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創(chuàng)新是一個民族發(fā)展的不竭動力”,創(chuàng)新能力是現(xiàn)代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對學生提出的最迫切要求.如圖是某學生的創(chuàng)新實驗--白磷在水下燃燒的實驗裝置示意圖.請分析圖回答問題:(改編)

【操作及過程】:實驗過程中,甲裝置中的白磷并不燃燒,而將甲裝置倒轉(zhuǎn)(如乙裝置所示),并打開開關K,即可觀察到白磷在“沸騰”的水中燃燒.
(1)通過上述實驗,說明可燃物燃燒必須同時滿足溫度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和與氧氣接觸兩個條件.
(2)在其它條件和操作不變的情況下,只將甲裝置中導管C的一端改為插入錐形瓶B的底部進行同樣的實驗.你認為這一改進后的實驗能(選填“能”或“不能”)成功.

分析 (1)通過實驗可知燃燒的條件是可燃物燃燒必須同時滿足溫度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和與氧氣接觸兩個條件.
(2)根據(jù)在實驗中水的作用和燃燒的條件分析解答.

解答 解:(1)通過實驗可知燃燒的條件是可燃物燃燒必須同時滿足溫度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和與氧氣接觸兩個條件.
故答案為:溫度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
(2)試驗中水的作用是提供溫度和隔絕氧氣,在其它條件和操作不變的情況下,只將甲裝置中導管C的一端改為插入錐形瓶B的底部進行同樣的實驗,可使A瓶中的氧氣進入B瓶,并且與白磷接觸,所以白磷燃燒,試驗成功.
故答案為:能.

點評 物質(zhì)燃燒的條件是經(jīng)常考查的問題,需要同學們理解掌握.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3.某元素M的氧化物化學式為MO,向該氧化物中先加入一定量的水,再滴入無色酚酞,無色酚酞變成紅色,則符合要求的元素M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4.人類對原子結構的認識永無止境.
(1)1808年,道爾頓認為原子是“不可再分的實心球體”,他的中心論點主要有:①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②原子是微小的實心球體;③物質(zhì)都是由原子構成的.
從現(xiàn)代觀點看,道爾頓的這三個論點中,不正確的是①②③(填序號).
(2)1911年,盧瑟福用一束平行的α粒子(帶正電荷,12個α粒子的質(zhì)量總和和與一個標準碳原子質(zhì)量相同)轟擊金箔(金原子的核電荷數(shù)為79,相對原子質(zhì)量為197)時,結果是大多數(shù)粒子能穿過金箔且不改變原來的前進方向,但也有一小部分改變了原來的方向,還有極少數(shù)的粒子被反彈了回來.
①α粒子的相對原子質(zhì)量為1;金原子的質(zhì)子數(shù)為79,中子數(shù)為118.
②大多數(shù)粒子能穿過金箔且不改變原來的前進方向,這說明A
A.原子核很小,原子內(nèi)部有很大的空間  B.原子核帶正電
C.原子核探究很大     D.原子核質(zhì)量大
③據(jù)此盧瑟福提出了我們現(xiàn)在學習的原子結構模型: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人類的生產(chǎn)生活離不開金屬.
(1)金屬鐵、鋁常用來制作炊具,主要是利用其導熱性;
(2)人類每年從自然界提取大量的金屬,其中提取量最大的是鐵.赤鐵礦(主要成分為Fe2O3)和一氧化碳煉鐵的化學方程式為Fe2O3+3CO$\frac{\underline{\;高溫\;}}{\;}$2Fe+3CO2;
(3)我國鋼鐵年產(chǎn)量很高,但因銹蝕造成的損失也很驚人.鐵生銹的條件是鐵與水和氧氣接觸;工業(yè)上常用稀鹽酸除去鐵銹,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Fe2O3+6HCl═2FeCl3+3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8.下面是甲同學設計的關于“證明一氧化碳具有還原性“的實驗裝置

(1)寫出CO還原CuO的反應方程式CuO+CO$\frac{\underline{\;\;△\;\;}}{\;}$Cu+CO2
(2)能證明CO具有還原性的實驗現(xiàn)象是試管內(nèi)黑色粉末變紅
(3)乙同學認為甲同學設計的裝置有待優(yōu)化,如尾氣可先儲存在瓶內(nèi),然后再處理.右圖是他設計的儲氣瓶,尾氣應該從a(填a、b)口通入.
(4)丙同學質(zhì)疑:一氧化碳能否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因此,在一氧化碳通入氧化銅之前,應先通入澄清石灰水,以檢驗一氧化碳能否與澄清石灰水反應.你認為丙的設計有無必要?為什么?不必要,在酒精燈A點燃前,CO已通過了澄清石灰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8.現(xiàn)有6種物質(zhì):Fe、Cu、H2SO4、NaOH、NaCl和AgCl.
(1)有人根據(jù)不同的標準進行如下分類,請在表中相應的位置指出分類的標準.
分    類分類標準
類別一:Fe、Cu
類別二:H2SO4、NaOH、NaCl、AgCl
用元素種類為分類依據(jù)
類別一:Fe、Cu、AgCl
類別二:H2SO4、NaOH、NaCl
用能否溶于水為分類依據(jù)
(2)請你從上述6種物質(zhì)中選出2種能發(fā)生置換反應的反應物:Fe和 H2S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5.現(xiàn)有氧氣、二氧化碳兩瓶氣體,下列方法能區(qū)別它們的是B.
A.聞氣味;
B.分別倒入澄清石灰水;
C.看顏色;
D把燃著的木條分別伸入兩瓶氣體中(合理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苯酚是一種奇怪的有機物,它在水中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在60℃以下難溶于水,但在85℃時可以與水無限混合溶解.純凈的苯酚是無色固體,但從飽和溶液中只能析出透明液體.將50克苯酚投入的10℃的10克水中,并保持水溫為10℃,此時混合物為懸濁液,加熱煮沸時,混合物為溶液,沸騰后再冷卻到常溫,混合物為乳濁液(填“溶液”“懸濁液”或“乳濁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3.某興趣小組為探究“不同濃度的重金屬污染液對水稻種子萌發(fā)是否有影響”,進行了如下實驗.
方法和步驟:①采集重金屬污染液500mL,用蒸餾水將其逐級稀釋10、102、103、104倍,獲得4種不同濃度的重金屬污染液.
②取4只相同培養(yǎng)皿,分別編號為甲、乙、丙、丁,墊上紗布,加入等體積的不同濃度的重金屬污染液,浸潤紗布.
③挑選籽粒飽滿、大小相似的水稻種子200粒.隨機均分成4組,分別均勻放入上述4只培養(yǎng)皿的紗布上.
④將4只培養(yǎng)皿置于25℃恒溫培養(yǎng)箱內(nèi),每天補充等量、相應濃度的重金屬污染液.
統(tǒng)計和分析:一段時間后,統(tǒng)計各組水稻種子的萌發(fā)率,進行比較.
預測結果:如果重金屬污染液對水稻種子的萌發(fā)有抑制作用,實驗結果應是隨著重金屬污染液濃度的升高,種子萌發(fā)率降低.
反思與評價:
(1)在步驟③中.每只培養(yǎng)皿中均勻放置50粒水稻種子,而不是1粒的原因是防止實驗出現(xiàn)偶然性.
(2)實驗方案存在缺陷.還需要增加一個實驗,用與實驗組相同量的蒸餾水代替金屬污染液,培養(yǎng)水稻種子,其目的是起對比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