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用水壺燒開水時,壺蓋會被頂開,對該現(xiàn)象解釋正確的是(  )
A.水分子的大小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
B.水受熱時分子間隔變大了,水蒸氣體積變大了
C.水分解產(chǎn)生了新的氣體
D.水分子分解成氫原子和氧原子,粒子數(shù)目增多了

分析 根據(jù)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質(zhì)量和體積都很。环肿又g有間隔;分子是在不斷運動的;同種的分子性質(zhì)相同,不同種的分子性質(zhì)不同,可以簡記為:“兩小運間,同同不不”,結(jié)合事實進行分析判斷即可.

解答 解:A、水沸騰時掀起壺蓋,是因為水分子間的間隔(而不是大。╇S溫度升高而增大,故選項解釋錯誤.
B、用水壺燒水,水沸騰時壺蓋被頂開,是因為水分子間的間隔隨溫度升高而增大,從而使水蒸氣的體積變大,故選項解釋正確.
C、用水壺燒水,水沸騰時壺蓋被頂開,是因為水分子間的間隔隨溫度升高而增大,而不是水產(chǎn)生新的氣體,該 變化是物理變化,故選項解釋錯誤.
D、用水壺燒水,水沸騰時壺蓋被頂開,是因為水分子間的間隔隨溫度升高而增大,而不是水分子分解成氫原子和氧原子,粒子數(shù)目變多,故選項解釋錯誤.
故選:B.

點評 本題難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質(zhì)(可以簡記為:“兩小運間,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質(zhì)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是解答此類題的關鍵.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7.關注碳排放.
(1)化石燃料屬于不可再生(選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2)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A.
A.使用一次性木筷和紙巾  B.推廣太陽能熱水器  C.提倡使用節(jié)能燈
(3)二氧化碳的“捕捉”與“封存”是實現(xiàn)溫室氣體減排的重要途徑之一.實際生產(chǎn)中,經(jīng)常利用足量NaOH溶液來“捕捉”CO2,流程圖如圖(部分條件及物質(zhì)未標出)所示.

①分離室中進行的操作是過濾.
②“捕捉室”內(nèi)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O2+2NaOH=Na2CO3+H2O.
③在整個捕捉過程中,可以循環(huán)利用的物質(zhì)是氧化鈣和氫氧化鈉.
④捕捉到的二氧化碳是一種重要的資源,在高溫高壓下它與氨氣(NH3)反應可以合成尿素[CO(NH22],同時生成水.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O2+2NH3$\frac{\underline{\;高溫高壓\;}}{\;}$CO(NH22 +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8.如圖是A、B、C三種固體物質(zhì)的溶解度曲線,根據(jù)該圖回答下列問題.
(1)t1℃時,A的溶解度為70g.
(2)現(xiàn)有某溫度下A、B兩種物質(zhì)的飽和溶液,測得其溶質(zhì)質(zhì)量分數(shù)相等,則它們?nèi)苜|(zhì)質(zhì)量分數(shù)為20%.
(3)欲除去固體A中含有的少量雜質(zhì)B,從而得到純凈的A,應采用的方法是降溫結(jié)晶.
(4)t1℃時,將等質(zhì)量的A、B、C的飽和溶液都升溫到t2℃,溶液中溶劑質(zhì)量的由大小關系是(忽略水的蒸發(fā))B=C>A.
(5)下列實驗一定能成功的是①.(填序號)
①t0℃時,將30gA加入50g水中形成A的飽和溶液
②t1℃時,將70%的A溶液稀釋成10%的A溶液
③t2℃時,將A、B、C的飽和溶液降溫至t1℃,析出A的質(zhì)量最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5.將100g、10%的蔗糖溶液中溶質(zhì)的質(zhì)量分數(shù)增大一倍,可采用的方法有(  )
A.蒸發(fā)掉50g水B.加入20g蔗糖
C.加入10g蔗糖D.加入100g、20%的蔗糖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0.下列實驗操作中,錯誤的是( 。
A.
蒸發(fā)結(jié)晶
B.
檢査裝置氣密性
C.
傾倒液體
D.
取用固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9.物質(zhì)的用途與性質(zhì)密切相關.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銅常用于制導線,是因為銅有良好的導電性
B.汽油、洗潔精都可去除油污,是因為它們能將油污溶解
C.氮氣可用于食品防腐,是因為氮氣的化學性質(zhì)不活潑
D.氫氣可用來作燃料,是因為氫氣具有可燃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6.請你寫出下列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1)鎂在空氣中燃燒2Mg+O2$\frac{\underline{\;點燃\;}}{\;}$2MgO;
(2)氫氣在氧氣燃燒2H2+O2$\frac{\underline{\;點燃\;}}{\;}$2H2O;
(3)氧化鋁通電分解生成鋁和氧氣2Al2O3$\frac{\underline{\;通電\;}}{\;}$4Al+3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3.酸堿中和反應“在燒杯內(nèi)盛有約5ml的氫氧化鈉溶液,滴入幾滴無色酚酞溶液振蕩,然后用膠頭滴管吸取稀鹽酸慢慢滴入到燒杯中,并用玻璃棒不斷攪拌.”如圖所示:
(1)滴加酚酞的作用是判斷酸堿是否恰好完全中和.
(2)稀鹽酸要慢慢滴入的目的是控制鹽酸用量,防止過量.
(3)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NaOH+HCl=NaCl+H2O.
(4)某同學在實驗時,把稀鹽酸一次性滴加到燒杯中,溶液立即從紅色變?yōu)闊o色,他認為酸堿恰好中和,老師對他的評價是結(jié)論不正確,你認為老師的理由是鹽酸可能過量,但酸不能使酚酞變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7屆湖北省棗陽市九年級下學期期中考試理科綜合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簡答題

A~I為初中化學中常見物質(zhì)。已知A為金屬氧化物,C為白色沉淀,D為藍色沉淀,甲為鋅粉和鐵粉的混合物。(部分生成物末標出),它們之間的關系如下圖所示。請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B與I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

(2)將溶液G與甲充分反應后過濾,向濾渣E中加入稀鹽酸,有無色氣體放出,則濾渣E中一定含有_________,濾液F中一定含有的溶質(zhì)是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