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取200克稀鹽酸跟50克含雜質的大理石于燒杯中,恰好完全反應.反應后燒杯中剩余物質為232.4克.(CaCO3+2HCl═CaCl2+CO2↑+H2O)
(1)根據(jù)質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為17.6克?
(2)實際參加反應的HCl的質量是多少克?
(3)原稀鹽酸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是多少?

分析 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碳酸鈣能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水和二氧化碳,反應前后的質量差即為反應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根據(jù)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和提供的數(shù)據(jù)可以進行相關方面的計算.

解答 解:(1)根據(jù)質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為:200g+50g-232.4g=17.6g,
故填:質量守恒;17.6.
(2)設實際參加反應的HCl的質量為x,
CaCO3+2HCl═CaCl2+CO2↑+H2O,
       73         44
       x         17.6g
$\frac{73}{x}$=$\frac{44}{17.6g}$,
x=29.2g,
答:參加反應的氯化氫質量是29.2g.
(3)原稀鹽酸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是:$\frac{29.2g}{200g}$×100%=14.6%,
答:原稀鹽酸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是14.6%.

點評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運用假設法和化學方程式進行計算和推斷的能力,計算時要注意規(guī)范性和準確性.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3.為研究酸的性質,某研究小組進行了如下探究.

(1)小剛將顆粒大小相同的純鋅粒和粗鋅分別加入相同濃度的稀硫酸中,寫出鋅與硫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Zn+H2SO4═ZnSO4+H2↑.
(2)小剛仔細觀察后發(fā)現(xiàn)純鋅粒和硫酸的反應明顯比粗鋅粒慢,通過查閱資料小剛得知粗鋅中含有一些不活潑金屬,她猜想可能是粗鋅中不活潑金屬促進了鋅和硫酸的反應.為了驗證小剛的猜想,你認為應該在盛有純鋅粒和稀硫酸的試管中,加入少量的下列哪種物質?B.
A.HCl     B.CuCl2     C.NaCl     D.CaCl2
(3)實驗中小剛發(fā)現(xiàn)加入上述所選物質,純鋅和稀硫酸的反應都有不同程度的加快,請你分析可能的原因是什么?四種溶液中的Cl-對溶液起了促進作用.
(4)小剛想通過用一定質量粗鋅和足量的硫酸反應,測量生成氫氣的體積來計算粗鋅的純度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在虛線框中應接入圖中的②,廣口瓶上方殘留的空氣不會(填“會”或“不會”)對氫氣體積的測量造成影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除去下列物質中所含的少量雜質,所選試劑及用量均正確的是( 。
選項物質所含雜質所選試劑及用量
A碳酸鈉氯化鈉適量的水
B硝酸鹽酸適量硝酸銀溶液
C氧化鈣碳酸鈣過量稀鹽酸
D過量的稀硫酸溶液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8.從2Mg+O2$\frac{\underline{\;點燃\;}}{\;}$2MgO中,可以獲取的信息:
(1)該反應的反應物是鎂和氧氣,生成物是氧化鎂;(2)反應的條件是點燃;(3)屬于化合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5.下列是制取氣體的發(fā)生裝置和收集裝置,請回答:

(1)寫出圖甲中標有①、②的儀器名稱:①試管②酒精燈.
(2)若用B裝置制取氧氣,所利用的反應原理的文字表達式:過氧化氫$\stackrel{二氧化錳}{→}$水+氧氣
(3)若用氯酸鉀制取氧氣,所選發(fā)生裝置是,若選該裝置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對該裝置應作的改進是在試管口放一棉花團.
(4)氧氣可用法收集,原因是密度比空氣的密度大,氧氣還可用法收集,原因是不易溶于水.
(5)若在如圖乙F裝置中裝滿水用來收集氧氣,則氧氣應從b端通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5.下列物質暴露于空氣中,其質量改變和空氣中的成分沒有關系的是( 。
A.生石灰B.鐵粉C.濃硫酸D.濃鹽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下列物質的用途主要是利用其化學性質的是( 。
A.銅可以作導線B.氫氣可以填充探空氣球
C.氮氣可以作保護氣D.液氮可作制冷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9.如下表:原子結構是通過科學家不斷地建立與修正原子結構模型,不斷地實驗,不斷地思考研究而得到的.下表是原子結構模型的幾種學說
時間模型類型科學家內 容
1803年道爾頓模型道爾頓(英國)原子是一個堅硬的小球
1897年湯姆生模型湯姆生(英國)發(fā)現(xiàn)電子,即“西瓜模型”正電荷是西瓜肉,電子是西瓜籽
1911年盧瑟福模型盧瑟福(英國)發(fā)現(xiàn)原子核,原子大部分體積是空的,電子圍繞帶正電的原子核隨意動轉
1913年分層模型玻爾(丹麥)電子在固定軌道上分層運動(繞著原子核)
現(xiàn)代電子云模型電子出現(xiàn)在原子核周圍,有的區(qū)域次數(shù)多,有的區(qū)域次數(shù)少
(1)上面四種原子結構模型中道爾頓的原子結構模式是④(填序號),這種原子模型是一種實心結構.

(2)1911年,盧瑟福通過實驗發(fā)現(xiàn)原子結構,所做的實驗名稱是盧瑟福實驗(或α粒子散射實驗),實驗中大多數(shù)α微粒不改變原來的運動方向,順利通過.有一小部分α微粒發(fā)生了偏轉,原因是原子核帶正電,α粒子帶正電,當α粒子靠近原子核時受到原子核的斥力;極少數(shù)α微粒被反彈了回來,原因是極少數(shù)的α粒子撞擊到原子核,原子核質量遠遠大于α粒子.因此,盧瑟福根據(jù)實驗建立了核式原子模型.
(3)請用框圖的形式表示原子的結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0.106g、10%的Na2CO3溶液,與足量的鹽酸反應,最多可生成CO2多少克?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