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實驗操作正確的是
A. 實驗桌上酒精著火立即用水澆滅
B. 實驗室制取氯化氫氣體時,用排水法收集
C. 測定溶液酸堿度時,將pH試紙直接放入待測液中
D. 配制稀硫酸時,將濃硫酸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斷攪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江蘇省2017屆九年級中考模擬化學試卷 題型:信息分析題
Ⅰ.水是重要的資源,水在化學實驗中的作用不可忽視。下圖中五個實驗都用到水。
(1)實驗A中水作________(填“溶劑”或“溶質”)。
(2)實驗B中水的作用是防止集氣瓶______________。
(3)實驗C中通過燒杯中的水進入集氣瓶中的體積可得出氧氣約占空氣總體積_______的結論。
(4)實驗D中水的作用是提供熱量和__________________。
Ⅱ.水是重要的資源,海洋中含有豐富的水,也蘊含豐富的其它資源。
(1)海水淡化是解決淡水資源不足的重要方法.下列方法中,可以使海水變?yōu)榈氖莀_(填字母序號)。
A.濾紙過濾 B.吸附 C.沉降 D.蒸餾
(2)從海水中制備純堿和金屬鎂的流程如圖所示:
回答下列問題:
①步驟Ⅴ中所加試劑是________。
②粗鹽水中主要含有CaCl2、MgSO4等可溶性雜質,可加入下了物質,利用過濾等操作進行除雜,則加入下列三種物質的先后順序為_______(填字序號)。
a.適量的鹽酸 b.稍過量的Na2CO3溶液 c.稍過量的Ba(OH)2溶液
③第Ⅲ歩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在海邊用貝殼作原料制生石灰,比用石灰石作原料的優(yōu)點是__________(寫一條)。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江蘇省東?h晶都雙語學校2017屆九年級中考最后一練(考前沖刺)化學試卷 題型:探究題
在一次化學實驗中,兩組同學都完成了硫酸銅溶液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的實驗,但觀察到了不同的實驗現(xiàn)象。
【實驗一】
實驗組 | 甲組 | 乙組 |
實驗操作 | ||
實驗現(xiàn)象 | 產(chǎn)生藍色沉淀 | 產(chǎn)生藍綠色沉淀 |
⑴已知藍色沉淀是氫氧化銅,寫出生成藍色沉淀的化學方程式______。
【提出問題】乙組產(chǎn)生的藍綠色沉淀的成分是什么呢?
【查閱資料】
Ⅰ.堿式硫酸銅是綠色晶體,在水中溶解度極小,能溶于稀酸溶液。
Ⅱ.堿式硫酸銅的組成不固定,一般可用Cu2(OH)2SO4表示。
【猜想與假設】藍綠色沉淀是堿式硫酸銅。
【實驗二】
實驗步驟 | 主要實驗操作 | 現(xiàn)象及結論 |
① | 取乙組實驗后的混合物過濾 | 得到藍綠色沉淀 |
② | 取藍綠色沉淀,用蒸餾水洗滌多次 | 無明顯現(xiàn)象 |
③ | 向最后一次洗滌液中滴加BaCl2溶液 | 無沉淀產(chǎn)生 |
④ | 取洗滌后的藍綠色沉淀于試管中,滴加稀鹽酸 | 沉淀全部溶解,得到藍綠色溶液 |
⑤ | 取少量藍綠色溶液于試管中,滴加試劑X | 產(chǎn)生白色沉淀 |
實驗結論:藍綠色沉淀是堿式硫酸銅 | ||
【解釋與結論】
⑵步驟③的實驗目的是______。
⑶步驟④中的稀鹽酸______(選填“能”或“不能”)用稀硫酸代替。
⑷步驟⑤中滴加的試劑X是______。
【反思與評價】
⑸甲組同學在本組實驗的基礎上進一步完成下列實驗:
①過濾,取藍色沉淀于試管中;
②滴加______,沉淀顏色變?yōu)樗{綠色;
③重復實驗二中的步驟①~⑤。
經(jīng)實驗驗證,氫氧化銅也可以轉化為堿式硫酸銅。此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
⑹乙組同學認為在自己組原有實驗的基礎上,繼續(xù)滴加______,可以將堿式硫酸銅轉變?yōu)闅溲趸~。通過實驗,也驗證了他們的猜想。
⑺為了確保氫氧化鈉溶液和硫酸銅溶液反應生成氫氧化銅,實驗的關鍵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江蘇省徐州市2017屆九年級第一次模擬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探究題
有一白色固體,只知它是CaCO3、無水CuSO4、Ca(OH)2、Na2CO3、NaOH中的一種或幾種。某興趣小組同學為探究白色固體的成份,實驗如下:取樣,加適量水充分攪拌,過濾,得白色沉淀和無色溶液。據(jù)此判斷,該白色固體中一定沒有______________。
該小組同學對所得白色沉淀繼續(xù)進行實驗探究:
【提出問題】所得白色沉淀的成份是什么?
【猜想與假設】請你幫助完成猜想三。
猜想一:Ca(OH)2 猜想二:CaCO3 猜想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實驗驗證】請你完成填空。
實驗操作 | 實驗現(xiàn)象 | 實驗結論 |
取白色沉淀少量,加入足量 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 | 猜想一成立。 從而確定了該白色固體中一定有Ca(OH)2 |
【反思與拓展】
(1)所得白色沉淀是Ca(OH)2 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得出該白色固體中沒有Na2CO3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得出該白色固體中可能有NaOH,請你設計一個實驗方案,證明它是否存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江蘇省徐州市2017屆九年級第一次模擬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選擇填充題
下列對化學知識的總結完全正確的一組是
A.物質的用途與性質 | B.化學與人體健康 |
①鋁可制成鋁合金:比純鋁硬度大 ②鋁制品表面變暗:用金屬絲球打磨 | ①缺鋅:會使兒童發(fā)育停滯,智力低下 ②缺維生素D:易造成骨質疏松,佝僂病 |
C.化學材料與分類 | D.物質鑒別與方法 |
①生鐵和鋼:金屬材料 ②玻璃鋼:合成材料 | ①真絲布料與棉布:取樣灼燒,聞味 ②聚乙烯與聚氯乙烯:觀察顏色 |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7年初中畢業(yè)升學考試(安徽卷)化學(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某興趣小組用圖1 裝置進行實驗時發(fā)現(xiàn),燒杯中飽和石灰水先變渾濁,后逐漸澄清。
(1)寫出甲裝置中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石灰水 變渾濁是因為生成了 。(填化學式)
(2)為探究“飽和石灰水渾濁后變澄清的原因”,該小組同學開展了如下活動:
【查閱文獻】碳酸鈣(碳酸鈉等)與二氧化碳、水反應生成可溶于的碳酸氫鈣(碳酸氫鈉等)
【提出假設】假設 1:揮發(fā)出的HCl使渾濁變澄清;
假設 2: 。
【設計實驗】為除去 CO2中的 HCl,小華在圖 1中甲、乙裝置之間增加圖2裝置, 裝置的連接順序是甲→ → →乙(填字母序號);其中存放的試劑合理是 (填選項序號)。
A.濃硫酸 B.NaOH 溶液 C.飽和Na2CO3溶液 D.飽和NaHCO3溶液
【實驗現(xiàn)象】飽和石灰水渾濁后,繼續(xù)通入足量 CO2 ,沉淀部分溶解但最終并未完全澄清。
【得出結論】由以上探究可得出結論是 。
【注意:答對第(3)小題獎勵 4分,化學試卷總不超過 60 分!
(3)該興趣小組在老師指導下,用 PH 傳感器測得圖 1燒杯中溶 液的 PH 隨通入時間的變化曲線如圖3。
①AB 段 PH 值不變的可能原因是 ;
D點所得溶液的成分除 H2O外還有 。
②BC 段發(fā)生的化學方程式主要有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7年初中畢業(yè)升學考試(安徽卷)化學(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科學家發(fā)現(xiàn),利用催化劑可有效消除室內裝修材料釋放的甲醛,其反應微觀示意圖如下。下列有關該反應的說法正確是( )
A.屬于置換反應 B.可解決甲醛帶來的室內空氣污染問題
C.其中甲醛屬于氧化物 D.化學方程式為:HCO+O2= CO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山東省濟南市長清區(qū)2017屆九年級中考第二次模擬測試化學試卷 題型:選擇填充題
有一無色溶液X,分別加入氯化鋇溶液、氫氧化鈉溶液、氯化鈉溶液,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如圖所示,則溶液X是
A. H2SO4溶液 B. (NH4)2SO4溶液
C. NH4Cl溶液 D. Na2CO3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廣西省南寧市2017屆九年級上學期期中段考化學試卷 題型:探究題
用甲、乙裝置可組裝成加熱高錳酸鉀制取氧氣的裝置,請回答問題:
(1)寫出儀器名稱:a____,b____。
(2)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實驗過程中發(fā)現(xiàn)水槽的水變成了紫紅色,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導致高錳酸鉀粉末沿導管進入水中。
(4)乙裝置所示的收集氣體的方法是______,該裝置收集氧氣的最佳時刻是導管口_____,裝滿氧氣的集氣瓶____(填“正”或“倒”)放在桌面上。該裝置還可以收集的氣體單質有_____(填一種)。
(5)如圖丙中將帶火星的木條伸到盛有氧氣的集氣瓶中,可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__________;若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氧氣,驗滿時與該圖中的操作_____(填“相同”或“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