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四個圖象能正確反映對應變化關系的是( 。
A、
加熱一定質量的高錳酸鉀
B、
將鐵片放入硫酸銅溶液中
C、
木炭在密閉的容器內燃燒
D、
電解水生成兩種氣體
考點: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電解水實驗
專題:元素化合物知識型
分析:A、根據(jù)高錳酸鉀在加熱條件下生成錳酸鉀、二氧化錳和氧氣,進行分析判斷.
B、鐵與硫酸銅溶液反應生成硫酸亞鐵溶液和銅,56份質量的鐵能置換成64份質量的銅,據(jù)此進行分析判斷.
C、碳在氧氣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氣體,根據(jù)質量守恒定律,密閉的容器內的二氧化碳氣體質量增加,完全反應后氣體質量不變.
D、根據(jù)電解水時產(chǎn)生的氫氣和氧氣的體積比是2:1,質量比為1:8,進行分析判斷.
解答:解:A、高錳酸鉀在加熱條件下生成錳酸鉀、二氧化錳和氧氣,隨著反應的進行,氧氣的質量增加,完全反應后氧氣的質量不變,圖象應該是從先上升后成一條水平直線,故圖象不能正確反映對應變化關系.
B、鐵與硫酸銅溶液反應生成硫酸亞鐵溶液和銅,56份質量的鐵能置換成64份質量的銅,隨著反應的進行,固體的質量增加,完全反應后固體的質量不變,圖象應該是從先上升后成一條水平直線,故圖象能正確反映對應變化關系.
C、碳在氧氣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氣體,根據(jù)質量守恒定律,密閉的容器內的二氧化碳氣體的質量增加,完全反應后二氧化碳氣體的質量不變,圖象應該是從先上升后成一條水平直線,故圖象不能正確反映對應變化關系.
D、將水通電電解一段時間,水通電產(chǎn)生氫氣和氧氣的體積比是2:1,質量比為1:8,故圖象不能正確反映對應變化關系.
故選:B.
點評:本題是一道圖象坐標與化學知識相結合的綜合題,解題的關鍵是結合所涉及的化學知識,正確分析各變化的過程,注意分析坐標軸表示的意義、曲線的起點、折點及變化趨勢,進而確定正確的圖象.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某金屬元素+3價氧化物中,氧元素的質量分數(shù)為30%,則該金屬氧化物的相對分子質量為(  )
A、112B、102
C、160D、23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含有相同質量氧元素的二氧化硫與三氧化硫的質量比為(  )
A、6:5B、5:6
C、1:1D、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除雜質的方法不正確的是( 。
選項物質(括號內為雜質)除雜方法
AN2(O2通過灼熱的銅網(wǎng)
BNa2CO3(CaCO3溶解、過濾、蒸發(fā)結晶
CCuSO4溶液(H2SO4加入氧化銅粉末充分反應后過濾
DCaO(CaCO3加入適量的稀鹽酸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CaO、Ca(OH)2、CaCO3都屬氧化物
B、氫能、風能、太陽能都屬于清潔能源
C、
都表示陽離子
D、 
都不是公共場所禁止吸煙的圖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家庭小實驗使用一次性紙杯,往加人足量的水,用酒精燈直接加熱一直到水沸騰,紙杯仍完好無損沒有燃燒,對于這一現(xiàn)象的解釋正確的是( 。
A、這是化學魔術,你所看到的是一種假象
B、酒精燈火焰的溫度低于紙的著火點
C、紙杯中的水汽化吸熱,使紙杯的溫度低于紙的著火點
D、酒精燈加熱紙杯后紙杯的著火點升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甲、乙兩個實驗小組分別進行“Na2CO3和NaCl混合物中Na2CO3含量測定”的實驗:

(1)甲組的方法是:將樣品與稀鹽酸反應,測定反應后生成CO2的體積,經(jīng)換算并計算出樣品中Na2CO3的質量.用圖Ⅰ裝置測定產(chǎn)生的CO2氣體的體積,請分析圖Ⅱ裝置中使反應前后油層上方氣體壓強和外界大氣壓相同操作方法是
 

(2)乙組的方法是:取10克樣品,加水溶解后逐漸滴加溶質質量分數(shù)為3.65%的稀鹽酸(稀鹽酸的密度取1.0克/毫升),反應過程中不斷攪拌并及時測量滴入鹽酸體積與相應溶液的pH繪表如圖表Ⅲ:結合表中滴入稀鹽酸體積與pH的變化數(shù)據(jù),請計算樣品中Na2CO3含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某100g稀鹽酸恰好與26g鋅完全反應,試計算:
(1)該反應產(chǎn)生氫氣的質量為多少g?
(2)求充分反應后,所得溶液的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已知在生物體的細胞內和血液里含有葡萄糖,它容易被人體吸收,是細胞的速能量來源.我們所需的能量的50%來自葡萄糖,它的化學式為C6H12O6.請計算:
(1)葡萄糖的相對分子質量;
(2)葡萄糖中碳元素的質量分數(shù).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