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7屆黑龍江省龍東地區(qū)九年級中考模擬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填充題
除去下列物質中的余質所選用的試別及操作方法不正確的一組是 ( )
物質 | 所含雜質 | 除去雜質的方法 | |
A | N2 | O2 | 將氣體緩緩通過灼熱的銅網 |
B | KCl | MnO2 | 溶解、過濾、蒸發(fā) |
C | CuO | Cu | 稀硫酸、過濾 |
D | KOH溶液 | K2CO3 | 適量Ca(OH)2溶液、過濾 |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7屆北京市石景山區(qū)九年級統(tǒng)一練習暨畢業(yè)考試(一模)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探究題
實驗小組同學用完全相同的4個充滿二氧化碳的軟塑料瓶驗證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
實驗 | 操作 | 現象 |
1 | 向瓶①內倒入1/3體積水,迅速擰緊瓶蓋,振蕩 | 瓶子均變癟,變癟程度依次為①<②<④<③ |
2 | 向瓶②內倒入1/3體積飽和石灰水,迅速擰緊瓶蓋,振蕩 | |
3 | 向瓶③內倒入1/3體積5%氫氧化鈉溶液,迅速擰緊瓶蓋,振蕩 | |
4 | 向瓶④內倒入1/10體積氫氧化鈉固體,迅速擰緊瓶蓋,振蕩 |
已知:通常狀況下,1體積的水約能溶解1體積二氧化碳。
(1)實驗1中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實驗2中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
(2)上述4個實驗中,驗證了CO2能與NaOH反應的實驗有______(填序號)。
(3)請判斷實驗1能否證明二氧化碳與水反應?并說明理由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7屆北京市石景山區(qū)九年級統(tǒng)一練習暨畢業(yè)考試(一模)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填充題
如圖為甲、乙、丙三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t2℃時,各取40 g于100 g水中,只有丙得到飽和溶液
B. t1℃時,甲、乙兩種飽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相等
C. 將甲的飽和溶液由t1℃升溫至t2℃,溶質質量分數變大
D. t1℃時,加入丙物質可以將丙的不飽和溶液轉化為飽和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7屆北京市石景山區(qū)九年級統(tǒng)一練習暨畢業(yè)考試(一模)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填充題
人體各處液體的pH:口腔為6.5~7.5,胃部為1.0~3.0,小腸為7.8-8.4,血液為7.35~7.45。其中堿性最強的部位是
A. 口腔 B. 胃部 C. 小腸 D. 血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7屆北京市石景山區(qū)九年級統(tǒng)一練習暨畢業(yè)考試(一模)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空氣成分中,體積分數最大的是
A.氮氣 B.氧氣 C.二氧化碳 D.稀有氣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7屆北京市朝陽區(qū)九年級下學期一�;瘜W試卷(解析版) 題型:簡答題
客家圍屋如同城堡,可以抵御外敵入侵�,F有A、B、C、D、E 5種物質作為圍屋的守護“衛(wèi)士”,它們分別由氫、碳、氧、鈉、鈣中的兩種或三種元素組成。五種物質間建立起如圖所示的關系才能組成守護的防線,其中物質A和B是常用的滅火劑。
(1)物質A的化學式為__________。
(2)生成物質D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
(3)現有下列物質作為“外敵”分別對圍屋發(fā)起進攻,若該物質只要與兩位相鄰的守護“衛(wèi)士”都能發(fā)生反應就能攻破防線,那么能攻入圍屋的物質是_______。
①鐵 ②稀鹽酸 ③氧化鐵 ④稀硫酸
(4)室溫下,將稀鹽酸慢慢滴入裝有D溶液的燒杯中,利用溫度傳感器測出燒杯中溶液的溫度,溶液溫度隨加入鹽酸的質量而變化的曲線如圖所示。
①請解釋xy段溫度變化的原因__________。
②在z處溶液中的溶質是______(填化學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7屆北京市朝陽區(qū)九年級下學期一�;瘜W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填充題
下列實驗方法一定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選項 | 實驗目的 | 實驗方法 |
A | 除去CO2中的少量CO | 點燃 |
B | 鑒別石灰水和NaOH溶液 | 加入適量的紫色石蕊溶液 |
C | 鑒別H2 和CH4 | 分別點燃,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燒杯 |
D | 比較Zn、Cu、Ag的金屬活動性 | 將Zn和Ag分別放入CuSO4溶液中 |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7屆山東省榮成市等六校九年級下學期期中考試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探究題
我國勞動人民早在五千年前就會使用木炭煉銅.在化學實驗室里模擬煉銅,既可用傳統(tǒng)的實驗裝置(見圖甲),又能用改進的微型實驗裝置(見圖乙).化學興趣小組采用圖乙裝置,開展以下探究活動
【提出問題】木炭與CuO反應所得紅色固體中含有什么物質?
【查閱資料】
(1)木炭與CuO的反應是:C+2CuO2Cu+CO2↑,若該反應進行的不徹底,產物中還有氧化亞銅(Cu2O).
(2)Cu2O是紅色固體,能與稀硫酸反應:Cu2O+H2SO4═Cu+CuSO4+H2O
【作出猜想】紅色固體的成分:①全部是Cu;②全部是Cu2O;③ �。�
【實驗探究】
(1)取木炭、CuO兩種黑色粉末適量,再也少許CaC12(能降低反應溫度,加快反應速率)均勻混合,然后將黑色粉末裝入長柄V形玻璃管的直管內.
(2)按圖乙連好實驗裝置,然后加熱反應物;2分鐘后,黑色粉末出現紅熱現象,同時澄清的石灰水 ,此時停止加熱.
(3)待玻璃管冷卻后,提取里面的紅色固體,進行如下的驗證:
步驟 | 現象 | 結論 |
①取1.44g紅色固體裝入試管,滴入足量的 ,充分反應 | 紅色固體部分減少,溶為變 為 色 | 猜想 錯誤 |
②濾了試管中殘留的紅色固體,洗滌干燥,稱其質量為1.04g | / | 猜想 正確 |
【評價反思】
(1)使用圖乙裝置與使用圖甲裝置相比,其優(yōu)點是 (寫出1條即可).
(2)若要證明CaC12是該反應的催化劑,還需要驗證CaCl2的 �。�
(3)在銅的冶煉史中,我國勞動人民還有一項重大發(fā)明就是“濕法煉銅”,該方法可用化學方程式表示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