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硝酸銀溶液、碳酸鈉溶液、氫氧化鈉溶液,可一次鑒別它們的試劑是 ( )

A. 稀硝酸 B. 氯化鈉溶液 C. 稀鹽酸 D. 石蕊試劑

C 【解析】A、硝酸和硝酸銀不會反應,和氫氧化鈉反應沒有明顯現(xiàn)象,不能鑒別,故A錯誤; B、氯化鈉和硝酸銀會生成白色的氯化銀沉淀,和碳酸鈉、氫氧化鈉都不會反應,不能鑒別,故B錯誤;C、鹽酸和硝酸銀生成白色沉淀,和碳酸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和氫氧化鈉反應沒有現(xiàn)象,可以鑒別,故C正確;D、氫氧化鈉和碳酸鈉都顯堿性,都能使石蕊變藍色,不能鑒別,故的錯誤;故選C。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山西省2018年中考考前適應性訓練理科綜合(化學部分)試卷 題型:單選題

正確實驗操作是實驗成功與安全的保證。 下列實驗操作正確的是

A. 滴加液體 B. 量9.5 mL液體 C. 蒸發(fā) D. 熄滅酒精燈

D 【解析】A、滴管在試管上方懸空垂直,錯誤;B、量取9.5 mL液體,用10ml的量筒,錯誤;C、蒸發(fā)時,用玻璃棒攪拌,錯誤;D、熄滅酒精燈用燈帽,正確。故選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吉林省長春市名校調(diào)研2018屆九年級第一次模擬測試化學試卷 題型:簡答題

根據(jù)下表數(shù)據(jù),回答問題:

溫度/℃

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

KNO3

13.3

31.6

63.9

110

169

246

NaCl

25.7

36.0

36.6

37.3

38.4

39.8

(1)20℃時,將136g飽和NaCl溶液蒸發(fā)10g水后,再降溫到20℃,可析出NaCl晶體的質(zhì)量為_____________;

(2)KNO3溶液中含有少量NaCl,要提純KNO3,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填“蒸發(fā)結(jié)晶”或“降溫結(jié)晶”);

(3)若將上表數(shù)據(jù)在坐標系中繪制成NaCl和KNO3的溶解度曲線,兩條曲線的交點對應的溫度范圍是_________(填序號)。

A. 0~20℃ B. 20~40℃ C. 40~60℃ D. 60~80℃

3.6g 降溫結(jié)晶 B 【解析】(1)根據(jù)氯化鈉在20℃的溶解度分析解答;(2)根據(jù)硝酸鉀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且受溫度的影響變化較大解答;(3)根據(jù)溶解度曲線上的交點表示二者在相對應的溫度下溶解度相等解答。(1)20℃時,NaCl的溶解度為36.0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36.0g氯化鈉。那么10g水中最多溶解3.6g氯化鈉。20℃時,將136g飽和NaCl溶液蒸發(fā)10g水后,再降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廣東省2017屆九年級下學期第一次模擬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填空題

用下列物質(zhì)的化學式填空:

①氫氧化鈉 ②氫氧化鋁 ③消石灰 ④稀硫酸

(1)可用于金屬表面除銹的是___________;(2)用來治療胃酸過多的是_____________;

(3)在農(nóng)業(yè)上常用來改良酸性土壤的是___________;

【答案】 H2SO4 Al(OH)3 Ca(OH)2

【解析】(1)稀硫酸具有酸性,可以除去鐵銹;(2)氫氧化鋁呈堿性,可以用來中和胃酸;(3)氫氧化鈣具有堿性,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題型】填空題
【結(jié)束】
20

A~H是初中化學常見的物質(zhì),其中E為黑色固體,H為藍色沉淀,這些物質(zhì)的相互轉(zhuǎn)化關系如圖所示,其中部分生成物和反應條件已省略。

(1)寫出下列物質(zhì)的化學式:A___________,G__________,H__________。

(2)化學反應常伴有能量變化,物質(zhì)B與水反應時會______(“吸收”或“放出”)熱量.

(3)寫出D→F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寫出E→C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aCO3 CuSO4 Cu(OH)2 放出 Ca(OH)2+Na2CO3=CaCO3↓+2NaOH CuO+COCu+CO2 【解析】試題分析:A高溫能生成B和C,故A可能碳酸鈣,生成的B和C是氧化鈣和二氧化碳,B能與水反應生成的,故B可能是氧化鈣,D是氫氧化鈣,氫氧化鈣能與碳酸鈉反應生成F,F(xiàn)能與G反應生成藍色沉淀氫氧化銅,故F是氫氧化鈉,G是硫酸銅,E能與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銅,故E是氧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廣東省2017屆九年級下學期第一次模擬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填空題

.A、B、C三種固體物質(zhì)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據(jù)圖完成下列問題:

(1)20 ℃時,取100 g A物質(zhì)的飽和溶液,將溫度升高到35 ℃,此時溶液中溶質(zhì)的質(zhì)量分數(shù)是____________(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2)要將A從它的飽和溶液中結(jié)晶出來,最好采取_______________的方法。

(3)而要將B從它的飽和溶液中大量析出,最好采取____________的方法。

不變 降溫結(jié)晶 蒸發(fā)結(jié)晶 【解析】 (1)20℃時,取100gA物質(zhì)的飽和溶液,將溫度升高到35℃時,因A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升高,所以溶液會由飽和溶液變?yōu)椴伙柡腿芤,但溶液中溶質(zhì)的質(zhì)量分數(shù)保持不變;(2)因A的溶解度受溫度影響較大,所以要將A從它的飽和溶液中結(jié)晶出來,最好采取降溫結(jié)晶的方法;(3)B的溶解度受溫度影響較小的,所以要將B從它的飽和溶液中大量析出,最好采取蒸發(fā)溶劑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廣東省2017屆九年級下學期第一次模擬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列離子在pH=2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為無色溶液的是( 。

A.NH4+ Cl﹣ K+ NO3﹣  B.CO32﹣ Na+ Cl﹣ K+

C.Fe3+ Mg2+ NO3﹣ Cl﹣  D.Na+ Ag+ NO3﹣ Cl﹣

A 【解析】 試題分析:A、四種離子之間以及和氫離子不會反應,可以共存,故A正確; B、碳酸根離子會與氫離子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共存,故B錯誤; C、鐵離子在溶液中顯黃色,而題中的溶液要求是無色的,故C錯誤; D、氯離子和銀離子會生成氯化銀沉淀,不能共存,故D錯誤.故選: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甘肅省2018屆九年級下學期第一次月考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笑氣(N2O)是人類最早應用于醫(yī)療的麻醉劑之一,笑氣中氮元素化合價為

A.+1 B.+2 C.-1 D.-2

A 【解析】 試題分析:笑氣化學式為N2O,氧在化合物中化合價常為+2價,根據(jù)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價的代數(shù)和為零,笑氣中氮元素化合價為[0-(-2)]÷2=+1價,故選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甘肅省2018屆九年級下學期第一次月考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對下列事實的微觀解釋錯誤的是(  )

選項

事實

解釋

A

酒精溶液不能導電

溶液中沒有自由移動的粒子

B

工業(yè)上用空氣制取氧氣的過程屬于物理變化

分子的種類沒有發(fā)生變化

C

金剛石、石墨性質(zhì)存在明顯差異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D

水蒸發(fā)為水蒸氣,所占體積變大

分子間隔變大

A. A B. B C. C D. D

A 【解析】A 溶液的導電微粒是溶液中自由移動的離子,酒精溶液不能導電 溶液中沒有自由移動的離子;B 工業(yè)上用分離液態(tài)空氣的方法制取氧氣的過程屬于物理變化, 分子的種類沒有發(fā)生變化,沒有新的物質(zhì)生成;C 決定物質(zhì)性質(zhì)的是組成和結(jié)構,金剛石、石墨性質(zhì)存在明顯差異,是因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D 水蒸發(fā)為水蒸氣,所占體積變大,因為升溫時分子間隔變大;選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廣東省惠州市畢業(yè)生學業(yè)綜合測試化學試卷 題型:推斷題

一包固體含有鋅粉、碳粉、氧化銅、氫氧化鈉、氯化鉀中的一種或幾種。為探究固體的組成,某化學興趣小組進行了如下所示實驗:

請回答下列問題:

⑴該實驗中生成白色濾渣乙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

⑵原固體中一定不含有的物質(zhì)是 ________(寫化學式,下同),證據(jù)是_________。

⑶原固體中一定含有的物質(zhì)是 ____________。

⑷實驗結(jié)束后,該興趣小組將濾液C和濾液D都倒入到廢液缸,有白色沉淀生成,上層清液E為藍色,經(jīng)檢驗E中不含氯離子,則E中一定含有的溶質(zhì)是______。

AgNO3+KCl=AgCl↓+KNO3 NaOH 加入Cu(NO3)2溶液無明顯現(xiàn)象,否則會生成藍色沉淀 KCl、Zn、CuO KNO3、Zn(NO3)2、Cu(NO3)2、HNO3 【解析】(1)鋅粉、碳粉、氧化銅不溶于水,故濾液A中可能含有氫氧化鈉、氯化鉀,加入硝酸銅后無明顯現(xiàn)象,說明不含有氫氧化鈉,加入硝酸銀后,有白色沉淀生成,故白色沉淀是氯化銀,反應方程式為AgNO3+KCl=Ag...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