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化學 > 題目詳情
下列關于二氧化碳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固體二氧化碳又叫“干冰”,它可用作制冷劑,也可用作人工降雨
B.二氧化碳能滅火,由于它不能燃燒,通常也不能支持燃燒
C.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氣,可以像液體那樣傾倒
D.二氧化碳氣體難溶于水
A、固態(tài)的二氧化碳又叫“干冰”,升華吸熱,因此它可用作制冷劑,也可用作人工降雨,故A說法正確;
B、二氧化碳能滅火是由于它不能燃燒,通常也不能支持燃燒,且密度比空氣大,故B說法正確;
C、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氣,可以像液體那樣傾倒,故C說法正確.
D、二氧化碳氣體能溶于水,故D說法錯誤.
故選:D.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填空題

某化學興趣小組用如圖所示的裝置做有關CO2氣體的實驗:
(1)甲同學將收集滿CO2氣體的試管倒插入紫色石蕊試液中(見裝置A),并輕輕振蕩試管.
①描述產生的現(xiàn)象:______.
②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
(2)乙同學擠壓裝置B中滴管的膠頭,使其中的Na0H溶液滴入燒瓶,并輕輕振蕩,系在導氣管一端的氣球慢慢脹大.產生這一現(xiàn)象的原因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填空題

如圖所示,某同學用一氧化碳代替氫氣還原氧化銅制取金屬銅.請你參與他的探究過程,并回答下列問題:

(1)A處看到的現(xiàn)象是______,說明生成了______,石灰水變渾濁說明生成了______.
(2)試寫出一氧化碳和氧化銅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
(3)該裝置中,右邊的酒精燈先點燃后熄滅的作用是______.
(4)該實驗是先加熱氧化銅還是先通一氧化碳?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多選題

下列二氧化碳的用途與性質對應正確的( 。
A.二氧化碳能滅火,是因為它不能燃燒、不支持燃燒、密度比空氣大
B.干冰能作致冷劑是因為干冰升華能吸收大量的熱
C.二氧化碳能夠制汽水,是因為二氧化碳不能支持呼吸
D.二氧化碳能做溫室肥料,是因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填空題

物質的用途與其性質密切相關.
(1)干冰常用作制冷劑,是因為干冰易______.
(2)活性鐵粉常用作食品雙吸劑,利用它可以吸收食品包裝袋內的______.
(3)熟石灰常用來處理泄漏的硫酸,其原因是(用化學方程式表示)______.
(4)碳酸氫鈉可用于治療胃酸(主要成分是鹽酸)過多,其原因是(用化學方程式表示)______.
(5)硅是信息技術的關鍵材料.高溫下氫氣與四氯化硅(SiCl4)反應可制得高純度的硅,同時生成氯化氫.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為控制“溫室效應”,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①減少化石燃料的燃燒②禁止使用含碳燃料③禁止亂砍亂伐④開發(fā)氫能源⑤利用水力電⑥種植花草樹木( 。
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③④⑤⑥C.③④⑤⑥D.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問答題

近幾十年來,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斷上升,從而產生溫室效應,試回答:
(1)溫室效應的危害有哪些(兩條)?
(2)如何減緩溫室效應(兩條)?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填空題

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期間,世博園區(qū)內的一些設計理念體現(xiàn)了“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主題.
(1)用“活性炭+超濾膜+紫外線”組合工藝獲得直飲水.其中活性炭的作用是______.
(2)餐廳制作美食用到的下列食物中,富含蛋白質的是______(填序號,下同).

(3)使用的電動觀光車,有效減少了CO2、SO2、CO等氣體的排放,這些氣體中能引起溫室效應的是______,會造成酸雨的是______.
(4)使用的飯盒、胸卡、證件等都用可完全降解的“玉米塑料”制成,制作時將玉米發(fā)酵得到乳酸(C3H6O3),乳酸由______種元素組成,其中碳元素的質量分數(shù)為______.
(5)世博會的舉辦,讓人們更加關注環(huán)境.下列做法中,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______.
A.節(jié)約使用天然氣B.提倡使用一次性木筷
C.分類處理生活垃圾D.盡量選用公共交通,少開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在下列實驗中,試管內固體質量隨時間變化關系如圖的是( 。
A.給裝有木炭和氧化銅粉末的試管加強熱
B.往裝有鋅粒的試管里逐滴加入過量的稀鹽酸
C.往裝有硫酸銅溶液的試管里逐滴加入一定量的氫氧化鈉溶液
D.往有鐵釘?shù)脑嚬苤兄鸬渭尤胍欢康牧蛩徙~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