影響,帶來大風、暴雨天氣。
(4)福州居民2012年內(nèi)可實現(xiàn)臺灣自由行,福州到臺灣旅游最經(jīng)濟的交通方式是 。赴臺旅游可以游覽到的景點有 。(至少寫出一處景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讀南美洲地圖,完成問題。
(1)填出圖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稱:
A___________洋 B__________洋
D___________高原 E_________山脈
F___________河流 G_________平原
(2)簡要分析南美洲的地形特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福建省三明市2015年中考地理試題)下列為兩極地區(qū)共同特點的是( )
A. 都被稱為“冰雪大陸”
B. 都是面積廣闊的海洋
C. 都有豐富的自然資源
D. 科考的最佳時間都為每年6~8 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了解地區(qū):下列是澳大利亞和巴西兩國的地圖。
請你通過讀圖,按照下表的要求,完成對這兩個國家的比較。在最后一行中添加新的對比項目名稱和內(nèi)容。
國家 | 澳大利亞 | 巴西 |
首都 | ||
主要地形區(qū) | 亞馬孫平原 | |
主要河流 | 墨累河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讀“光照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在N附近的弧線上補繪箭頭,以正確表示地球自轉(zhuǎn)的方向。
(2)圖示的當天,A、B兩點中 點將首先迎來黎明;C、D兩點中, 點將首先進入黑夜。
(3)圖示的當天,B、E兩點中,首先見到日出的是 點。
(4)地球自轉(zhuǎn)的周期是 ,地球公轉(zhuǎn)的周期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下圖長江三角洲地區(qū)圖,完成下列問題。
(1)圖中字母代表長江三角洲區(qū)域的核心城市和兩翼中心城市:
B. C.
(2)本區(qū)域臨江濱海,其中“江”指____,“!敝更S海和_____.
(3)A市的工業(yè)以第____產(chǎn)業(yè)為主
(4)長江三角洲土地肥沃,河網(wǎng)縱橫,是舉世聞名的“______”和”絲綢之鄉(xiāng)”
(5)連接城市AC的鐵路干線是______,本區(qū)的______平原是我國的商品糧基地, ________工業(yè)基地是全國最大的綜合性工業(yè)基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坎兒井是新疆吐魯番的生命之泉,目前已從最多時的1780多條,減少到約600條,照此預測,20年后可能消失,因此加強坎兒井的保護已刻不容緩。閱讀上述材料和下圖,回答
【1】坎兒井的水源主要來自( )
A. 雨水 B. 湖泊水
C. 冰雪融水 D. 河流水
【2】坎兒井是新疆最古老的地下取水方式之一,之所以在地下取水是為了( )
A. 利于灌溉 B. 避免蒸發(fā) C. 利于地勢自流 D. 節(jié)約成本
【3】坎兒井水量最大的季節(jié)應該是( )
A. 夏季 B. 春季 C. 秋季 D. 冬季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