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右圖所示實驗,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分析:根據(jù)分子不斷運動的性質(zhì)可知,氨氣分子在倒置的燒杯中運動在A中,再由堿與酚酞變化,則A中溶液變紅;而B在倒置的燒杯外,則B中沒有堿,則無現(xiàn)象.
解答:解:A、由圖可知,A燒杯與B燒杯的藥品相同,但作用不同,A中可說明分子的運動,而B不能說明,故A錯誤;
B、由堿遇酚酞變紅,A中溶液變紅,則說明C中氨氣分子運動到A中,故B正確;
C、由圖可知,A和C燒杯都在倒置的燒杯中,則C中不變紅不能說明分子不運動,故C錯誤;
D、因分子是微觀粒子,用肉眼不能觀察到,則B燒杯在圖中起到對比的作用,故D錯誤;
故選B.
點評:本題利用堿遇酚酞變紅來考查分子不斷運動的性質(zhì),學生應學會利用對比及觀察來分析結論,明確微觀粒子的性質(zhì)來解答.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某興趣小組同學為證明NaOH溶液與稀鹽酸發(fā)生了中和反應,從不同角度設計了如下實驗方案,并進行實驗.
方案一:先用pH試紙測定NaOH溶液的pH,再滴加鹽酸,并不斷振蕩溶液,同時測定混合溶液的pH,如果測得的pH逐漸變小且小于7,則證明NaOH溶液與稀鹽酸發(fā)生了化學反應.
(1)用pH試紙測定溶液的pH時,正確的操作是:
 

(2)簡述強調(diào)“測得的pH小于7”的理由:
 

方案二:先在NaOH溶液中滴加幾滴酚酞溶液,溶液顯紅色,然后再滴加鹽酸,可觀察到紅色逐漸消失,則證明NaOH溶液與稀鹽酸發(fā)生了化學反應.
該組同學在向NaOH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時,發(fā)現(xiàn)了一個意外現(xiàn)象:氫氧化鈉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變成了紅色,過了一會兒紅色就消失了.該小組對這種意外現(xiàn)象的原因作了如下猜想:①可能是酚酞溶液與空氣中的氧氣反應,使紅色消失;②可能是氫氧化鈉溶液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反應,使紅色消失.
(1)為驗證猜想①,該組同學做了如下實驗:將配制的氫氧化鈉溶液加熱,并在液面上方滴一些植物油,然后在冷卻后的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實驗中“加熱”和“滴入植物油”目的是
 
.實驗結果表明酚酞溶液紅色消失與空氣中的氧氣無關.
(2)為驗證猜想②,該組同學做了如下實驗:取了一定量的Na2CO3溶液,在其中滴入酚酞溶液,發(fā)現(xiàn)溶液也呈現(xiàn)紅色,由此可得出以下兩點結論:結論1:說明Na2CO3溶液呈
 
性;結論2:說明酚酞溶液紅色消失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無關.
(3)該小組同學通過查閱資料得知:當氫氧化鈉溶液濃度很大時,就會出現(xiàn)上述意外現(xiàn)象.請設計實驗證明該方案中取用的NaOH溶液濃度過大:①實驗方法
 
,②觀察到的現(xiàn)象
 

方案三:化學反應中通常伴隨有能量的變化,可借助反應前后的溫度變化來判斷反應的發(fā)生.如果NaOH溶液與稀鹽酸混合前后溫度有變化,則證明發(fā)生了化學反應.
該組同學將不同濃度的鹽酸和NaOH溶液各10mL混合,用溫
度計測定室溫下混合前后溫度的變化,并記錄了每次混合前后溫度的升高值△t(如表).
編號 鹽酸 NaOH溶液 △t/℃
1 3.65% 2.00% 3.5
2 3.65% 4.00% x
3 7.30% 8.00% 14
精英家教網(wǎng)
(1)表中x=
 

(2)某同學在沒使用溫度計的情況下,通過右圖所示裝置完成了實驗.則該同學根據(jù)
 
判斷NaOH溶液與稀鹽酸發(fā)生了中和反應.
(3)關于實驗中的細節(jié)和意外情況:①實驗中,稀鹽酸必須用膠頭滴管逐滴滴加,這樣做的目的是
 
.②實驗過程中,要用玻璃棒不斷攪拌,這樣做的目的是
 
.③在實驗過程中意外發(fā)現(xiàn)有氣泡出現(xiàn),你認為原因是
 
.④發(fā)現(xiàn)盛放NaOH溶液的試劑瓶瓶口和橡皮塞上出現(xiàn)了白色粉末.他們依據(jù)所學的化學知識,對這種白色粉末的成分作了如下猜想:①可能是NaOH;你認為:②可能是
 
; ③可能是
 

(4)為了進一步研究實驗中出現(xiàn)的問題,取了13.3g氫氧化鈉固體樣品加適量的水配成溶液,向其中加入200g10%的稀鹽酸,使其充分反應,生成二氧化碳2.2g.求:
(1)樣品中氫氧化鈉的質(zhì)量;
 

(2)和氫氧化鈉反應的鹽酸的質(zhì)量;
 

(3)在圖中畫出以縱坐標表示二氧化碳質(zhì)量,橫坐標表示鹽酸的質(zhì)量的關系圖.
精英家教網(wǎng)
(已知Na2CO3+2HCl═2NaCl+H2O+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15、化學反應中通常伴隨有能量的變化,可借助反應前后的溫度變化來判斷反應的發(fā)生.如果NaOH溶液與稀鹽酸混合前后溫度有變化,則證明發(fā)生了化學反應.
編號 鹽酸 NaOH溶液 △t/℃
1 3.65% 2.00% 3.5
2 3.65% 4.00% x
3 7.30% 8.00% 14
該組同學將不同濃度的鹽酸和NaOH溶液各10mL混合,用溫度計測定室溫下混合前后溫度的變化,并記錄了每次混合前后溫度的升高值△t(如下表).
(1)表中x=
7

(2)某同學在沒使用溫度計的情況下,通過右圖所示裝置完成了實驗.則該同學根據(jù)
集氣瓶內(nèi)有氣泡冒出
判斷NaOH溶液與稀鹽酸發(fā)生了中和反應.
(3)關于實驗中的細節(jié)和意外情況:
①實驗中,氫氧化鈉必須用膠頭滴管逐滴滴加,這樣做的目的是
防止氫氧化鈉過量

②實驗過程中,要用玻璃棒不斷攪拌,這樣做的目的是
使反應充分

③在實驗過程中意外發(fā)現(xiàn)有氣泡出現(xiàn),你認為原因是
氫氧化鈉溶液中含有碳酸鈉

④發(fā)現(xiàn)盛放NaOH溶液的試劑瓶瓶口和橡皮塞上出現(xiàn)了白色粉末.他們依據(jù)所學的化學知識,對這種白色粉末的成分作了如下猜想:①可能是NaOH;你認為:②可能是
Na2CO3
; ③可能是
NaOH與Na2CO3的混合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精英家教網(wǎng)由H、C、O、Na、Cl五種元素中的一種或多種組成八種下列初中化學常見物質(zhì),關于這七種物質(zhì)有下列描述:
①A是生命活動最重要的氣體,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轉化成B;
②B能與C反應生成D和E,其中B和E常用作滅火劑;
③D能與B、E發(fā)生化合反應生成F;
④D和F均能與G反應生成H,每天攝入適量的H,對維持人體內(nèi)水分和體液恒定的pH有重要作用.
請根據(jù)描述回答下列問題:
(1)A物質(zhì)的化學式為
 
.C物質(zhì)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應用是
 
(舉一例).
(2)D→F的化學方程式為
 

(3)F與G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4)實驗室以H為原料,利用右圖所示裝置制取G,A處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關于該實驗,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填字母)
 

A.制備裝置與實驗室制取CO2相同
B.該實驗的尾氣可以用堿液吸收
C.該氣體的收集方法與氧氣的收集方法完全相同
D.檢驗該氣體是否收集滿,可以向集氣瓶中滴加紫色石蕊試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08-2009學年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地區(qū)九年級(下)第一次月考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解答題

某興趣小組同學為證明NaOH溶液與稀鹽酸發(fā)生了中和反應,從不同角度設計了如下實驗方案,并進行實驗.
方案一:先用pH試紙測定NaOH溶液的pH,再滴加鹽酸,并不斷振蕩溶液,同時測定混合溶液的pH,如果測得的pH逐漸變小且小于7,則證明NaOH溶液與稀鹽酸發(fā)生了化學反應.
(1)用pH試紙測定溶液的pH時,正確的操作是:______.
(2)簡述強調(diào)“測得的pH小于7”的理由:______.
方案二:先在NaOH溶液中滴加幾滴酚酞溶液,溶液顯紅色,然后再滴加鹽酸,可觀察到紅色逐漸消失,則證明NaOH溶液與稀鹽酸發(fā)生了化學反應.
該組同學在向NaOH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時,發(fā)現(xiàn)了一個意外現(xiàn)象:氫氧化鈉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變成了紅色,過了一會兒紅色就消失了.該小組對這種意外現(xiàn)象的原因作了如下猜想:①可能是酚酞溶液與空氣中的氧氣反應,使紅色消失;②可能是氫氧化鈉溶液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反應,使紅色消失.
(1)為驗證猜想①,該組同學做了如下實驗:將配制的氫氧化鈉溶液加熱,并在液面上方滴一些植物油,然后在冷卻后的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實驗中“加熱”和“滴入植物油”目的是______.實驗結果表明酚酞溶液紅色消失與空氣中的氧氣無關.
(2)為驗證猜想②,該組同學做了如下實驗:取了一定量的Na2CO3溶液,在其中滴入酚酞溶液,發(fā)現(xiàn)溶液也呈現(xiàn)紅色,由此可得出以下兩點結論:結論1:說明Na2CO3溶液呈______性;結論2:說明酚酞溶液紅色消失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無關.
(3)該小組同學通過查閱資料得知:當氫氧化鈉溶液濃度很大時,就會出現(xiàn)上述意外現(xiàn)象.請設計實驗證明該方案中取用的NaOH溶液濃度過大:①實驗方法______,②觀察到的現(xiàn)象______.
方案三:化學反應中通常伴隨有能量的變化,可借助反應前后的溫度變化來判斷反應的發(fā)生.如果NaOH溶液與稀鹽酸混合前后溫度有變化,則證明發(fā)生了化學反應.
該組同學將不同濃度的鹽酸和NaOH溶液各10mL混合,用溫
度計測定室溫下混合前后溫度的變化,并記錄了每次混合前后溫度的升高值△t(如表).
編號鹽酸NaOH溶液△t/℃
13.65%2.00%3.5
23.65%4.00%x
37.30%8.00%14

(1)表中x=______.
(2)某同學在沒使用溫度計的情況下,通過右圖所示裝置完成了實驗.則該同學根據(jù)______判斷NaOH溶液與稀鹽酸發(fā)生了中和反應.
(3)關于實驗中的細節(jié)和意外情況:①實驗中,稀鹽酸必須用膠頭滴管逐滴滴加,這樣做的目的是______.②實驗過程中,要用玻璃棒不斷攪拌,這樣做的目的是______.③在實驗過程中意外發(fā)現(xiàn)有氣泡出現(xiàn),你認為原因是______.④發(fā)現(xiàn)盛放NaOH溶液的試劑瓶瓶口和橡皮塞上出現(xiàn)了白色粉末.他們依據(jù)所學的化學知識,對這種白色粉末的成分作了如下猜想:①可能是NaOH;你認為:②可能是______; ③可能是______.
(4)為了進一步研究實驗中出現(xiàn)的問題,取了13.3g氫氧化鈉固體樣品加適量的水配成溶液,向其中加入200g10%的稀鹽酸,使其充分反應,生成二氧化碳2.2g.求:
(1)樣品中氫氧化鈉的質(zhì)量;______
(2)和氫氧化鈉反應的鹽酸的質(zhì)量;______
(3)在圖中畫出以縱坐標表示二氧化碳質(zhì)量,橫坐標表示鹽酸的質(zhì)量的關系圖.

(已知Na2CO3+2HCl═2NaCl+H2O+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在“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實驗探究中,小明設計了如右圖所示實驗裝置,集氣瓶下端為開口(即沒有瓶底),上端瓶口有一帶有燃燒匙的橡皮塞,瓶上帶有刻度線,把集氣瓶離水面的位置與橡皮塞之間的容積分成五等份。實驗時把點燃的紅磷立即插入集氣瓶內(nèi),塞緊橡皮塞;卮鹣铝袉栴}:

(1)   如果不出現(xiàn)意外,火焰熄滅冷卻后應觀察到的主要的現(xiàn)象是                                        ;該實驗化學反應的文字表達式是                     ;

(2)關于空氣中氧氣含量的結論是                             ,

(3)小紅所測氧氣含量結果與小明的有較明顯的偏低,導致偏低的原因可能有(要求答出兩種)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