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某學習小組探究氫氧化鈣溶液的化學性質(zhì),并做了延伸探究.
探究一:甲同學設計了如下實驗方案,請你幫助完成實驗報告.
方案(1)(2)(3)
實驗操作   
現(xiàn)象溶液變?yōu)樗{色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紅色褪為無色
結論或解釋氫氧化鈣溶液能使石蕊等酸堿指示劑變色氫氧化鈣溶液能與某些非金屬氧化物反應生成鹽和水.二氧化硫與澄清石灰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SO2+Ca(OH)2═CaSO3↓+H2O
氫氧化鈣溶液能與酸發(fā)生中和反應
【提出問題】實驗方案(3)褪色后溶液中的溶質(zhì)是什么?
【查閱資料】CaCl2溶液呈中性.
【作出猜想】乙同學從反應情況分析,溶液中除含少量酚酞外,溶質(zhì)可能有以下三種情況:
           ①CaCl2;②CaCl2和HCl;③CaCl2和Ca(OH)2
【分析討論】丙同學從實驗現(xiàn)象分析得出:猜想③肯定不合理,其理由是稀鹽酸加入滴有酚酞的石灰水中,紅色褪為無色,說明溶液為中性或酸性,不可能有氫氧化鈣.
探究二:丁同學為進一步驗證乙同學的猜想,設計實驗如下:將實驗方案(3)褪色后溶液倒入燒杯中,向其中逐滴滴加稀碳酸鈉溶液至過量,邊滴邊振蕩.實驗后得出產(chǎn)生沉淀質(zhì)量與滴加碳酸鈉溶液體積之間的關系,如圖所示.寫出實驗過程中的現(xiàn)象滴加碳酸鈉溶液,開始先產(chǎn)生氣泡,隨后才產(chǎn)生沉淀,溶液最終變紅色.
【得出結論】乙同學的猜想中,②(填序號)合理.
【反思討論】
學習小組結合圖象,分析了丁同學實驗過程中燒杯內(nèi)溶液的變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B.(填序號)
A.溶液質(zhì)量逐漸增大    
B.若加入Na2CO3溶液的體積為V,當V<V2時,氯化鈉的質(zhì)量逐漸增大;當V≥V2時,氯化鈉的質(zhì)量不變
C.氯化鈣的質(zhì)量先增大后減小  
D.溶液的pH一直在增大.

分析 探究一:(1)根據(jù)堿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藍解答;
(2)根據(jù)氫氧化鈣溶液能與某些非金屬氧化物反應生成鹽和水解答;
【分析討論】根據(jù)稀鹽酸加入滴有酚酞的石灰水中,紅色褪為無色,說明溶液為中性或酸性解答;
探究二:根據(jù)圖示現(xiàn)象分析解答.
【得出結論】根據(jù)實驗探究得出結論;
【反思討論】根據(jù)碳酸鈉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解答;根據(jù)碳酸鈉和氯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氯化鈉解答.

解答 解:探究一:
(1)澄清的石灰水顯堿性,堿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藍;
(2)二氧化硫和氫氧化鈣反應,生成亞硫酸鈣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SO2+Ca(OH)2═CaSO3↓+H2O;
【分析討論】從實驗現(xiàn)象分析可知:稀鹽酸加入滴有酚酞的石灰水中,紅色褪為無色,說明溶液為中性或酸性,不可能有氫氧化鈣,故猜想③肯定不合理;
探究二:根據(jù)圖示現(xiàn)象分析可知:因稀鹽酸過量,故加入碳酸鈉后首先與過量的稀鹽酸反應,產(chǎn)生氣泡,然后再與氯化鈣反應,生成的碳酸鈣沉淀,溶液最終變紅色;
【得出結論】根據(jù)實驗探究可知:溶液中除含少量酚酞外,溶質(zhì)有CaCl2和HCl,故②正確;
【反思討論】碳酸鈉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碳酸鈉和氯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氯化鈉,故:
A、不斷滴加碳酸鈉溶液,溶液質(zhì)量逐漸增大,故對;
B、若加入Na2CO3溶液的體積為V,當V<V2時,氯化鈉的質(zhì)量逐漸增大;當V≥V2時,反應完全,氯化鈉的質(zhì)量不變,故對;
C、氯化鈣的質(zhì)量逐漸減小,故錯;
D、溶液的pH一直在增大,最后不變,故錯.
答案:
探究一:溶液變?yōu)樗{色;SO2+Ca(OH)2═CaSO3↓+H2O;
【分析討論】稀鹽酸加入滴有酚酞的石灰水中,紅色褪為無色,說明溶液為中性或酸性,不可能有氫氧化鈣;
探究二:滴加碳酸鈉溶液,開始先產(chǎn)生氣泡,隨后才產(chǎn)生沉淀,溶液最終變紅色.【得出結論】②;【反思討論】AB.

點評 化學實驗現(xiàn)象是化學實驗最突出、最鮮明的部分,也是進行分析推理得出結論的依據(jù),掌握物質(zhì)的性質(zhì)和相互之間的反應關系,并有助于提高觀察、實驗能力.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6.下列不屬于化石能源的是( 。
A.煤炭B.地熱能C.石油D.甲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3.物質(zhì)之間發(fā)生化學反應時常伴隨有明顯的現(xiàn)象,但有些化學反應卻觀察不到明顯的現(xiàn)象.某班同學為證明NaOH能與稀鹽酸發(fā)生中和反應,從不同角度設計了如下實驗方案,并進行實驗.
【方案一】:在NaOH稀溶液中滴加幾滴酚酞試液,然后再滴加鹽酸,當?shù)玫綗o色溶液時,
老師提出問題:紅色消失一定證明是酸與堿發(fā)生中和反應嗎?他們經(jīng)過討論認為也可能是酚酞與酸反應而褪色.這時應在溶液中再滴酚酞(或氫氧化鈉溶液)溶液,若有不變紅(或變紅)現(xiàn)象,則證明不是酚酞與酸反應而褪色.
【方案二】:先用pH試紙測定NaOH溶液的pH,再滴加鹽酸,并不斷振蕩溶液,同時測定混合溶液的pH,如果測得的pH逐漸變小且小于7,則證明NaOH溶液與稀鹽酸發(fā)生了化學反應.這時小虎又提出疑問:pH逐漸變小可能是由于溶液稀釋造成的,不能說明一定發(fā)生了反應.小全對小虎的疑問進行了反駁,他的理由是:堿溶液無論如何稀釋,其pH值都不可能小于7.
【方案三】:可以通過測定反應前的物質(zhì)不存在來判斷反應的發(fā)生.將一定量的稀鹽酸平均分為兩份,一份直接加入鋅粒中觀察到有氣泡產(chǎn)生;向另一份中先加入過量的NaOH溶液,再加入鋅粒中,觀察到無氣泡產(chǎn)生現(xiàn)象,說明NaOH溶液和HCl溶液發(fā)生了反應.
【方案四】:在試管中放入NaOH固體,然后加入稀鹽酸.小明用手摸了摸試管外壁,試管比較熱,他認為不僅說明它們發(fā)生了反應,而且是放熱反應.小全思考之后仍然不同意小明的觀點,小全的理由是:氫氧化鈉固體溶于水也放熱.
乙同學和丙同學各設計了一個裝置(見圖),都說在不使用溫度計的情況下可以判斷NaOH溶液與稀鹽酸發(fā)生了中和反應.分析說明:B(填序號)裝置更合理,理由是能排除因液體的滴入而造成燒瓶內(nèi)氣體排出,引起玻璃管內(nèi)液面發(fā)生變化.若選用合理的裝置進行實驗,當出現(xiàn)玻璃管中左側液面下降,右側液面上升現(xiàn)象時,可以說明NaOH溶液與稀鹽酸發(fā)生了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0.探究:學習小組利用如圖裝置探究溫度對CO還原Fe2O3生成物的影響
查閱資料:CO2+Zn  $\frac{\underline{\;\;△\;\;}}{\;}$CO+ZnO;    FeCl3溶液遇KSCN溶液變紅.

請回答下列問題:
(1)裝置B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發(fā)生的反應2NaOH+CO2═Na2CO3+H2O(化學方程式);某同學建議F后面應加一盞酒精燈,目的是把一氧化碳轉化成二氧化碳.
(2)將研究小組分為兩組,按如圖裝置進行對比實驗:甲組用酒精燈、乙組用酒精噴燈對裝置D進行加熱,其產(chǎn)物均為黑色粉末(經(jīng)檢測為純凈物).兩組分別用產(chǎn)物進行以下實驗:
步驟操作甲組現(xiàn)象乙組現(xiàn)象
1取黑色粉末加入鹽酸溶解,無氣泡,溶液呈淺黃綠色(含兩種金屬離子)溶解,有氣泡,溶液呈淺綠色
2取步驟1所得溶液,滴加KSCN溶液變紅無現(xiàn)象
則甲組步驟1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Fe3O4+8HCl=FeCl2+2FeCl3+4H2O,乙組得到的黑色粉末是鐵.
(3)通過該對比實驗結果,你可以歸納出溫度不同,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鐵的生成物不同結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7.王剛同學在學習了酶的知識后聯(lián)系生活中重金屬中毒事件,提出了自己的一個猜想:“重金屬中毒”是不是由于重金屬影響酶的催化作用所導致.為了證實猜想,王剛進行了如下探究:
【查閱資料】銅屬于重金屬,鈉不屬于重金屬.
【設計實驗】取試管4支,編上號1、2、3、4,按下表分別在各試管中加入各種試劑(表格中“-”表示不加試劑),搖勻,迅速置于37℃的水浴中,10分鐘后取出,冷卻后分別加入碘液3滴,觀察其顏色變化.
編號0.25%淀粉溶液(ml)蒸餾水(ml)0.9%Na2SO4溶液(ml)0.9%CuSO4溶液(ml)唾液溶液(ml)加入碘液
3滴后現(xiàn)象
132---變藍
231--1不變藍
33-1-1不變藍
43--11變藍
【分析與交流】
(1)由1、2號試管對照可得出的結論是唾液淀粉酶對淀粉的分解起到促進作用.
(2)由上表實驗結果可知:重金屬會(填“會”或“不會”)影響酶的催化作用.
(3)王剛在試管3中滴加0.9%Na2SO4的目的是驗證鈉離子能否影響酶的催化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7.研究小組在學習氧氣的化學性質(zhì)時發(fā)現(xiàn):鐵絲燃燒沒有火焰,蠟燭燃燒缺有明亮的火焰.該小組同學進行了如下探究:
①寫出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的化學方程式:3Fe+2O2$\frac{\underline{\;點燃\;}}{\;}$Fe3O4-
②探究一:蠟燭燃燒產(chǎn)生火焰的原因是什么?
點燃蠟燭,將金屬導管一端伸入內(nèi)焰,導出其中物質(zhì),在另一端管口點燃,也有火焰產(chǎn)生(如圖).由此可知:蠟燭燃燒產(chǎn)生的火焰是由氣態(tài)(填“固態(tài)”或“氣態(tài)”)物質(zhì)燃燒形成的.
③探究二:物質(zhì)燃燒產(chǎn)生火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查閱資料
物質(zhì)熔點╱℃沸點╱℃燃燒時溫度╱℃
石蠟50-70300-550約600
15352750約1800
97.8883約1400
由表可知:物質(zhì)燃燒能否產(chǎn)生火焰與其沸點(填“熔點”或“沸點”)和燃燒時溫度有關.由此推測:鈉在燃燒時,有(填“有”或“沒有”)火焰產(chǎn)生.
④木炭在氧氣中燃燒沒有火焰,其原因可能是燃燒時的溫度低于沸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4.如圖所示為過濾的操作實驗,請按要求回答下列問題:
(1)該操作還缺少一種儀器,其作用是引流.
(2)指出圖中的一處錯誤:漏斗下端沒有緊貼在承接液的燒杯壁上,這樣安裝會出現(xiàn)的結果是液體濺出,
(3)操作中他發(fā)現(xiàn)過濾速度太慢,可能的原因有濾紙與漏斗間有氣泡.
(4)過濾后發(fā)現(xiàn)仍然渾濁,可能的原因是濾紙破損(或濾液邊緣高于濾紙邊緣、儀器不干凈)
(5)改進實驗后,最終得到了澄清透明的水,他興奮地宣布:“我得到了純
水!”你有無不同的看法?理由不正確;因為此水中還含有可溶性物質(zhì).若要制得純水,需要采用的凈化方法是蒸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1.化學上可以用pH表示溶液酸堿性的強弱程度,數(shù)值在0~14之間
pH<7時,溶液顯酸性,且數(shù)值越小,酸性越強.
pH>7時,溶液顯堿性,且數(shù)值越大,堿性越強.
pH=7時,溶液顯中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2.根據(jù)實驗裝置圖,回答下列問題:

①用過氧化氫溶液和二氧化錳混合制取氧氣應選用的發(fā)生裝置是B,此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若在實驗室收集二氧化碳氣體應選擇的裝置是E,采用此收集方法的原因是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氣,且能溶于水.
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學方程式CaCO3+2HCl=CaCl2+CO2↑+H2O.
②如裝置F所示,點燃兩支短蠟燭,然后沿燒杯內(nèi)壁傾倒二氧化碳時,看到F中的實驗現(xiàn)象蠟燭由下至上依次熄滅;證明CO2具有密度大于空氣,不能燃燒且不支持燃燒的性質(zhì).
③某同學選用 G裝置進行實驗,看到與上一步實驗F中完全相同的實驗現(xiàn)象,他由此得出與上一步實驗完全相同的結論.此結論不合理(答“合理”或“不合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