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如圖是某化學反應的微觀模擬示意圖,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在化學變化中,分子可分解為原子
B.分子和原子的種類都發(fā)生了改變
C.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
D.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1)_____________的變化稱為化學變化。
(2)化學變化的特征:有_______________生成。
(3)化學變化時,總會伴隨著如發(fā)熱、吸熱、放光、變色、放出氣體、生成沉淀等現(xiàn)象發(fā)生。化學變化的實質(zhì):化學變化中,構成物質(zhì)的_________發(fā)生了改變。由分子構成的物質(zhì)發(fā)生化學變化時,反應物的________分解為________,這些_________又重新構成新的_______或者構成物質(zhì);由原子構成的物質(zhì)發(fā)生化學變化時,原子進行重組,重新構成新的物質(zhì)或分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Ⅰ是小紅按課本進行的一個探究分子的運動化學實驗,在實驗時同學們聞到了一股難聞的刺激性氣味,于是小明對原實驗裝置進行了改進,裝置如圖Ⅱ:
【實驗操作】
a.向B、C、E三支試管中分別加入5mL的蒸餾水,各滴入1~2滴無色酚酞溶液,振蕩,觀察溶液顏色;
b.在A、D試管中分別加入2mL濃氨水,立即用帶橡皮塞的導管按實驗圖Ⅱ連接好,并將D試管放置在盛有熱水的燒杯中,觀察幾分鐘。
【分析討論】
(1)E試管放有酚酞溶液的目的是 。
(2)進行操作b時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 。
(3)由此可以得到的實驗結論是:① ,②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某興趣小組用圖所示流程制取氧氣,并回收提純氯化鉀和二氧化錳。
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步驟Ⅰ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回收提純的過程中需要控制水的用量,原因有_____________(填標號)。
A 提高實驗效率 B 保證固體1全部溶解 C 節(jié)約能源
(3)如圖:
步驟Ⅱ中的操作m應選擇圖中________(填“甲”或“乙”)裝置,該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
(4)實驗結束后,稱得回收到的氯化鉀的質(zhì)量比理論值小,可能的原因有_____(寫一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已知:A~H是初中化學中的常見物質(zhì),A與B的組成元素相同且都是液體,D能供給呼吸,E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F易與血紅蛋白結合使人體中毒,且F和E組成元素相同,G與H都是黑色固體。它們有如下的轉(zhuǎn)化關系(部分條件已省略)
(1)寫出A與F的化學式:A _____F _______
(2)寫出A→B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該反應類型屬于 _______,寫出反應B→D+C化學方程式______,寫出D+H→E化學方程式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小南同學對探究分子性質(zhì)的實驗(圖1)進行了改進,如圖2所示,在T形三通管的粗玻璃管里,固定一根濕潤的酚酞紗布條,將少許濃氨水滴入T形三通管的細彎管處,然后用橡皮帽封閉管口。(注:在通常狀態(tài)下,氨氣是一種無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密度比空氣小,極易溶于水,溶于水后可得到氨水。)請回答下列問題:
(1)圖1實驗中可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________。圖2實驗中可觀察到________(填“ba”或“bc”)段紗布條先變色。
(2)圖1和圖2的實驗均能證明分子_______。與圖1實驗相比,改進后圖2實驗的優(yōu)點是_______。
(3)若將圖2中裝有濃氨水的細彎管處浸入冰水中,可觀察到紗布條變紅的速率變__________(填“快”或“慢”),請從微觀角度進行解釋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化石燃料在當今社會能源中擔當“主角”。
(1)化石燃料包括煤、________和天然氣。
(2)天然氣是生活中常用的燃料,其主要成分充分燃燒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
(3)分別充分燃燒1000g天然氣、煤所產(chǎn)生的和氣體的質(zhì)量如下圖所示,根據(jù)圖示分析,則________產(chǎn)生的氣體更易導致酸雨。
(4)潔凈的空氣對人類非常重要。下列做法不利于保護大氣的是________(填序號)
A燃煤取暖改為天然氣供暖 B積極植樹造林
C工業(yè)廢氣凈化后排放 D焚燒落葉和垃圾
(5)為減少污染、提高煤的利用率,也可將煤與水蒸氣在高溫下反應轉(zhuǎn)化為兩種常見的可燃性氣體,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中國科學家屠呦呦利用乙醚從黃花高汁液中提取出抗瘧特效藥青蒿素,從而獲得了2015年諾貝爾醫(yī)學獎已知青蒿素的化學式為C15H22O5,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青蒿素屬于混合物
B.1個青蒿素分子中含有11個氫分子
C.青蒿素由15個碳原子,22個氫原子,和5個氧原子構成
D.青蒿素中氫元素質(zhì)量分數(shù)最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空氣中氧氣含量測定的再認識。
(實驗回顧)圖1是實驗室用紅磷燃燒來粗略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裝置。
(1)寫出紅磷燃燒的文字表達式_____;
(2)實驗原理:由于紅磷燃燒消耗空氣中的氧氣,使瓶內(nèi)氣體的_____減小,燒杯中水倒吸到集氣瓶。
(問題提出)有實驗資料表明:燃燒過程中當氧氣體積分數(shù)低于7%時,紅磷就無法繼續(xù)燃燒,因此通過上述實驗,測定結果與理論值往往相差較大。
(實驗改進)
Ⅰ.甲同學根據(jù)鐵在空氣中生銹的原理設計圖2實驗裝置,再次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裝置中裝鐵粉的紙袋浸有濃食鹽水,會加速鐵生銹)
Ⅱ.測得實驗數(shù)據(jù)如表
測量項目 | 實驗前 | 實驗后 | |
燒杯中水的體積 | 燒杯中剩余水的體積 | 集氣瓶(扣除內(nèi)容物)和導管的容積 | |
體積/mL | 80.0 | 54.5 | 126.0 |
(交流表達)
(1)根據(jù)表中數(shù)據(jù)計算,改進后測得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shù)是_____(結果精確到0.1%)。
(2)從實驗原理角度分析,圖2的實驗結果比圖1準確度更髙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
(實驗反思)許多同學用改進前圖1裝置得出的結論卻也與理論值相差較大,其主要原因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