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化學 > 題目詳情
7.進行化學實驗時,下列應急措施正確的是( 。
A.酒精燈內的酒精不足時,可以向燃著的酒精燈內添加酒精
B.萬一藥液濺到眼睛里,應立即揉揉眼睛緩解一下
C.若灑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燒起來,應立即用濕抹布撲蓋
D.找不到燈帽時,可以用嘴吹滅酒精燈火焰

分析 A、根據(jù)酒精燈的使用方法分析;
B、根據(jù)藥液濺到眼睛里處理方法考慮;
C、根據(jù)滅火的原理進行分析;
D、根據(jù)酒精燈的使用方法分析.

解答 解:A、向燃著的酒精燈內添加酒精容易引起火災,故A錯誤;
B、藥液濺到眼睛里,揉揉眼睛會使藥液進入眼睛里面,造成更大的傷害,故B錯誤;
C、灑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燒起來,應立即用濕抹布撲蓋,既隔絕了空氣,又降低了溫度,是一種很好的滅火方法,故C正確;
D、用嘴吹滅酒精燈火焰,火焰容易沿著燈頸進入酒精燈引起火災,故D錯誤.
故選C.

點評 本題難度不大,熟悉各種儀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項、掌握常見化學實驗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項是解答此類試題的關鍵.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1.某同學用量筒量取液體時,量筒放平穩(wěn)后,初次讀數(shù)時仰視讀數(shù)為17mL,倒出部分液體后,俯視讀數(shù)為11mL,則該同學實際倒出的液體體積為( 。
A.大于6 mLB.等于6 mLC.小于6 mLD.無法確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NaNO2(亞硝酸鈉)、NaCl和物質M (不含結晶水)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據(jù)圖象可知( 。
A.20℃時,100gNaNO2的飽和溶液中含NaNO280.8g
B.t2℃時,NaNO2、NaCl和M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順序是NaNO2>NaCl>M
C.分別將NaCl和M的飽和溶液從t2℃降溫到t1℃時,所得二種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NaCl%<M%
D.可用下述方案鑒別NaNO2、NaCl兩種物質:20℃時分別取NaNO2、NaCl各3.0g于兩只小燒杯中,分別加入10mL水(水的密度近似看作1g/cm3),充分攪拌后觀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9.下列關于“化學與生活”的認識中正確的是( 。
①成年人缺鈣易造成骨質疏松 
②用聚氯乙烯塑料作食品包裝袋有害健康 
③可用燃燒法區(qū)別羊毛和滌綸 
④合金、塑料、合成橡膠等都是重要的有機合成材料 
⑤農業(yè)上可用苛性鈉改良酸性土壤 
⑥生活中可用小蘇打做糕點的發(fā)酵粉.
A.①②③⑤⑥B.①②③④⑥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化學是一門年輕而古老的科學.化學的發(fā)展史中記載了很多,也經歷了很多.下列有關化學的發(fā)展歷史說法錯誤的是( 。
A.火的發(fā)現(xiàn)和使用使人類接觸到化學
B.原子、分子論的創(chuàng)立使人類建立了化學這門科學
C.元素周期律(表)完善了化學
D.納米技術的出現(xiàn)標志化學已發(fā)展到最高階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2.在電解水的過程中,發(fā)生變化的粒子是水分子,保持不變的粒子是氫原子和和氧原子,生成的新粒子是氫分子和、氧分子.該實驗證明,在化學反應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以再分,但可以重新組合成新的分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9.下列物質①植物油②味精③面粉④硫酸銅⑤雞蛋清⑥泥土⑦碘⑧牛奶,分別分散在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②④填序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6.已知兩種離子Xm+和Yn-的核外電子排布相同,X的核電荷數(shù)為a,則Y核內質子數(shù)為( 。
A.a+m+nB.a-m+nC.a-m-nD.a+m-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7.能源和環(huán)境問題日益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氣等.過度使用既造成能源危機,又導致環(huán)境污染. 如燃煤會影響環(huán)境,下列環(huán)境問題與燃煤有直接關系的是ABC(填字母序號,下同);
A.酸雨    B.溫室效應    C.可吸入顆粒物增加
(2)2014年冬季北方地區(qū)出現(xiàn)大范圍灰霾天氣,據(jù)檢測首要污染物為PM2.5.下列關于 PM2.5的說法或減少PM2.5措施錯誤的是A
A.PM2,5是指大氣中直徑超過2.5?m的顆粒物      B.控制城市汽車保有量 
C.PM2.5專用口罩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    D.冬季取暖用天然氣替代燃煤.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