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在點燃條件下,A和B反應生成C和D,反應前后分子變化的微觀示意圖如下.其中說法錯誤的是(  )
A.A物質(zhì)屬于氧化物
B.該反應屬于置換反應
C.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4NH3+3O2═2N2+6H2O
D.生成C和D的質(zhì)量比是14:27

分析 首先要對模型圖進行觀察,分析物質(zhì)的微觀構成、物質(zhì)的類別,分析反應的類型,寫出反應的方程式,然后再對題中各問加以分析解答.

解答 解:將反應前后分子變化的微觀示意圖對應成微粒相等如圖:
化學方程式為:4NH3+3O2$\frac{\underline{\;點燃\;}}{\;}$2N2+6H2O
A、通過觀察題中的圖,可以發(fā)現(xiàn)物質(zhì)A是由氮、氫兩種元素組成的物質(zhì),而非氧化物,故A符合題意;
B、由圖示可知,反應物是一種單質(zhì)和一種化合物,生成物是另一種單質(zhì)和另一種化合物,屬于置換反應,故B不符合題意;
C、根據(jù)分析,化學方程式為:4NH3+3O2$\frac{\underline{\;點燃\;}}{\;}$2N2+6H2O,故C不符合題意;
D、由圖示物質(zhì)的構成可知,A是氨氣,B是氧氣,C是氮氣,D是水,根據(jù)化學方程式,可計算生成C和D的質(zhì)量比為:(2×14×2):【6×(1×2+16×1)】=14:27,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A.

點評 解決這種題的關鍵就是辨別分子是由何種原子構成,每種原子有幾個,這樣就可以得出分子的化學式,再利用化學式對相關知識進行分析判斷即可.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9.下列生活中常見的變化中屬于物理變化的是( 。
A.花生殼制成活性炭B.高粱釀酒
C.燃放節(jié)日焰火D.干冰升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0.2016年鄭州新世界百貨四樓發(fā)生火災,再次為我們敲響了防火警鐘,室內(nèi)發(fā)生火災時,不要立即開門開窗,原因是空氣流通,使氧氣更充足,會導致火勢迅速蔓延.商場中的設施材料(含有碳、氫、氧、氮、硫等元素)燃燒后冒出滾滾濃煙和各種有害氣體,其中有可能造成酸雨的氣體是二氧化硫;火災發(fā)生后,消防官兵立即用高壓水槍進行滅火,其滅火原理是使溫度降低到可燃物的著火點以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7.火箭發(fā)射時燃料燃燒的反應為 2X+N2O4$\stackrel{點燃}{→}$3N2+4H2O,其中X的化學式是( 。
A.N2B.N2H4C.NH3D.N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4.下列物質(zhì)的材料中不含有有機物的是的是(  )
A.天下一絕的桂平羅秀米粉B.馳名區(qū)內(nèi)外的平南上渡小刀
C.舒適暖和的港北橋圩羽絨服D.美味可口的覃塘蓮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4.下列變化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
A.汽油揮發(fā)B.粉碎礦石C.水變成冰D.木材燃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1.青蒿素是一種速效抗瘧藥.其化學式為C15H22O5.請回答以下問題:
(1)青蒿素(C15H22O5 )由三種元素組成,一個青蒿素分子中含42個原子.
(2)青蒿素的相對分子質(zhì)量是282.
(3)青蒿素中碳元素、氫元素、氧元素的質(zhì)量比是90:11:40(最簡整數(shù)比).
(4)青蒿素中氧元素的質(zhì)量分數(shù)是28.4%.(保留小數(shù)點后一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8.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以無機鹽形式存在的元素有的是構成人體組織的重要材料
B.纖維素屬于維生素,不能被人體消化
C.合成纖維比 天然纖維做成的衣服更加耐磨
D.用甲醛浸泡水產(chǎn)品,會破壞蛋白質(zhì)的結(jié)構,使其變質(zhì),應禁止使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計算題

9.2015年1月起,國內(nèi)重型柴油機普推國Ⅳ排放標準.減排的原理為:向反應罐內(nèi)噴入車用尿素[CO(NH22]溶液,在一定條件下,尿素先轉(zhuǎn)化為NH3,NH3再與發(fā)動機排出的NO等反應生成氮氣和水.
(1)尿素屬于有機物(填“有機物”或“無機物”).
(2)尿素中碳原子與氫原子的個數(shù)比是1:4.
(3)尿素中質(zhì)量分數(shù)最大的元素是氮元素.
(4)車用尿素溶液還可用作氮肥.根據(jù)如圖標簽,計算該桶溶液含有尿素約6kg,能供給作為約2.8kg氮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