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板塊運動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
(1)板塊學說認為,由巖石組成的地球表層并不是整體一塊,而是分為 大板塊.寫出圖中板塊的名稱:A ,B ,D .
(2)各大板塊處于不斷 之中.一般來說,板塊內(nèi)部地殼比較 ,板塊與板塊交界地帶,地殼比較 .
(3)喜馬拉雅山是亞歐板塊和 板塊碰撞擠壓而成的.
(4)澳大利亞所在的板塊是 。
(5)根據(jù)板塊運動方向來推斷,紅海將會不斷 (縮小或擴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兒歌《合奏祖國好媽媽》描繪了我國四省區(qū)的自然特征和主要少數(shù)民族的樂器,其中 描述內(nèi)蒙古的是( )
A.黃河小娃娃,吹響金嗩吶
B.天山小娃娃,彈起冬不拉
C.雨林小娃娃,象腳鼓敲又打
D.草原小娃娃,拉起馬頭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中國地理區(qū)域示意圖,回答問題。
(1)北方地區(qū)與南方地區(qū)分界線是(山脈)—淮河一線。
(2)南方地區(qū)與北方地區(qū)的分界線與我國1月℃等溫線和800mm等降水量線大體相一致。
(3)長江和黃河都發(fā)源于地區(qū)(填字母)。
(4)俗語說,“南方吃米,北人吃面”,是因為秦嶺—淮河以南地區(qū)種植的糧食作物以為主,秦嶺—淮河以北地區(qū)以小麥為主。
(5)假如沒有秦嶺,黃土高原將南擴,四川盆地將被黃土所填滿,假如沒有秦嶺,就沒有天府之國——四川。結(jié)合資料,說出秦嶺的作用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讀圖回答問題。讀某城市氣溫曲線A圖回答:
(1)七月平均氣溫約26°C,一月平均氣溫約℃。
(2)氣溫年較差是℃。
(3)B 圖是洲的代表動物。
(4)2009年1月27日我國在該大洲內(nèi)陸成功建立的第三個科學考察站是( )。
A.長城站
B.中山站
C.昆侖站
D.黃河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以下各條分界線大致與秦嶺﹣﹣淮河一致的有
①濕潤地區(qū)與半濕潤地區(qū)的分界線
②亞熱帶與暖溫帶的分界線
③1000mm等降水量線
④一月份0℃等溫線
⑤半濕潤地區(qū)與半干旱地區(qū)的分界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讀塔里木盆地的沙漠與綠洲圖,回答下面小題。
【1】塔里木盆地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
A. 綠洲地區(qū) B. 沙漠地區(qū) C. 鹽沼澤地區(qū) D. 平原地區(qū)
【2】影響塔里木盆地人口和城市分布的主導因素是
A. 森林資源 B. 水資源 C. 礦產(chǎn)資源 D. 土地資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讀圖回答問題。
(1)圖一中字母A所代表的美國農(nóng)業(yè)帶是帶。
(2)統(tǒng)計數(shù)字表明:2000瓦是目前世界能源消耗的平均水平,一個普通孟加拉人的能源消耗只有300瓦,歐洲5400瓦,而美國則達到驚人的11400瓦。由此得出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國和廢物排放國。
(3)圖二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它是地跨兩大洲的歐洲的國家。
(4)圖二中橫貫東西的交通線是大鐵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觀察:同等雨量不同植被下的水土流失實驗。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
【1】觀察實驗得出水土流失與地表植被的關(guān)系是
A. 植被茂密,水土流失嚴重
B. 植被稀疏,水土流失較少
C. 植被疏密與水土流失無關(guān)
D. 植樹種草是減少水土流失的主要方法
【2】由上述原因?qū)е碌乃亮魇ё顕乐氐牡貐^(qū)是
A. 巴西高原 B. 黃土高原 C. 德干高原 D. 伊朗高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德國科學家魏格納提出了大陸漂移說,下列是不同時期大陸分布示意圖,讀圖回答下面小題。
【1】以上哪一幅圖表示的是現(xiàn)代大陸的分布狀況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下列事實中,可以作為大陸漂移假說證據(jù)的是
A. 陸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 B. 世界陸地輪廓都比較破碎
C. 大西洋兩岸古老地層的相似性 D. 我國東部海域發(fā)現(xiàn)古河道的遺跡
【3】科學研究表明,大陸漂移的原因是
A. 水土流失 B. 板塊的運動 C. 火山和地震 D. 全球氣候的變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