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7分)實驗室里有一瓶常用的無色溶液,因保管不當,其殘缺的標簽中只剩下“Na”和“10%”字樣(如圖所示).
小強和小華同學很感興趣,決定對其成分進行探究.
【提出問題】這瓶試劑可能是什么溶液呢?
【交流討論】根據受損標簽的情況判斷,這瓶試劑不可能是 ( )
A.酸B.堿C.鹽
【查閱資料】
Ⅰ初中常見含鈉的化合物有:NaCl、NaOH、Na2CO3、NaHCO3.
ⅡNa2CO3和NaHCO3的水溶液都呈堿性.
Ⅲ室溫(20℃)時,測定四種物質的溶解度數據如下:
物質 | NaCl | NaOH | Na2CO3 | NaHCO3 |
溶解度g | 36 | 109 | 215 | 9.6 |
小華根據試劑瓶標注的質量分數為10%和上表中的溶解度數據判斷,這瓶試劑不可能是
【作出猜想】①可能是NaCl;②可能是Na2CO3;③可能是
【實驗探究】
(1)小強用潔凈的玻璃棒蘸取試液于pH試紙上,測得pH>7,則這瓶試劑不可能是
(2)小強為了檢驗該溶液是NaOH溶液還是Na2CO3溶液,他又進行了如下實驗.
實驗步驟 | 實驗現象 | 結論及化學方程式 |
取少量溶液于試管中,滴加 | 產生大量氣泡 | 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把產生的氣體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 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 | 猜想②正確. 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答案】【交流討論】A 【查閱資料】NaHCO3 【作出猜想】NaOH
【實驗探究】(1)NaCl溶液 (2) ①稀鹽酸 Na2CO3+2HCl=2NaCl+H2O+CO2↑
②CO2+Ca(OH)2=CaCO3↓+H2O
【解析】
試題分析:【交流討論】酸是由氫離子和酸根離子構成的,而殘缺的標簽中只剩下“Na”, 故這瓶試劑不可能是酸,選A
【查閱資料】因為室溫(20℃)時,NaHCO3的溶解度為9.6g,故此時飽和溶液中的溶質質量分數=9.6g/(9.6g+100g)×100%=8.8%<10%,故這瓶試劑不可能是NaHCO3
【作出猜想】③可能是NaOH
【實驗探究】(1)小強用潔凈的玻璃棒蘸取試液于pH試紙上,測得pH>7,因為NaCl溶液顯中性,PH=7,則這瓶試劑不可能是NaCl溶液
(2)小強為了檢驗該溶液是NaOH溶液還是Na2CO3溶液,根據其實驗步驟和現象,很明顯是檢驗碳酸根離子,①故取少量溶液于試管中,滴加稀鹽酸,現象產生大量氣泡,反應的化學方程式:Na2CO3+2HCl=2NaCl+H2O+CO2↑,②把產生的氣體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說明產生的氣體是二氧化碳,化學方程式為:CO2+Ca(OH)2=CaCO3↓+H2O,故猜想②正確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 (7分) 過碳酸鈉(Na2CO4)在洗滌、印染、紡織、造紙、醫(yī)藥衛(wèi)生等領域有大量應用,某化學研究性學習小組設計并完成了如下實驗。
【實驗目的】測定過碳酸鈉樣品(含有的雜質不溶于水且不與酸反應)的純度。
【實驗原理】2Na2CO4 + 4HCl ===== 4NaCl + 2CO2↑+ O2↑+ 2H2O
【實驗裝置】
【交流與討論】
Ⅰ.甲同學認為測定產物中O2
的體積即可測定樣品的純度。
(1) 裝置②的作用是: ;
(2) 裝置③的作用是: ;
(3) 稱取適量樣品與足量濃鹽酸充分反應后,收集到的氧氣的體積為0.25 L(已知該實驗條件下氧氣的密度為1.28g/L),則稱取的樣品質量應大于 g;
Ⅱ.乙同學認為測定產物中CO2的質量(即反應前后裝置②的質量差)就可測定樣品的純度。但利用上述實驗裝置測得CO2的質量并計算樣品的純度,結果會偏高,你認為原因可能是 ;(填序號)
A.濃鹽酸易揮發(fā),產生的氯化氫氣體被裝置②吸收
B.二氧化碳氣體逸出時帶出的水蒸氣在裝置②中冷凝而被吸收
C.裝置①、②內空氣中的二氧化碳被裝置②吸收
Ⅲ.丙同學提出了一種新方案,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認可:稱取樣品12.5g,滴加足量濃鹽酸至樣品反應完全,再將燒瓶中所有的液體蒸發(fā)、結晶、烘干,稱得氯化鈉固體11.7 g。則計算該樣品的純度(寫出計算過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是甲、乙、丙三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t2℃時,三種物質溶解度大小依次為:甲>乙>丙
B.若乙中含有少量雜質甲,可用蒸發(fā)結晶的方法進行提純
C.等質量的甲、乙兩種溶液,由t2℃降到t1℃時,析出甲的質量多
D.三種不飽和溶液都可以通過增加其溶質的方法變成飽和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7分)如下圖所示為實驗室中常見氣體制備、凈化、干燥、收集和性質實驗的部分儀器(組裝實驗裝置時,可重復選擇儀器)。某學校兩個化學實驗探究活動小組的同學欲用它們完成各自的探究實驗。
(1)第一組的同學以石灰石和稀鹽酸為原料,在實驗室制備、收集干燥純凈的二氧化碳氣體,按照要求設計實驗裝置、連接儀器,并檢驗裝置的氣密性。(提示:揮發(fā)出的少量HCl氣體可用飽和碳酸氫鈉溶液吸收)
①所選儀器的連接順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寫儀器序號字母)。
②寫出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應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檢驗集氣瓶中氣體是否為二氧化碳的具體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組的同學以過氧化氫溶液為原料(MnO2為催化劑)制備氧氣,并對某種尼龍材料的組成元素進行分析探究。資料顯示該尼龍材料一定含C、H、N三種元素。
所選儀器按“A→B1→E→B2→D→堿石灰干燥管”的順序連接,(B1、B2為濃硫酸洗氣瓶),實驗前檢驗裝置氣密性。使該塑料試樣碎屑在純氧氣中充分燃燒,觀察現象,收集有關實驗數據(假設發(fā)生的化學反應都充分反應)。試回答下列問題
儀器A中所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儀器D中的明顯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儀器E中玻璃管中放入的尼龍試樣碎屑質量為3.5g,塑料試樣充分燃燒后,測得儀器B2的質量增加3.6g,則該塑料試樣中H元素的質量分數為________。(結果保留一位小數)
④若裝置中沒有連接儀器B1,這樣測算出的該塑料試樣中H元素的質量分數與實際值比較將_______(填“偏小”“偏大”“基本一致”之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7分)聯合鋼鐵工業(yè)的基本生產流程示意圖如下:
請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設備A 的名稱: ;
(2)寫出以赤鐵礦為原料在高溫下與一氧化碳反應制取鐵的化學方程式:
;
(3)應用化學原理分析,工業(yè)煉鋼時用純氧而不用空氣的原因是:
;
(4)鐵粉與生石灰都是常用的干燥劑,現欲用化學方法檢驗某食品袋中的干燥劑究竟是其中的哪一種,請你簡述方法和現象: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4分) 現有A、B、C、D、E、F、G七種物質,C、F是最常見的金屬,B密度最小的氣體,D為淺綠色溶液,G為藍色溶液,它們之間存在如下關系:
寫出下列物質的化學式:B __________、F __________。
寫出C→A發(fā)生的化學反應的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寫出一種與分別能D、E、G溶液發(fā)生置換分解反應的物質的化學式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王安石《梅花》).詩人在遠處就能聞到梅花香味的原因是
A.分子在不斷地運動 B.分子有質量
C.分子間有間隔 D.分子很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認真分析下列各圖,回答相關問題:
(1)根據圖1分析,20℃時,將20g NaCl加入50g水中形成溶液的質量為 .
(2)圖2中打開汽水瓶冒出大量氣泡,說明氣體的溶解度與有關.
(3)在圖3所示的燒杯中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銨,溶解后甲試管內出現的現象是;乙試管內的溶液是(填“飽和”或“不飽和”)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4分)人類的生產生活離不開金屬,鐵是目前使用最廣泛的金屬。
圖1 圖2
(1)題圖1是鐵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關信息,則鐵元素的原子序數為_________。
(2)鐵在空氣中銹蝕,實際上是鐵跟_________________等物質作用,發(fā)生一系列復雜的化學反應,轉化為鐵的化合物的過程。
(3)題圖2所示的某“取暖片”中發(fā)熱劑主要成分有鐵粉、活性炭、氯化鈉、水等,使用過程中是__________能轉化為熱能。
(4)工業(yè)上可用磁鐵礦(主要成分是四氧化三鐵)煉鐵,其主要反應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