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化學 > 題目詳情
15.如圖為四種粒子的結構示意圖,請用對應的序號填空:
(1)屬于同種元素的粒子是BD;屬于離子的是AD;
(2)具有相對穩(wěn)定結構的粒子是AD.

分析 (1)元素是質子數(即核電荷數)相同的一類原子的總稱,不同種元素最本質的區(qū)別是質子數不同,據此進行分析解答.
根據當質子數=核外電子數,為原子;當質子數>核外電子數,為陽離子;當質子數<核外電子數,為陰離子;據此進行分析解答.
(2)最外層電子數目為8時為穩(wěn)定結構(電子層≥2);據此進行分析解答.

解答 解:(1)元素是質子數(即核電荷數)相同的一類原子的總稱,不同種元素最本質的區(qū)別是質子數不同,圖中BD粒子的核內質子數相同,屬于同種元素.圖中A質子數=8,核外電子數=10,質子數<核外電子數,為陰離子,BC中質子數=核外電子數,為原子;D中質子數>核外電子數,為陽離子;
(2)AD中最外層電子數目為8,屬于穩(wěn)定結構.
答案:(1)BD;  AD;
(2)AD

點評 本題難度不大,考查學生對粒子結構示意圖及其意義的理解,明確粒子中核內質子數和核外電子數之間的關系是解題的關鍵.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5.人體通過肺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吸入空氣中的氧氣,呼出二氧化碳和水蒸氣,但人體排出的二氧化碳究竟是空氣中原有的,還是人體代謝的最終產物?為了證明這個問題.某同學設計了如圖的裝置進行了實驗.
(1)人吸入氣體時,應打開活塞A(填字母,下同),關閉活塞B.
(2)人呼出氣體時,應打開活塞B,關閉活塞A.此時可以觀察到②瓶中的現(xiàn)象是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3)瓶①中所裝試劑的作用是證明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很少,不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瓶②中所裝試劑的作用是證明人體呼出氣體中是否有二氧化碳.將上述操作反復進行,能證明人體呼出的氣體中所含的二氧化碳不是來自空氣,而是人體的代謝產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6.酒精燈是實驗室常用的加熱器材,在用酒精燈給試管內的液體加熱時發(fā)現(xiàn)試管破裂,可能原因有:
①用酒精燈的外焰加熱:
②試管外壁有水;
③試管底部接觸燈芯;
④試管內的液體超過$\frac{1}{3}$;
⑤加熱時沒有不時地上下移動試管:
⑥沒有進行預熱,直接集中加熱試管里液體的中上部.其中相關的是( 。
A.①③⑤⑥B.②④C.②③⑥D.③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3.用如圖裝置進行實驗,不能達到實驗目的是( 。
A.
        干燥CO2
B.
        收集O2
C.
     驗證CO2性質
D.
    監(jiān)控氣體流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0.如圖所示為元素周期表中部分元素的相關信息.請利用圖示信息回答相關問題:

(1)氧原子的核電荷數為8,化學反應中該原子比較容易得到(填“得到”或“失去”)電子變成離子O2-(填離子符號);
(2)11號元素在化學反應中形成的離子與Ne(寫元素符號)原子具有相同核外電子排布.
(3)寫出表中關于8號元素的一條信息:原子序數為8等(合理即可)
(4)釩被譽為“合金中的維生素”.釩元素的部分信息如圖所示.請回答下列問題

X=2,釩的相對原子質量為50.94,請根據圖推斷釩在周期表中位于第四周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0.關于木炭和蠟燭在盛有氧氣的集氣瓶中燃燒,以下說法不正確的是(  )
A.燃燒時都發(fā)出白光,放出熱量
B.說明氧氣支持燃燒,具有氧化性,木炭和蠟燭發(fā)生氧化反應
C.停止燃燒后,立即向兩瓶內倒入少許澄清石灰水,均有渾濁現(xiàn)象
D.木炭和蠟燭與氧氣發(fā)生的化學反應都屬于化合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7.下列物質的用途是由其物理性質決定的是( 。
A.氧氣用于氣焊
B.酒精用作燃料
C.銅絲作導線
D.鎂粉用與制作照明彈(提示:鎂粉能燃燒發(fā)出耀眼白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4.如圖是甲乙兩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
B.a2℃甲的溶液中溶質和溶劑的質量比等于1:2
C.a1℃時,甲和乙的飽和溶液,升溫到a2℃時仍是飽和溶液
D.a2℃時,將甲乙兩物質的飽和溶液蒸發(fā)等質量的水,甲析出的固體質量一定大于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5.下列物質屬于純凈物的是( 。
A.潔凈的空氣B.冰水混合物C.稀有氣體D.澄清的石灰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