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如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①利用甲收集氧氣,氣體從a端通入
②利用甲收集氧氣,氣體從b端通入
③利用乙收集二氧化碳,氣體從c端通入
④利用乙收集二氧化碳,氣體從d端通入.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分析 如果氣體的密度比空氣的密度大,氣體“長進短出”;如果氣體的密度比空氣的密度小,氣體“長出短進”;如果瓶內(nèi)裝滿水,可以收集氣體或測量氣體的體積,氣體“長出短進”.

解答 解:①利用甲收集氧氣,氣體從b端通入,故錯誤;
②利用甲收集氧氣,氣體從b端通入,故正確;
③利用乙收集二氧化碳,氣體從c端通入,故正確;
④利用乙收集二氧化碳,氣體從c端通入,故錯誤;
故選:C.

點評 該裝置有多種用途,在考慮其用途時,要結合物質(zhì)的性質(zhì)細心分析,用圖示洗氣和檢驗氣體時,導管應“長進短出”.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6.實驗課上,同學們利用下列裝置進行氣體制備的學習.

請你用已學的化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儀器a的名稱是酒精燈;儀器b的名稱是鐵架臺.
(2)在實驗室里常用稀鹽酸和塊狀大理石在裝置A中反應制取二氧化碳,不用粉末狀大理石的原因是粉末狀大理石與鹽酸接觸面積大,反應的速度太快.
(3)收集二氧化碳的裝置是E,不選擇其他兩個的原因是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氣的密度大.檢驗二氧化碳的化學反應方程是Ca(OH)2+CO2=CaCO3↓+H2O.
(4)實驗室用加熱無水乙酸鈉固體和氫氧化鈉固體制取甲烷氣體.在通常情況下甲烷是一種無色無味的氣體,難溶于水,密度比空氣。F(xiàn)實驗室制取較純凈的甲烷應選用的發(fā)生和收集裝置是DF或DG(填字母編號).
(5)若用裝置D制取氧氣,則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KClO3$\frac{\underline{\;MnO_{2}\;}}{△}$2KCl+3O2↑.反應前后二氧化錳在固體混合物中質(zhì)量分數(shù)是變大(“不變”或“變大”或“變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7.在用白磷(白磷與紅磷的組成相同,著火點為40℃)探究質(zhì)量守恒定律的實驗中,曉涵同學將橡皮塞上的細玻璃管下端放到酒精燈火焰上灼燒至紅熱后,迅速用橡皮塞將錐形瓶塞緊,并引燃白磷,實驗過程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B中氣球脹大說明此反應有氣體產(chǎn)生
B.C中的壓強小于外界的大氣壓
C.此反應符合質(zhì)量守恒定律
D.用天平稱量A系統(tǒng)的質(zhì)量,天平保持平衡后,換成B系統(tǒng),指針向右偏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4.寫出下列符號:-1價的氯元素$\stackrel{-1}{Cl}$,硫酸根的化合價$\stackrel{-2}{S{O}_{4}}$,水中氧元素的化合價H2$\stackrel{-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頁巖氣”是蘊藏在巖層中的天然氣,被譽未來能源的“明星”.
(1)天然氣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中碳元素的質(zhì)量分數(shù)是75%.
(2)天然氣屬于不可(填“可”或“不可”)再生資源.為緩解能源危機,人們正積極開發(fā)利用新能源,下列屬于新能源的是CD(填字母序號).
A.煤   B.石油   C.氫能          D.核能
(3)我國科學家創(chuàng)造性第構建了“單中心鐵催化劑”,在甲烷高效轉化研究中獲得重大突破,該轉化的微觀示意圖如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B.

A.催化劑改變了反應速率     B.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發(fā)生了變化
C.生成物之一為C2H4           D.反應物與生成物均由分子構成
(4)在高溫與催化劑的條件下,甲烷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一氧化碳和氫氣,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CH4+CO2$\frac{\underline{\;\;\;高溫\;\;\;}}{催化劑}$2CO+2H2;而在一定條件下一氧化碳和氫氣可化合生成液體燃燒甲烷(化學式為CH4O),反應中一氧化碳的氫氣的分子數(shù)之比為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1.下列物質(zhì)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
A.過氧化氫B.空氣C.氯酸鉀D.二氧化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8.
(一)為驗證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shù),小明同學按照課本中圖甲所示的裝置進行了第一次實驗.
(1)集氣瓶中紅磷燃燒反應的字母表達式是4P+5O2$\frac{\underline{\;點燃\;}}{\;}$2P2O5;
(2)集氣瓶底水的作用是降溫、吸收五氧化二磷,防止污染空氣;
(3)測得結果大于$\frac{1}{5}$,原因可能是向瓶口塞入膠塞過慢.
(二)小明按圖甲所示的裝置又進行了多次實驗,發(fā)現(xiàn)每次測得的氧氣體積分數(shù)總是遠小于21%,他認為誤差主要由實驗裝置造成,于是改用圖乙裝置進行實驗,步驟如下:①連接裝置并檢查氣密性.②在量筒內(nèi)加入100毫升的水.③在廣口瓶中加入少量水,使瓶內(nèi)空氣體積為250毫升.④在燃燒匙內(nèi)放入過量的紅磷,塞緊瓶塞,關閉止水夾,接通電源使電烙鐵發(fā)熱,點燃紅磷后,斷開電源.⑤燃燒結束并充分冷卻后,打開止水夾,待量筒內(nèi)水面不再下降時,記錄量筒內(nèi)水的體積為60毫升.
(4)在步驟⑤中等集氣瓶冷卻至室溫后才打開止水夾,這樣操作的原因是使測量結果更準確.
(5)小明按如甲裝置進行實驗時,寫出檢查裝置的氣密性的方法將導管一端插入水中,用手緊握廣口瓶外壁,觀察水中的導管口是否有氣泡冒出,如果有氣泡冒出,說明裝置氣密性好.
(6)與裝置甲相比,裝置乙中使用電烙鐵可以減小實驗誤差,其原因是:改進后的裝置無需打開瓶塞點燃紅磷,避免瓶內(nèi)空氣外逸而而造成實驗誤差.
(7)根據(jù)本實驗數(shù)據(jù),計算出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shù)為16%.
小明發(fā)現(xiàn),測量結果與真實值仍有較大差距,查閱資料發(fā)現(xiàn),引起本實驗的誤差除裝置外,還與可燃物的性質(zhì)有關.
(8)上圖兩個裝置的實驗原理是磷消耗氧氣,裝置內(nèi)氣壓變。
(三)小強同學按照圖1所示裝置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其中與集氣瓶相連的壓強傳感器等電子設備將集氣瓶內(nèi)氣體壓強精確地記錄并保存下來,圖2、圖3是用該裝置測得的紅磷和木炭分別在集氣瓶中燃燒的壓強-時間關系圖(該裝置氣密性良好,p0是集氣瓶內(nèi)初始氣壓,p和p′分別是反應結束后恢復到室溫時集氣瓶內(nèi)的氣壓).下列說法正確的是BC.
A.燃燒匙內(nèi)所裝紅磷或木炭的多少對實驗結果無影響
B.反應開始時集氣瓶中壓強瞬間變大的是由燃燒放熱造成的
C.p=0.79p0,p′=p0是因為紅磷比木炭消耗的氧氣多
D.由圖3可推出空氣中氧氣的含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4.按如圖組裝儀器,關閉止水夾,點燃紅磷并伸入集氣瓶中.請回答下列問題:
(1)紅磷燃燒的方程式為4P+5O2$\frac{\underline{\;點燃\;}}{\;}$2P2O5
(2)瓶內(nèi)剩余的氣體主要是氮氣,由該實驗可得出氮氣難(填“易”或“難”)溶于水;
(3)實驗過程中,燃燒匙內(nèi)盛放的紅磷要過量,目的是:使瓶內(nèi)氧氣全部反應完;
(4)如果實驗測定的氧氣體積分數(shù)小于$\frac{1}{5}$,則可能原因是B;
A.開始時,未夾緊橡皮管
B.裝置氣密性不好
C.點燃紅磷后,未立即塞緊瓶塞 
D.完全冷卻后,打開彈簧夾
(5)燃燒匙中的紅磷不能(填“能”或“不能”)用鐵絲代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4.做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時,為了使細鐵絲的溫度達到可以燃燒的溫度而采取的兩個主要措施是鐵絲的一端系小木條和鐵絲繞成螺旋狀.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