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下列實驗設計中,不能證明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zhì)的是( )

A. A B. B C. C D. D

【答案】A

【解析】根據(jù)已有的知識進行分析,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不燃燒也不支持燃燒,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據(jù)此解答。

解:A.向盛有二氧化碳的礦泉水瓶中倒入水,能證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或與水反應,故不能證明一定是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zhì);

B.向燒杯中燃著的階梯蠟燭傾倒二氧化碳,下層的蠟燭先熄滅,說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不支持燃燒也不可燃,故證明了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zhì);

C.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碳酸,使紫色小花變紅,證明了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zhì),故能證明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zhì);

D.燃著的木條伸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氣瓶中木條熄滅,證明了二氧化碳不可燃也不支持燃性質(zhì),故能證明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zhì);

故選:A。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用托盤天平稱量5g藥品,稱量過程中,發(fā)現(xiàn)指針向右偏移,這時則應

A.增加砝碼 B.添加藥品 C.減少藥品 D.調(diào)節(jié)平衡螺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甲、乙、丙、丁是幾種常見的物質(zhì),分別由氫、碳、氧中的1~3種元素組成。

① 甲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質(zhì),其名稱為_______。

② 乙是最常用的溶劑,化學式為________,2摩爾乙中約含________個乙分子。

③ 丙是密度最小的氣體,它在空氣中燃燒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

④ 氣體丁與氧氣在點燃的條件下發(fā)生反應,其對應的微觀示意圖如下,請在方框中____補全相應微粒的圖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XY、Z三種金屬,將XY、Z分別加入到相同的稀鹽酸溶液中,只有Y表面產(chǎn)生氣泡;另將X加入到Z的硝酸鹽溶液中,無明顯現(xiàn)象產(chǎn)生。由此判斷金屬活動性順序正確的是 ( )

A. X>Y>Z B. Y>Z>X C. Z>X>Y D. Y>X>Z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人正常體液pH都在相對穩(wěn)定的范圍內(nèi),否則人會生病。人體體液中酸性最強的是( )

A. 唾液(pH:6.6-7.1)B. 血液(pH:7.35-7.45)

C. 膽汁(pH:6.8-7.4)D. 胃酸(pH:0.8-1.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化學實驗室常采用白磷來進行一些實驗,已知白磷著火點是40℃,紅磷著火點是240℃,請回答下列問題:

白磷與紅磷為同一元素形成的不同單質(zhì),該現(xiàn)象稱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利用圖作裝置測定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shù),白磷燃燒的現(xiàn)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利用圖右所示裝置進行實驗,熱水溫度一定要超過____________℃白磷才會燃燒,如果該實驗換用紅磷,就不能對比得出燃燒的條件之一“著火點”,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二氧化碳溶解白磷,用該溶液將濾紙浸潤,掛起晾干,不久濾紙就會燃燒,這種現(xiàn)象稱為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化學與文學有著不解之緣,請回答下列文學內(nèi)容中所蘊含著化學知識問題

(1)“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______________

(2)真金不怕火煉______________

(3)沒有金剛鉆,不攬瓷器活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關(guān)于實驗現(xiàn)象描述正確的是

A.在試管中加熱銅綠,綠色粉末變黑,試管內(nèi)壁有水霧

B.木炭在氧氣中燃燒,發(fā)出暗紅色的光,產(chǎn)生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

C.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鐵固體

D.鎂條在空氣中燃燒,發(fā)出耀眼的白光,生成黑色固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生活處處有化學,以下做法合理的是

A. 用食醋除去熱水瓶中的水垢 B. 用甲醛溶液來保鮮食物

C. 用亞硝酸鈉腌制肉類食品 D. 將草木灰、硝酸銨混合使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