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工業(yè)上用鋁土礦制備鋁的流程圖如下.

(化學方程式:Al2O3+2NaOH=2NaAlO2+H2O)
(1)根據(jù)化學方程式計算參加反應NaOH的質(zhì)量.
(2)Al元素按上圖關系轉(zhuǎn)化(每步反應充分),求最終制得金屬Al的質(zhì)量.

分析 (1)根據(jù)氧化鋁的質(zhì)量結(jié)合方程式計算參加反應NaOH的質(zhì)量;(2)根據(jù)質(zhì)量守恒分析.

解答 解:(1)設參加反應NaOH質(zhì)量為X 
Al2O3+2NaOH=2NaAlO2+H2O
102        80
255t×80%    X    
$\frac{102}{255t×80%}$=$\frac{80}{X}$
X=160 t 
(2)由鋁土礦制備鋁的流程圖可知,氧化鋁中的鋁全部轉(zhuǎn)化為鋁,鋁的質(zhì)量為:255t×80%×$\frac{27×2}{27×2+16×3}$×100%=108t
答:(1)參加反應NaOH的質(zhì)量160 t 
(2)最終制得金屬Al的質(zhì)量108t

點評 本題考查的是有關化學方程式的計算及質(zhì)量守恒定律的應用問題,考查內(nèi)容簡單注重基礎,需熟練掌握計算步驟和格式即可解答.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多選題

7.下列除去雜質(zhì)(少量)的方法中,正確的是( 。
選項物質(zhì)雜質(zhì)除雜方法
AZnCu滴加適量AgNO3溶液
BCO2氣體HCl氣體將氣體依次通過飽和的NaHCO3溶液、濃硫酸
CNa2SO4溶液CuSO4滴加適量NaOH溶液,過濾
DKCl溶液K2CO3滴加過量Ba(NO32溶液,過濾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K2SO4是無氯優(yōu)質(zhì)鉀肥,Mn3O4是生產(chǎn)軟磁鐵氧體材料的主要原料.以硫酸工業(yè)的尾氣聯(lián)合制備K2SO4和Mn3O4的工藝流程如圖1:

【相關資料】
(1)含水結(jié)晶鹽受熱時通常先失去結(jié)晶水;
(2)圖3中物質(zhì)B就是工業(yè)產(chǎn)品Mn3O4;
(3)Mn3O4在高溫時會被氧化,且錳的化合價從+1到+7變化時逐級升高,如+2的錳先氧化到+3的錳,再從+3氧化到+4分別是對應的氧化物為三氧化二錳和二氧化錳.
【問題解答】
(1)反應 II中加入的NH4HCO3中氮元素的化合價為-3價;
(2)反應Ⅲ中,向(NH42SO4溶液中加入KCl溶液充分反應后,進行蒸發(fā)濃縮、結(jié)晶、過濾、洗滌、干燥等操作即得K2SO4晶體;
(3)試分析反應Ⅲ后有K2SO4析出的原因是K2SO4溶解度小于NH4Cl的溶解度;
(4)加熱MnSO4•H2O固體時第一次質(zhì)量減少的原因是MnSO4•H2O$\frac{\underline{\;\;△\;\;}}{\;}$MnSO4+H2O(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5)煅燒過程中固體錳元素的質(zhì)量分數(shù)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但當溫度超過1000℃時,再冷卻后,測得產(chǎn)物中的錳元素的質(zhì)量分數(shù)反而減。嚪治霎a(chǎn)物中錳元素的質(zhì)量分數(shù)減小的原因:當溫度超過1000℃時,會被氧化為三氧化二錳和二氧化錳,造成錳元素的質(zhì)量分數(shù)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8.關于“舌尖上的廈門”,下列說法不科學的是( 。
A.土筍凍--補充蛋白質(zhì)B.魷魚--用甲醛保鮮
C.海蠣煎--補鋅和鈣D.餡餅--制作時,加小蘇打有利發(fā)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5.回答與CO2有關的問題.
(1)寫出酒精燃燒的化學方程式:C2H5OH+3O2$\frac{\underline{\;點燃\;}}{\;}$2CO2+3H2O;為減少排放,將過多二氧化碳與氨氣,在一定條件下反應生成尿素[CO(NH22]和水,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O2+2NH3$\frac{\underline{\;一定條件\;}}{\;}$CO(NH22+H2O.
(2)利用如圖裝置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質(zhì).

①A中證明CO2與水反應的現(xiàn)象:干燥的石蕊試紙不變,濕潤的石蕊試紙變紅.
②B、C分別放入50mL水和澄清石灰水,通入約500mLCO2,觀察到B中無變化,C中變渾濁,500mLCO2部分溶于50mL水中(填“部分”或“全部”).
③B、C重新放入50mL氫氧化鈉飽和溶液和澄清石灰水,通入約500mLCO2,觀察到B、C均無變化,由此得出的結(jié)論是CO2能與NaOH反應(答案合理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5.海水是一種重要的自然資源.以下是對海水資源的部分利用.
(1)從海水中獲取淡水.常用的操作方法是蒸餾法.
(2)從海水中獲得氯化鈉.將海水進行蒸發(fā)結(jié)晶可得到粗鹽;為除去粗鹽中含有的SO42-、Ca2+、Mg2+等雜質(zhì),有如下操作:
①溶解;
②加過量的Na2CO3溶液; 
③加過量的BaCl2溶液;
④加適量的鹽酸;
⑤加過量NaOH溶液;
⑥蒸發(fā)結(jié)晶;
⑦過濾.正確的操作順序是①⑤③②⑦④⑥.(用序號填一種合理組合).
(3)從海水中得到金屬鎂.圖1是從海水中提取鎂的簡單流程.此過程中,沉淀B與試劑C發(fā)生的是中和反應,則沉淀B的化學式為Mg(OH)2

(4)海水“制堿”.圖2是海水“制堿”的部分簡單流程.

①步驟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NaCl+NH3+H2O+CO2=NaHCO3↓+NH4Cl.
②制氨鹽水的過程中要先通入氨氣,再通入二氧化碳.如果反過來,二氧化碳的吸收率會降低.這是因為氨氣溶于水形成堿性溶液,更易于吸收二氧化碳.
③某溫度下,16g純堿加到40g水中,充分溶解后得到48g溶液,則該溫度下純堿的溶解度是20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煤氣中加入有特殊臭味的乙硫醇可提示煤氣是否泄漏.乙硫醇(C2H6S)燃燒時的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2C2H6S+902$\frac{\underline{\;點燃\;}}{\;}$4CO2+2X+6H2O,則X是(  )
A.SB.SO2C.SO3D.C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9.人吸收石棉纖維易患肺癌,石棉的化學式為Ca2MgxSiyO22(OH)2,該化學式中x、y的值分別為(  )
A.3、8B.8、3C.5、8D.8、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0.某校九(1)班同學舉行“是真的嗎?”化學主題活動,請你和蓓蓓一起探究.
話題一:能被磁鐵吸引的物質(zhì)一定是鐵單質(zhì)嗎?
【實驗驗證】①將細鐵絲在純氧中完全燃燒,主要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3Fe+2O2$\frac{\underline{\;點燃\;}}{\;}$Fe3O4
           ②將反應后的黑色固體用磁鐵檢驗,能被吸引.
【實驗結(jié)論】能被磁鐵吸引的物質(zhì)不一定(填“一定”或“不一定”)是鐵單質(zhì).
話題2:含有Ba2+的鹽一定有毒嗎?
【社會調(diào)查】在醫(yī)院檢查胃腸疾病時,病人需服用“鋇餐”(主要成分為BaSO4).
【調(diào)查結(jié)論】“含有Ba2+的鹽一定有毒”這句話是假的(填“真的”或“假的”).
【交流反思】若誤服碳酸鋇(BaCO3),胃酸的主要成分HCl(填化學式)會與之發(fā)生反應,形成可溶性鋇鹽,使人體內(nèi)蛋白質(zhì)變性而中毒,此時可服用硫酸鈉(或牛奶等)(填一種即可)解毒.
話題3:向某溶液中先滴加足量稀硝酸,再滴加BaCl2溶液,若產(chǎn)生白色沉淀,原溶液中一定含有SO${\;}_{4}^{2-}$嗎?
【實驗回顧】向AgNO3溶液中先滴加稀硝酸,再滴加BaCl2溶液,也產(chǎn)生白色沉淀,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2AgNO3+BaCl2=2AgCl↓+Ba(NO32
【實驗結(jié)論】向某溶液中先滴加足量稀硝酸,再滴加BaCl2溶液,若產(chǎn)生白色沉淀,原溶液中不一定含有
SO${\;}_{4}^{2-}$.
【拓展實驗】向BaSO3溶液中先滴加足量稀硝酸,再滴加BaCl2溶液,也產(chǎn)生白色沉淀.
【查閱資料】①硝酸具有強氧化性,向Na2SO3溶液中滴加稀硝酸時,發(fā)生如下反應:
                    2HNO3(。+3Na2SO3═3Na2SO4+2NO↑+H2O
           ②含有SO${\;}_{3}^{2-}$的鹽通稱為亞硫酸鹽,亞硫酸鹽都能與鹽酸反應生成SO2氣體.
【交流反思】①向某一種鈉鹽的溶液中先滴加足量稀硝酸,再滴加BaCl2溶液,產(chǎn)生白色沉淀,原溶液中陰離子可能是SO${\;}_{4}^{2-}$,還可能是SO32-(填離子符號).
           ②下列實驗方案中,能證明溶液里含有SO${\;}_{4}^{2-}$的是B(填“A”或“B”).
             A.取樣,先滴加BaCl2溶液,產(chǎn)生白色沉淀,再滴加稀鹽酸,沉淀不溶解
             B.取樣,先滴加稀鹽酸,無明顯現(xiàn)象,再滴加BaCl2溶液,產(chǎn)生白色沉淀.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