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已知NaHCO3在270℃時完全分解為碳酸鈉、水和二氧化碳,而Na2CO3受熱不分解.現(xiàn)有某工廠生產出的一批NaHCO3產品中混有少量的Na2CO3,某興趣小組同學為了測定該產品中NaHCO3的質量分數(shù),設計了下列兩種實驗方案.
方案一:樣品測定生成CO2的質量.
(1)本實驗采用如圖所示的裝置,C中盛放的物質是 .
(2)若把分液漏斗中的稀硫酸改為稀鹽酸,在其他操作正確的情況下, (填“能”或“不能”)準確測定樣品中NaHCO3的質量分數(shù).
方案二:樣品 測定剩余固體質量.
具體操作步驟如下:
①一只潔凈的坩堝,稱得質量為21.2克,再向其中加入樣品,稱得總質量為41.2克;
②加熱盛有樣品的坩堝;
③將坩堝充分冷卻,稱量坩堝和剩余固體的質量;
④多次重復步驟②和③至恒重,稱得坩堝和剩余固體的總質量為35.0克.
(3)實驗時需要重復“加熱、冷卻、稱量”操作多次,其目的是 .
(4)根據(jù)題意,計算樣品中NaHCO3的質量分數(shù),寫出計算過程.
(已知2NaHCO3Na2CO3+H2O+CO2↑)
【答案】(1)濃硫酸;(2)不能;(3)使碳酸氫鈉固體完全分解;(4)84%.
【解析】(1)堿石灰會吸收水分和二氧化碳,實驗在用堿石灰吸收二氧化碳之前,需要將氣體干燥,C中盛放的物質是濃硫酸;
(2)堿石灰是堿性干燥劑,鹽酸具有揮發(fā)性,會對所測數(shù)據(jù)造成影響,所以不能準確測定樣品中NaHCO3的質量分數(shù);
(3)實驗時需要重復“加熱、冷卻、稱量”操作多次,可以使碳酸氫鈉完全分解;
(4)實驗過程中減少的質量是水和二氧化碳的質量,固體減少質量為:41.2g﹣35g=6.2g;
設樣品中含有碳酸氫鈉為x,
2NaHCO3Na2CO3+H2O+CO2↑ 固體減少
168 62
x 6.2g
x=16.8g
樣品中碳酸氫鈉為:41.2g﹣21.2g=20g
所以樣品中NaHCO3的質量分數(shù)為:×100%=84%.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向充滿二氧化碳的集氣瓶中,加入滴有紫色石蕊溶液的水,約占集氣瓶容積的1/5,立即蓋上玻璃片,用手壓住玻璃片,充分振蕩后將集氣瓶倒置,松開手,觀察到,玻璃片沒有掉落,紫色石蕊溶液變紅。用微粒的觀點解釋以上現(xiàn)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4個圖象中,能正確反映對應變化關系的是
A | B | C | D |
向飽和石灰水中加入一定量CaO | 一定溫下,向不飽和硝酸鉀溶液中加入硝酸鉀固體 | 向一定量NaOH溶液中加入稀H2SO4 | 向一定量鐵粉和銅粉的混合物中加入硫酸銅溶液 |
A.A B.B C.C 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說法或現(xiàn)象描述正確的是
A. 溶液呈堿性的物質一定是堿
B. 稀鹽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試液變藍色
C. 硫在空氣中燃燒,發(fā)出微弱的淡藍色火焰,產生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
D. 氧氣與臭氧的化學性質不同是因為組成分子的原子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某化工廠按如下步驟進行生產:(1)以煤為燃料煅燒石灰石;(2)用飽和碳酸鈉溶液充分吸收(1)中產生的二氧化碳(Na2CO3+CO2+H2O═2NaHCO3);(3)使步驟(1)中產生的氧化鈣跟水反應;(4)熟石灰與碳酸鈉溶液反應.該廠生產過程中所涉及的物質有①石灰石、②碳酸鈉、③碳酸氫鈉、④燒堿、⑤二氧化碳、⑥熟石灰
A.起始原料是①、③ B.起始原料是②、⑥
C.最終產品是⑤、⑥ D.最終產品是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對分子、原子、離子的認識,不正確的是( )
A.分子、原子、離子都能構成物質
B.氣體壓縮為液體,分子體積變小
C.溫度越高,分子運動越快
D.鈉原子和鈉離子的化學性質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我國民間有端午節(jié)吃粽子的習俗.“返青粽葉”是不法商販用硫酸銅浸泡過的,誤食這樣的粽葉包的粽子有害健康.在物質分類中,硫酸銅屬于
A.混合物 B.氧化物 C.鹽 D.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