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國是現(xiàn)代濕法冶金術的先驅,早在西漢時期,劉安在《淮南萬畢術》中寫到“曾青得鐵則化為銅”.這里的曾青是指硫酸銅一類的化合物,請寫出硫酸銅與鐵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該反應屬于______反應(填寫基本反應類型).
(2)元素與人體健康有密切的關系,如缺鐵易導致______的毛。
(3)鐵制品的一大缺點是易銹蝕,鐵生銹是鐵與______和______發(fā)生化學反應,為防止鐵生銹,通?刹捎玫姆椒ㄊ莀_____(寫任意一種).
“曾青得鐵則化銅”實際上就是銅的化合物(如硫酸銅)與鐵發(fā)生的置換反應,這也構成了現(xiàn)代濕法冶金的先驅,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Fe+CuSO4=Cu+FeSO4
故本題答案為:Fe+CuSO4=Cu+FeSO4,置換反應.
缺鐵元素易導致貧血,所以填貧血.
鐵生銹的條件是氧氣和水共存,防止鐵生銹的方法時表面涂油等.
答案:
(1)Fe+CuSO4═Cu+FeSO4     置換
(2)貧血
(3)氧氣  水  涂油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把鐵片放入下列溶液中充分反應后,溶液的質量比反應前減輕的是
A.稀H2SO4B.稀HClC.CuSO4溶液D.FeSO4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下列圖象與實驗事實一致的是(  )
ABCD
足量的Zn,Mg分別與等體積等質量分數(shù)的稀H2SO4反應足量的ZnO,ZnCO3分別與等體積等質量分數(shù)的稀H2SO4反應向水中通入CO2氣體一定溫度下,向一定質量的水中加KNO3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下列物質能用金屬和酸直接反應制得的是(  )
A.氯化銅B.氯化鐵C.硫酸鐵D.氯化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將鎂和碳酸鈣的混合物粉末Ag放在氧氣中加熱,充分反應后,混合物的總質量仍為Ag,則原混合物中鎂和碳酸鈣的質量比是( 。
A.6:25B.12:25C.33:50D.1: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問答題

人類的生產(chǎn)生活離不開金屬材料.
(1)鋁、鐵、銅是使用比較廣泛的金屬.
①如圖所示用品中,利用金屬導熱性的是______,(填字母序號,下同)導電性的是______.
②鋁具有很好的抗腐蝕性能,原因是______(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金屬
熔點/℃231.9327.5
(2)與組成合金的各組分金屬相比,合金具有硬度較大、熔點較低的特點,焊錫(錫鉛合金)常用于焊接電子元件.右表是錫和鉛的熔點數(shù)據(jù),則焊錫的熔點約為______(填字母序號).
A.15~30℃B.100~200℃C.232~32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問答題

如圖所示,老師為學生們準備了一套實驗裝置.通過實驗現(xiàn)象判斷物質反應的吸熱、放熱情況.小明向錐形瓶內的鋁粉中滴加稀鹽酸,發(fā)現(xiàn)燒杯中導管口出現(xiàn)氣泡,于是得出結論:鋁和稀鹽酸反應放熱,他的說法合理嗎______,
請說出你的理由______.反應結束一段時間后,你還會看到______現(xiàn)象,說明鋁粉和稀鹽酸反應放出熱量.請用理化知識解釋整個實驗現(xiàn)象的原因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填空題

①鈉是一種非;顫姷慕饘,它可以和冷水直接反應生成氫氧化鈉和氫氣,但是它與煤油不會發(fā)生反應.把一小塊銀白色的金屬鈉投入盛有蒸餾水的燒杯中,可以看到鈉塊浮在水面上,與水發(fā)生劇烈反應,反應放出的熱量使鈉熔成小球,甚至會使鈉和生成的氫氣都發(fā)生燃燒.如果在上述盛蒸餾水的燒杯中先注入一些煤油,再投入金屬鈉,可以看到金屬鈉懸浮在煤油和水的界面上,同樣與水發(fā)生劇烈的反應,但是不發(fā)生燃燒.
(1)鈉和冷水反應的文字表達式為______.
(2)在第一個實驗中,鈉浮在水面上;在每二個實驗中,鈉懸浮在煤油和水的界面上.這兩個現(xiàn)象說明了______.
②二氧化硫(SO2)遇到O3微熱,即被迅速氧化成三氧化硫(SO3),SO3跟水反應生成硫酸,這是除去廢氣中SO2的理想方法.寫出SO2與O3反應的文字表達式______.該反應從反應物、生成物的物質種類看是______反應,從物質與氧結合的角度看是______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填空題

體溫表內填充的金屬是______,家用熱水瓶內膽壁上的銀白色金屬是______,包裝糖果、香煙的銀白色金屬材料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