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MathJax]/jax/output/CommonHTML/jax.js
13.根據(jù)下列裝置圖,回答有關問題:

(1)圖中標有a的儀器名稱是試管.
(2)實驗室用氯酸鉀制取氧氣,應選用的發(fā)生裝置是A(填字母),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KClO3MnO2_2KCl+3O2↑.
(3)實驗室用石灰石和稀鹽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學方程式為CaCO3+2HCl=CaCl2+H2O+CO2↑,收集裝置為C(填字母),驗滿的方法為將燃著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木條熄滅,則證明已滿.將產(chǎn)生的氣體導入澄清的石灰水結果未變渾濁可能的原因是石灰水變質(zhì)(二氧化碳中混有氯化氫氣體)等.
(4)實驗改進:查閱資料發(fā)現(xiàn),氧化銅可以用作過氧化氫分解制氧氣的催化劑.現(xiàn)有一根潔凈的銅絲,實驗前先將其繞成螺旋狀,然后將其灼燒(2Cu+O2_2CuO).改進后的發(fā)生裝置如圖F所示(已略去夾持裝置).
①銅絲繞成螺旋狀的作用是B(填字母).
A.收集到更多的O2   B.加快反應速率 C.沒有影響
②與裝置B比較,改進后裝置的優(yōu)點是可隨時控制反應的進行或停止.

分析 (1)要熟練掌握各種儀器的名稱和用途;
(2)實驗室用氯酸鉀制取氧氣時需要加熱解答;
(3)實驗室可以用石灰石和稀鹽酸反應制取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氣大解答,

解答 解:(1)①是試管.
(2)實驗室用氯酸鉀制取氧氣時需要加熱,應該用A裝置;氧氣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氣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氣法或排水法收集.故填:A、C或E.
氯酸鉀在催化劑的作用下,受熱分解能生成氯化鉀和氧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KClO3MnO2_2KCl+3O2↑.
(3)實驗室可用B裝置制取二氧化碳氣體,試劑是石灰石和稀鹽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aCO3+2HCl=CaCl2+H2O+CO2↑.二氧化碳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氣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驗滿的方法為:將燃著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木條熄滅,則證明已滿;將制取的二氧化碳氣體通入盛有澄清的石灰水中,澄清的石灰水沒有變渾濁,可能的原因是:鹽酸濃度大或石灰水濃度太稀或變質(zhì)等;
(4)①將銅絲繞成螺旋狀,增大了與反應物的接觸面積,加快了反應的速率,故選:B;
②改進后的裝置,通過抽動銅絲來控制反應的發(fā)生和停止;故填:可隨時控制反應的進行或停止;
答案:
(1)試管;
(2)A;2KClO3MnO2_2KCl+3O2↑;
(3)CaCO3+2HCl=CaCl2+H2O+CO2↑;C;將燃著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木條熄滅,則證明已滿;石灰水變質(zhì)(二氧化碳中混有氯化氫氣體)等;
(4)①B;②可隨時控制反應的進行或停止;

點評 本題主要考查常見氣體的發(fā)生裝置與收集裝置的探究,發(fā)生裝置依據(jù)反應物的狀態(tài)和反應條件選擇,收集裝置依據(jù)氣體的密度和溶解性選擇.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3.屬于物理變化的是( �。�
A.食物腐敗B.木炭燃燒C.玻璃破碎D.動物呼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4.下列化學方程式書寫及基本反應類型都正確的是( �。�
A.木炭在空氣中燃燒:2C+O2_2CO;化合反應
B.甲烷燃燒:CH4+ 2O2_CO2+H2O;化合反應
C.加熱高錳酸鉀制取氧氣:2KMnO4_2K2MnO4+MnO2+O2↑;分解反應
D.加熱銅絲:2Cu+O2_2CuO;氧化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用如圖所示裝置探究可燃物的燃燒條件.實驗過程如下:
①將白磷放在燃燒匙內(nèi),塞好膠塞;
②從a向瓶內(nèi)迅速注入60℃的水至剛剛浸沒白磷;
③連接好注射器,向瓶內(nèi)推入空氣,瓶內(nèi)水面下降,當白磷露出水面時立即燃燒,停止推入空氣;
④白磷熄滅后,瓶內(nèi)水面上升,最后淹沒白磷.請回答下列問題:
(1)對比③中白磷露出水面前、后的現(xiàn)象,說明燃燒需要的條件是與氧氣(或空氣)接觸;
(2)④中瓶內(nèi)水面上升的原因是白磷燃燒消耗氧氣,瓶內(nèi)氣體體積減少,氣壓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8.圖中A、B、C分別表示三種不同的固體物質(zhì),其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請回答下列問題:
(1)t1℃時,溶解度最大的物質(zhì)是B;
(2)在t2℃時,將質(zhì)量均為25g的上述三種物質(zhì)分別加入到100g水中,不能形成飽和溶液的是AB;
(3)在t2時,將足量的三種物質(zhì)的飽和溶液各蒸發(fā)10g水后再冷卻到t2,它們析出晶體的質(zhì)量分別為m(A)、m(B)和m(C),則三者的大小關系是m(A)>m(B)>m(C).
(4)將t2℃的這三種物質(zhì)的飽和溶液分別降溫至t1℃,所的溶液中溶質(zhì)的質(zhì)量分數(shù)分是ω(A)、ω(B)和ω(C),則三者的大小關系是ω(B)>ω(A)>ω(C).
(5)若想測得t2℃時A飽和溶液的pH需要進行的操作為用干燥潔凈的玻璃棒蘸取t2℃時A的飽和溶液滴在PH試紙上,把試紙呈現(xiàn)的顏色與標準比色卡對照若要更精確的知道此溶液的pH可用酸度計進一步測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8.向下列物質(zhì)中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攪拌,能形成溶液的是(  )
A.冰塊B.白糖C.面粉D.食用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5.如表各選項中,解釋與事實不吻合的是( �。�
選項事實解釋
A液氧和氧氣都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同種分子的化學性質(zhì)相同
B酒精做溫度計的填充物酒精分子的體積受熱變大,遇冷變小
C金剛石很堅硬,而石墨卻很軟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D食物變質(zhì)分子本身發(fā)生了變化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如圖所示,將充滿二氧化碳的試管倒扣在滴有紫色石蕊的蒸餾水中.
(1)觀察到的實驗現(xiàn)象有:試管內(nèi)液面上升、試管內(nèi)溶液變紅.
(2)解釋產(chǎn)生現(xiàn)象的原因:二氧化碳溶于水并與水反應,試管內(nèi)壓強減小,生成物具有酸性.
(3)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O2+H2O=H2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3.每年的5月12日是我國的“防災減災日”.下列有關做法或說法不合理的是( �。�
A.火災發(fā)生后應用濕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離,并撥打火警電話119
B.撲滅森林火災,可將大火蔓延路線前的一片樹木砍掉,形成隔離帶
C.在油庫、面粉廠、紡織廠等場所,要嚴禁煙火
D.只要溫度達到著火點,可燃物就一定會燃燒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