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化學 > 題目詳情
除去下列物質中的少量雜質(括號內為雜質)所用除去雜質的方法正確的是(  )
選項 待提純的物質 除去雜質的方法
A H2O(色素) 加入足量活性炭吸附,過濾
B FeSO4溶液(CuSO4 加入適量的鋅粉,過濾
C NaCl溶液(FeCl3 加入過量NaOH溶液.過濾
D O2(H2O) 將混合氣體通過盛有足量NaOH溶液的洗氣瓶
A、AB、BC、CD、D
考點:物質除雜或凈化的探究,氣體的干燥(除水),鹽的化學性質,碳單質的物理性質及用途
專題:物質的分離、除雜、提純與共存問題
分析:本題屬于除雜質題.根據原物質和雜質的性質選擇適當的除雜劑和分離方法,所謂除雜(提純),是指除去雜質,同時被提純物質不得改變.除雜質題至少要滿足兩個條件:①加入的試劑只能與雜質反應,不能與原物質反應;②反應后不能引入新的雜質.
解答:解:
A、H2O(色素)中加入足量活性炭,能把水中的色素吸附,過濾之后即為所得,故選項所采取的方法正確.
B、FeSO4溶液(CuSO4)中加入適量的鋅粉,鋅粉能與CuSO4溶液反應生成硫酸鋅溶液和銅,充分反應后過濾除去不溶物銅,能除去原雜質但引入新的雜質硫酸鋅,不符合除雜原則,故選項所采取的方法錯誤.
C、FeCl3能與過量的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生成氫氧化鐵沉淀和氯化鈉,能除去雜質但引入了新的雜質氫氧化鈉(過量的),不符合除雜原則,故選項所采取的方法錯誤.
D、將O2(H2O)通過盛有足量NaOH溶液的洗氣瓶,O2(H2O)得不到干燥,無法達到目的,故選項所采取的方法錯誤.
故選:A.
點評:解答本題的關鍵是要充分理解各種物質的性質,只有這樣才能對問題做出正確的判斷,選擇的除雜試劑不能與原有的物質反應,與雜質反應時不能生產新的雜質.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如圖是部分元素原子或離子的結構示意圖.請仔細觀察、分析,再回答問題:
(1)上述粒子中,屬于同一種元素的是
 
(填序號,下同),屬于陽離子的是
 
,屬于陰離子的是
 

(2)化學性質相似的是
 

(3)分別寫出⑤和⑦表示的微粒符號
 
、
 

(4)推測⑥表示的微粒的化學性質
 
(填“很活潑”、“很穩(wěn)定”或“比較穩(wěn)定”)可見,元素的化學性質與原子的
 
關系密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各組物質按照單質、氧化物、混合物的順序排列的是( 。
A、氫氣、氧氣、空氣
B、冰、二氧化錳、食鹽水
C、水銀、水、糖水
D、碳、二氧化碳、氯化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各組物質中,均屬純凈物的是( 。
A、純凈的空氣 石油
B、天然氣  水銀
C、冰水混合物  干冰
D、醫(yī)用酒精  碘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推理是化學學習中常用的思維方法.下列推理正確的是( 。
A、氧化物中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B、鹽是由金屬離子和酸根離子組成的,NH4NO3中沒有金屬離子,不屬于鹽
C、某種物質的飽和溶液不能繼續(xù)溶解該溶質,則該飽和溶液也不能繼續(xù)溶解其他溶質
D、NaOH溶液中的OH-能與酸反應,則KOH溶液中的OH-也能與酸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認真細致的觀察和分析實驗現象,有助于獲得化學知識并學會科學探究的方法.以下分析你認為合理的是(  )
A、在碳酸鈉溶液中滴加酚酞試液變紅色,可證明碳酸鈉屬于堿類
B、某固體化肥與熟石灰混合研磨產生氨味,可證明該化肥一定是銨態(tài)氮肥
C、燃燒常伴有發(fā)光、放熱現象,所以有發(fā)光、放熱現象的一定是燃燒
D、將濃鹽酸放置于空氣中濃度會減小,可證明濃鹽酸具有吸水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除去下列物質中的少量雜質,所選試劑及操作都正確的是( 。
選項 物質(括號內為雜質) 試劑 操作方法
A MnO2(KCl) 溶解、過濾、蒸發(fā)、結晶
B H2O(懸浮物) 明礬 吸附
C NaCl(Na2CO3 足量的稀鹽酸 過濾、蒸發(fā)、結晶
D BaSO4(BaCO3 足量的稀硫酸 過濾、洗滌、干燥
A、AB、C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很多詞語體現人文精神、蘊涵科學原理.下列詞語中,屬于物理性質的是( 。
A、臘肉有哈喇味
B、石灰水久置會渾濁
C、蠟燭能燃燒
D、火上澆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任何物質都是由原子構成分子,分子構成物質
B、分子是構成物質的唯一粒子
C、分子在化學變化中可以再分
D、二氧化碳分子是由碳原子和氧分子構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