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8分)下圖是“空氣中氧氣體積分數(shù)測定”實驗的改進裝置。主要操作是:在實際容積為150mL的集氣瓶里,先裝進50mL的水,再按圖連好儀器,按下熱的玻璃棒,白磷立即被點燃。(白磷40℃即燃燒,燃燒產(chǎn)物與紅磷相同)
(1)該實驗中白磷需稍過量,目的是 。
(2)白磷從燃燒到熄滅冷卻的過程中,瓶內(nèi)水面的變化是 ;若實驗成功,最終集氣瓶中水的體積約為 mL。
(3)該實驗可推論出氮氣_________(填“易”或“難”)溶于水和其化學性質(zhì)________(填“活潑”或“不活潑”)的結論。
(4)若將白磷換成炭粉,該實驗能否獲得成功?為什么?_____成功,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集氣瓶里預先裝進的50mL水,在實驗過程中起到哪些作用? (填寫序號)
A.加快集氣瓶內(nèi)氣體冷卻 B.液封導氣管末端以防氣體逸出 C.吸收五氧化二磷
【答案】(1)耗盡瓶中氧氣 (2)先降后升 70毫升(3)難 不活潑(4)不成功 因為生成物是氣體(5)ABC
【解析】
試題分析:(1)該實驗中白磷需稍過量,目的是耗盡集氣瓶中的氧氣測量準確;。(2)白磷從燃燒到熄滅冷卻的過程中,瓶內(nèi)的壓強先增大,后又降低,因此瓶內(nèi)水面的變化是先下降,后上升;由于空氣中氧氣約占空氣體積的五分之一,容積為150mL的集氣瓶里,先裝進50mL的水,所以空氣體積是100mL,所以氧氣占著20mL,所以最后集氣瓶中水的體積約為50mL+20mL=70mL;(3)該實驗可推論出氮氣難溶于水和其化學性質(zhì)不活潑的結論。(4)若將白磷換成炭粉不成功,原因因為生成物是氣體,壓強改變不大。(5)集氣瓶里預先裝進的50mL水,在實驗過程中起到A.加快集氣瓶內(nèi)氣體冷卻 B.液封導氣管末端以防氣體逸出 C.吸收五氧化二磷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是A、B、C三種物質(zhì)的溶解度曲線,據(jù)圖回答:
(1)P點表示t1 ℃時,________物質(zhì)的溶解度相等。
(2)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減少的物質(zhì)是______。
(3)t2 ℃時,三種物質(zhì)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順序是______________。
(4)t1 ℃時A的溶解度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下同)t2 ℃時A的溶解度。
(5)t2℃時,B的飽和溶液中溶質(zhì)的質(zhì)量分數(shù)________A的飽和溶液中溶質(zhì)的質(zhì)量分數(sh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9分)小明發(fā)現(xiàn)一種淡黃色的粉末可以用于殺菌、消毒和漂白,于是想探究該固體的成分。
【提出問題】該淡黃色固體的化學成分是什么?
【查閱資料】(1)硫單質(zhì)是一種淡黃色固體,難溶于水,在空氣中點燃硫單質(zhì),生成一種無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
(2)過氧化鈉(Na2O2)是一種淡黃色固體,能與水反應,生成氣體并放出大量的熱。
【設計實驗方案】
方案一:取少量該固體粉末于試管中,加2mL水,振蕩并觀察現(xiàn)象。
方案二:在燃燒匙里放少量該固體,在酒精燈上加熱,觀察現(xiàn)象。
比較以上兩方案,你認為的最佳方案是 ,理由是(從環(huán);虿僮鹘嵌确治觯 。
【實驗驗證并得出結論】小明向盛有少量該固體的試管中加入2mL水,立刻觀察到有無色氣泡產(chǎn)生,并且驗證出該反應同時生成了氫氧化鈉(NaOH)。通過實驗驗證,確定該淡黃色粉末為過氧化鈉。
小明想對生成的氣體成分判斷,他提出了以下兩種假設:①該氣體是CO ②該氣體是O2。
你認為上述假設哪個更合理 (填“①”或“②”)。理由是是 。
請設計一個實驗,驗證你的合理假設(寫出簡要操作步驟、實驗現(xiàn)象和結論)。
【分析】過氧化鈉與水反應的文字表達式為 。
【計算】78克過氧化鈉與多少克二氧化碳中所含氧元素的質(zhì)量相等?(列式計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水是生命之源,也是人類最寶貴的資源。請用你學過的化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欲除去水中不溶性雜質(zhì),需進行 操作,該操作過程中玻璃棒所起的作用是 。
(2)如果某硬水通過該如圖所示簡易凈水器凈化,
則凈化后得到的水是 (填“硬水”或 “軟水”),你認為可以用 來檢驗。長期飲用硬水對健康不利,要降低水的硬度,可采取 的方法。
(3)如下圖所示的兩個實驗中,發(fā)生物理變化的是實驗 ;實驗B中沒有發(fā)生改變的微粒是 ,試管2中得到的氣體是 。
A、水的沸騰 B、水的電解
(4)節(jié)約用水是每個公民的義務,我們應該提倡以下方式中的 (填字母序號)。
A.用淘米水、洗菜水澆花、沖廁所
B.不間斷地放水洗衣服
C.不間斷地放水刷牙
D.用噴灌、滴灌的方法澆灌農(nóng)田和園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1)化肥硝酸銨化學式為NH4NO3,試回答:
①硝酸銨中氮元素的化合價依次是 , 。
②硝酸銨分子中所含的氮、氫、氧各種原子的個數(shù)比是 。
③硝酸銨由 種元素組成。
④硝酸銨中氮元素的質(zhì)量分數(shù)為 。
⑤市場上銷售的某種化肥中,硝酸銨的質(zhì)量分數(shù)為80%,則100克這種化肥中含有氮元素多少克?請寫出解題過程。
(2)現(xiàn)有氯酸鉀和二氧化錳的混合物共26.5g,待反應不再有氣體生成后,將試管冷卻,得到剩余固體16.9g,求:①制取氧氣的質(zhì)量。 ②剩余固體中含有的各物質(zhì)的質(zhì)量為多少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表是部分元素的原子結構示意圖、主要化合價等信息,請完成以下填空:
(1)鋁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shù)是 。
(2)核電荷數(shù)為12元素符號是 。
(3)原子序數(shù)為11和17的元素組成的化合物的化學式為 。
(4)請你總結出此表中的原子結構與元素化合價的關系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7分)小明和小芳在討論“能否用蠟燭燃燒法來粗略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這一問題時,小芳認為:通過圖1裝置,用蠟燭燃燒法測得的空氣中氧氣的含量會 (填“偏高”、“偏低”或“不變”)。她根據(jù)蠟燭燃燒產(chǎn)物的特點闡述了自己的理由: ,并用圖1裝置進行實驗,證實了自己的結論。(注:本題實驗中裝置的氣密性良好,水槽中的液體是水。)
小明認真分析了小芳的實驗結果后,進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問題】導致小芳這一實驗結果還有其他原因嗎?
【實驗探究】小明設計了圖2裝置,進行以下操作:
(1)取黃豆粒大小的白磷,用濾紙吸去表面的水分,放入捆在電烙鐵下面貼片的凹槽內(nèi)。
(2)將燃燒匙內(nèi)的蠟燭點燃后迅速插入鐘罩內(nèi),并立即塞緊橡皮塞。
(3)待蠟燭熄滅后(蠟燭有剩余),接通電烙鐵電源,發(fā)現(xiàn)白磷先熔成液體,接著燃燒產(chǎn)生大量白煙,說明通電前鐘罩內(nèi)含有 ,產(chǎn)生白煙的文字表達式是 。
【得出結論】導致小芳這一實驗結果的另一原因是 。
【交流與反思】小明和小芳分析了上述實驗后,又提出了一個問題:能否用鐵絲燃燒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你的觀點是 (填“能”或“否”),理由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9分)實驗室制取某些氣體所需的裝置如圖所示,請回答下列問題:
(1)實驗儀器①的名稱是 ___ 。
(2)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氣體應選擇的發(fā)生裝置是 __ (填選項字母),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______ 。
(3)選擇收集氣體方法時,必須考慮的氣體性質(zhì)有 _________ (填序號)。
①顏色 ②密度 ③溶解性 ④可燃性
(4)若用裝置E排水收集氧氣,瓶內(nèi)先裝滿水,氣體從 _________ (填“a”或“b”)導管通入瓶內(nèi)。若用裝置E收集一瓶較純凈的二氧化碳氣體,氣體從_______________(填“a”或“b”)導管通入瓶內(nèi)。
(5)若要收集較為純凈的氧氣最好選用 _________ 裝置(填選項字母)。若選A裝置作為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的發(fā)生裝置,還須補充的一種用品是 _________ ,寫出該反應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根據(jù)圖1和圖2回答下列問題。
(1)圖1的海水中含有大量氯化鈉,氯化鈉是由(填離子符號) 和 構成;
(2)圖2的試管A中的氣體的化學式是 ,試管B中氣體的檢驗方法是 ;
(3)分析圖1可知 ,在水蒸發(fā)的過程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填字母序號,下同) ;
A.水分子不斷運動
B.水分子之間間隔不變
C.水的體積變大了,但水分子的大小沒變
D.水分子可以保持水的物理性質(zhì)
(4)分析圖2可知,在電解水的過程中,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水分子發(fā)生了改變
B.氫原子和氧原子沒有發(fā)生變化
C.水分子可以保持水的化學性質(zhì)
D.水分子是由氫分子和氧原子構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