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化學 > 題目詳情
2.物質的性質決定物質的用途,下列描述的物質性質與其對應用途不相符的是( 。
A.氮氣常溫下化學性質穩(wěn)定,可用作食品保護氣
B.石墨有導電性,可用作電池的電極
C.氧氣能供給呼吸,可用于登山和潛水
D.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可用于人工降雨

分析 根據(jù)已有的物質的性質進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 解:A、氮氣常溫下化學性質穩(wěn)定,可用作食品保護氣,正確;
B、石墨有導電性,可用作電池的電極,正確;
C、氧氣能供給呼吸,可用于登山和潛水,正確;
D、固體二氧化碳升華吸熱,可用于人工降雨,錯誤;
故選D

點評 本題考查了常見物質的用途,完成此題,可以依據(jù)物質的性質進行.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2.寫出下列反應的化學反應方程式:
(1)一種淡黃色粉末在氧氣中燃燒發(fā)出明亮的藍紫色火焰:S+O2$\frac{\underline{\;點燃\;}}{\;}$SO2
(2)木炭在氧氣中燃燒:C+O2$\frac{\underline{\;點燃\;}}{\;}$CO2;
(3)實驗室用固體混合物制氧氣:2KClO3$\frac{\underline{MnO_2}}{△}$2KCl+3O2↑;該化學反應的類型為分解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3.某校研究性學習小組用如圖裝置進行鎂條在空氣中燃燒的實驗,燃燒、冷卻后打開止 水夾,進入集氣瓶中水的體積約占集氣瓶體積的 70%.
(1)燃燒、冷卻后打開止水夾,水能進入集氣瓶的原因 是瓶內氣體減少,導致壓強減小,水沿導管進入瓶內.
(2)如果鎂條只和空氣中的氧氣反應,則進入集氣瓶中水的體積最多不超過其容積的21%.現(xiàn)進入集氣瓶中水的體積約為其容積的 70%,根據(jù)空氣的組成可推出減少的氣體中還一定有氮氣.
【發(fā)現(xiàn)問題】
該氣體是怎樣減少的呢?
【假設】
該氣體與鎂條反應而減少.
【查閱資料】
鎂條是一種化學性質比較活潑的金屬,在氮氣中能燃燒,產物為氮化鎂(Mg3N2),鎂條還可以在二氧化碳氣體中燃燒生成碳和氧化鎂.
【交流與反思】
產物氮化鎂的狀態(tài)應為固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0.某同學開始時視線與量筒內凹液面的最低處相平讀數(shù)為20mL,倒出一部分液體后,俯視讀取剩余液體為6mL,那么他所倒出液體體積為( 。
A.大于14mLB.小于14mLC.等于14mLD.無法確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7.在①純凈的空氣②四氧化三鐵③氯酸鉀④水⑤磷燃燒的產物⑥二氧化錳⑦加碘食鹽⑧液氧中,請用數(shù)字代號填寫:
屬于混合物的有①⑦;屬于黑色固體的是②⑥;可用于實驗室制取氧氣的是③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7.生活中到處有化學,請你根據(jù)下列情景和所學的化學知識及生活經驗回答問題.
(1)面粉、蔗糖灼燒后都變成炭黑,說明這些物質中都含有元素碳(填寫元素名稱);
(2)夏天倉庫堆放的碳銨不翼而飛,因為NH4HCO3$\frac{\underline{\;\;△\;\;}}{\;}$NH3↑+H2O↑+CO2↑(寫出反應的符號表達式);
(3)干冰可以制造舞臺云霧,因為干冰升華是一個吸熱過程,會使空氣中的水蒸氣凝結成小水滴,成霧狀;
(4)很多膨化食品包裝袋內充了氮氣,因為氮氣不活潑,不易與食品反應,也為了避免食品與空氣中的氧氣反應而變質;
(5)軍事上用磷燃燒做煙幕彈原理為4P+5O2$\frac{\underline{\;點燃\;}}{\;}$2P2O5(寫出反應的符號表達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4.某化工廠發(fā)生氯氣(Cl2)泄露事故,繼而發(fā)生氯氣罐爆炸,周圍十五萬群眾緊急撤離.氯氣是一種黃綠色、有毒、有劇烈刺激性氣味的氣體,密度比空氣大,能溶于水,并與水反應生成鹽酸和次氯酸.
(1)根據(jù)以上信息,氯氣的物理性質有黃綠色,有劇烈刺激性氣味的氣體,密度比空氣大,能溶于水;化學性質有有毒、能與水反應.
(2)據(jù)報道:氯氣罐內為液氯,因氯氣罐泄漏處置不當使液氯急劇揮發(fā)產生爆炸,造成氯氣罐爆炸的直接原因屬于物理變化.
(3)消防隊員用高壓水槍噴水溶解彌漫在空氣中的氯氣.寫出氯氣與水反應的文字表達式氯氣+水→鹽酸+次氯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1.下列各組物質中前一種是混合物,后一種是化合物的是( 。
A.酒精、二氧化碳B.稀硫酸、液氧
C.汽水、干冰D.冰水混合物、氧化銅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