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有兩杯20℃時的食鹽飽和溶液,甲為500g,乙為1000g,在溫度不變的情況下分別蒸發(fā)掉15g水,析出食鹽晶體的質量分別為m克和n克,則m、n的關系是


  1. A.
    n=2m
  2. B.
    m=n
  3. C.
    m=2n
  4. D.
    無法確定
B
分析:兩種不同質量的相同溫度下的飽和溶液,恒溫蒸發(fā)水分由于剩余溶液為這一溫度下的飽和溶液,故蒸發(fā)掉的水分與析出的溶質混合也可形成這一溫度下的飽和溶液.
解答:原溶液是同一溫度下的飽和溶液,恒溫蒸發(fā)水分時蒸發(fā)的溶劑會與析出的溶質正好配制成飽和溶液,故蒸發(fā)相同的水分析出的溶質應該相等.
故選B.
點評:此題是飽和溶液恒溫蒸發(fā)水分知識的考查,只要抓住蒸發(fā)的溶劑與析出的溶質正好配制成飽和溶液的要點即可.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單選題

實驗室制取氫氣時,可選用的試劑是


  1. A.
    大理石和稀鹽酸
  2. B.
    高錳酸鉀
  3. C.
    鋅和稀鹽酸
  4. D.
    鋅和稀硝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草酸(H2C2O4)是一種無色固體,實驗室常用加熱方法使其分解來制取CO氣體,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H2C2O4數(shù)學公式CO↑+CO2↑+H2O,設法將生成的水蒸氣和CO2除掉,即可得到純凈的CO氣體.
(1)在加熱草酸制取CO氣體的發(fā)生裝置中,可能用到的儀器有:①試管、②燒杯、③蒸發(fā)皿、④酒精燈、⑤鐵架臺(帶鐵夾)、⑥帶導管的橡皮塞.請選擇出發(fā)生裝置中需要用到的儀器________.(填序號)
(2)如圖是除去草酸分解產(chǎn)物中水蒸氣、CO2后得到純凈的CO,并用CO還原氧化銅的實驗裝置:

①在裝置甲中盛有的溶液最好是________,在裝置乙中盛有溶液是________.
②在丙處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________.在丁處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________.
(3)CuO全部被還原后停止實驗操作的步驟有:①停止通氣體;②熄滅酒精燈;③拆下實驗裝置;④繼續(xù)通入氣體直到玻璃管(丙)冷卻.其中正確的操作順序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已知維生素C的結構簡式如下圖所示:

試計算:(1)維生素C的相對分子質量________.
(2)維生素C中碳、氫、氧三元素的質量比為________.
(3)________g的維生素C中會有4.8g氧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C、O、H、Ca是常見的四種元素,請選用其中的元素寫出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質的化學式:
(1)石灰水中的溶質________;(2)初中化學實驗最常用溶劑________;
(3)食品包裝袋中的干燥劑________;(4)大米中所含的糖類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從Ca、Mg、O、H、Cl五種元素中選擇適當?shù)脑,寫出?br/>(1)組成具有下列性質物質的化學式:
①一種難溶性的堿________;②一種可溶性的鹽________;
(2)從上述元素組成的物質中選擇物質,按要求制備下列物質的化學方程式:
①由一種堿制一種鹽________;
②由一種鹽制一種堿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根據(jù)生活經(jīng)驗和右圖的實驗探究,填寫實驗報告:
實驗步驟實驗現(xiàn)象結論及建議
1-6第7天及7天后
1,在第1支試管中放入一根鐵釘,注入少量水,使頂部與空氣接觸鐵釘表面生成了一層________色的鐵銹,位于________交界面的部分生成鐵銹最厚.1,鐵釘在
________中最易生銹
2,提出防止銹蝕的建議
________
2,在第二支試管中放一根鐵釘,注入剛煮沸的蒸餾水至浸沒鐵釘,然后在水面上注入一層植物油,使鐵釘只與水接觸鐵釘沒有變化
3,將第三支試管________鐵釘沒有變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將足量硝酸銀溶液中滴加一定質量的稀鹽酸,充分反應后測得所得溶液與原硝酸銀溶液質量相等,則該稀鹽酸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為________ (保留一位小數(sh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單選題

電解水實驗中,正、負極產(chǎn)生的氣體的體積比大約是


  1. A.
    2:1
  2. B.
    1:2
  3. C.
    8:1
  4. D.
    1:8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