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化學 > 題目詳情
4.某同學利用如圖裝置完成以下實驗(加熱裝置已略去).

【實驗1】探究CO的化學性質
操作步驟:
①I處放入Fe2O3粉末,固定好儀器后,從II處通入CO;
②對I處粉末進行高溫加熱,觀察現象;
③停止加熱,繼續(xù)通入氣體,待冷卻至室溫,停止通入氣體.
(1)I處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Fe2O3+3CO$\frac{\underline{\;高溫\;}}{\;}$2Fe+3CO2
(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BC(填字母序號).
A.步驟①之前應進行裝置氣密性檢查
B.導管伸入試管底部有利于排出空氣,使試管充滿CO
C.步驟③中繼續(xù)通入氣體可以防止III中液體倒吸
D.本實驗不需要對尾氣進行處理
【實驗2】證明可燃物燃燒的條件
操作步驟:
①在I處放入木炭,從II處通入氣體X;
②在I處點燃酒精燈加熱,觀察現象;
③II處通入N2
(1)氣體X是氧氣.
(2)此實驗中,能證明燃燒需要溫度達到可燃物著火點的現象是通入氧氣后,木炭不燃燒,點燃酒精燈,木炭燃燒.

分析 【實驗1】
(1)根據一氧化碳具有還原性和毒性,能和氧化鐵反應生成鐵和二氧化碳進行解答;
(2)A、根據實驗前要檢查裝置的氣密性解答;
B、根據導管伸入試管底部有利于排出空氣解答;
C、根據停止加熱,繼續(xù)通入氣體,可以防止III中液體倒吸解答;
D、根據一氧化碳有毒需要尾氣處理進行解答;
【實驗2】根據可燃物燃燒的條件分析解答.

解答 解:【實驗1】
(1)一氧化碳具有還原性和毒性,能和氧化鐵反應生成鐵和二氧化碳,I處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Fe2O3+3CO $\frac{\underline{\;高溫\;}}{\;}$2Fe+3CO2;
(2)A、實驗前要檢查裝置的氣密性,故正確;
B、導管伸入試管底部有利于排出空氣,使試管充滿CO,故正確;
C、停止加熱,繼續(xù)通入氣體,可以防止III中液體倒吸,故正確;
D、一氧化碳有毒,會污染空氣,需要尾氣處理,故錯誤;
【實驗2】
(1)①在I處放入木炭,從II處通入氣體X;在I處點燃酒精燈加熱,木炭能夠燃燒,說明氣體X是氧氣;
(2)此實驗中,能證明燃燒需要溫度達到可燃物著火點的現象是通入氧氣后,木炭不燃燒,點燃酒精燈,木炭燃燒.
答案:
【實驗1】(1)Fe2O3+3CO $\frac{\underline{\;高溫\;}}{\;}$2Fe+3CO2; 
(2)ABC;
【實驗2】(1)氧氣;
(2)通入氧氣后,木炭不燃燒,點燃酒精燈,木炭燃燒
(或①不燃燒②燃燒,或點燃前不燃燒,點燃后燃燒等,合理給分)

點評 此類題目主要對煉鐵的實驗原理、實驗現象、操作步驟、尾氣處理、裝置連接及實驗分析與評價等方面進行考查.熟練掌握該實驗的反應原理以及實驗注意事項是解決此類問題的關鍵.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4.資料顯示:鎂與飽和碳酸氫鈉溶液反應產生大量氣體和白色不溶物,某同學設計了如下實驗方案,驗證反應產物并探究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已知:①MgCO3和Mg(OH)2均為白色不溶物.
②MgCO3和Mg(OH)2均可跟鹽酸發(fā)生復分解反應.
③酚酞遇碳酸氫鈉溶液呈淺紅色,酚酞遇碳酸鈉溶液呈紅色.
④CaCl2+Na2CO3═CaCO3↓+2NaCl
(1)提出假設
實驗1:用砂紙擦去鎂條表面的氧化膜,將其放入盛有適量滴有酚酞的飽和碳酸氫鈉溶液的試管中,迅速反應,產生大量氣泡和白色不溶物,溶液由淺紅變?yōu)榧t.該同學對反應中產生的白色不溶物進行如下猜測:
猜測1:白色不溶物可能是MgCO3
猜測2:白色不溶物可能是Mg(OH)2
猜測3:白色不溶物可能是MgCO3和Mg(OH)2
(2)設計定性實驗確定產物并驗證猜測:
實驗序號 實驗 實驗現象 結論 
 實驗Ⅱ將實驗Ⅰ中收集到的氣體點燃 能安靜燃燒、產生淡藍色火焰  氣體為氫氣
 實驗Ⅲ①取實驗Ⅰ中少量的白色懸濁液,過濾,洗滌干凈沉淀,然后稀鹽酸②產生氣泡,沉淀全部溶解白色不溶物含有MgCO3
實驗Ⅳ取實驗Ⅰ中的澄清液,向其中加入少量CaCl2稀溶液 有白色沉淀產生 ③澄清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質是Na2CO3(化學式)
(3)為進一步確定實驗I的產物,設計定量實驗方案,如圖所示:

已知:MgCO3$\frac{\underline{\;\;△\;\;}}{\;}$MgO+CO2↑    Mg(OH)2$\frac{\underline{\;\;△\;\;}}{\;}$MgO+H2O    堿石灰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和水蒸氣
①如圖所示實驗裝置D中堿石灰的作用是防止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氣被B中堿石灰吸收,造成實驗誤差.
②稱取實驗Ⅰ中所得干燥、純凈的白色不溶物22.6g,充分加熱至不再產生氣體為止,并使分解產生的氣體全部進入裝置A和B中.實驗前后裝置A增重1.8g,裝置B增重8.8g,可以證明猜想成立猜測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5.小強用如圖所示裝置進行實驗,得到以下實驗事實:①不通空氣時,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燒;②通空氣時,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燒;③不通空氣時,熱水中的白磷不燃燒;④通空氣時,熱水中的白磷燃燒.
(1)該實驗中,通過對比實驗事實(填序號,下同)③④可證明可燃物燃燒需要與空氣接觸;通過對比實驗事實②④能證明可燃物燃燒必須達到一定溫度(著火點).
(2)實驗中熱水所起的作用是提供熱量和隔絕氧氣(或空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下列食物富含糖類的是( 。
A.米飯B.黃瓜C.牛肉D.植物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9.小萌和爸爸一起打掃客廳.
(1)爸爸用雞毛撣子輕輕地撣去電視背景墻上的灰塵.這個背景墻的主要原材料是硅藻土(主要成分是SiO2),具有吸附甲醛、殺菌除臭、調節(jié)濕度、釋放負氧離子、防火阻燃等功能.下列有關硅藻土的說法不正確的是A(填字母序號).
A.硅藻土屬于有機合成材料
B.硅藻土不具有可燃性
C.硅藻土可能具有疏松多孔的結構
(2)小萌幫助爸爸清洗水族箱,水族箱上面的凈水槽(如圖)中裝有膨松棉、活性炭等,凈水槽工作過程中使用到的凈水方法有過濾和吸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9.如圖是某化學反應的微觀模擬示意圖,根據該圖判斷,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圖中的反應物都是單質
B.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H2O+C$\frac{\underline{\;高溫\;}}{\;}$CO+H2
C.該反應中原子的種類和數目均不變
D.化學反應前后碳元素化合價發(fā)生改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6.某學校研究小組從廢干電池筒內的物質(含有C、MnO2、ZnCl2、NH4Cl等)進行回收MnO2實驗,過程如下:

(1)操作①、②、③依次為下圖中的(填字母)C、B、A.

(2)操作②后要進行洗滌,判斷洗凈的方法是:取最后一次洗滌液,加入硝酸銀溶液,如果不生成白色沉淀,則說明已洗凈.操作③中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O2$\frac{\underline{\;點燃\;}}{\;}$CO2
(3)為檢驗獲得的MnO2,可在試管中加入獲得的MnO2和適量5%的過氧化氫溶液,并在試管口用帶火星的木條檢驗生成的氣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3.近幾年和國某些城市酸雨污染較為嚴重,主要是因為大量燃燒含硫量高的煤而形成的,此外,種機動車排放的尾氣也是形成酸雨的重要原因.
【實驗目的】通過實驗證明煤中含有碳元素和硫元素.
【查閱資料】(1)二氧化硫能使高錳酸鉀溶液褪色(由紫紅色變?yōu)闊o色).
(2)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一樣,也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實驗探究】點燃一小塊煤收集氣體并將生成的氣體分別通入下列溶液中:
實驗現象結論
酸性高錳酸鉀溶液紫紅色變?yōu)闊o色證明煤中含有碳元素和硫元素
澄清石灰水澄清變渾濁
請寫出硫燃燒的化學方程式:S+O2$\frac{\underline{\;點燃\;}}{\;}$SO2
【反思評價】實驗方案不合理,其理由是二氧化硫也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改進實驗】如圖所示實驗(部分裝置在圖中略去),儀器a的名稱:酒精燈.

【現象與結論】B、C、D中的現象分別是B中高錳酸鉀溶液褪色,C中高錳酸鉀溶液不變色或顏色變淺,說明二氧化硫被完全吸收,D中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證明煤中含有碳元素和硫元素.
【反思交流】如圖C裝置的作用是除去過多的二氧化硫或排除二氧化硫的干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下列廚房用品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屬于有機合成材料的是( 。
A.竹筷子B.玻璃杯C.不銹鋼勺子D.塑料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