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習題
 0  106039  106047  106053  106057  106063  106065  106069  106075  106077  106083  106089  106093  106095  106099  106105  106107  106113  106117  106119  106123  106125  106129  106131  106133  106134  106135  106137  106138  106139  106141  106143  106147  106149  106153  106155  106159  106165  106167  106173  106177  106179  106183  106189  106195  106197  106203  106207  106209  106215  106219  106225  106233  211419 

科目: 來源:化學教研室 題型:013

下列做法能使溶液的質量增加的是( 

A.室溫下,向一杯飽和食鹽水中加入食鹽充分攪拌

B.將飽和石灰水靜置在空氣中一段時間

C.將室溫下的飽和硝酸鉀溶液升溫至50

D.在一杯蔗糖溶液中加入蔗糖充分攪拌后,蔗糖不見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化學教研室 題型:013

  小華將一張濾紙在某指示劑中浸泡后晾干,用蘸有氫氧化鈉溶液的玻璃棒在上面寫“化學”兩字,立刻顯紅色.再將其懸掛于鐵架臺上,并在濾紙的下方(如下圖)放置一盛有某溶液的燒杯,過一會兒,發(fā)現(xiàn)紅色的字消失,則濾紙上的指示劑和燒杯中的溶液分別是( 

 

A

B

C

D

濾紙上的指示劑

酚酞試液

酚酞試液

石蕊試液

石蕊試液

燒杯中的溶液

濃氨水

濃鹽酸

濃氨水

濃鹽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化學教研室 題型:013

  檢驗碳酸鹽最簡易的方法是( 

  A.加入氯化鋇溶液,產生白色沉淀

  B.加入石灰水產生無色氣體

  C.加入稀鹽酸,產生使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

  D.放入水中,不溶解的是碳酸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化學教研室 題型:013

  鹽酸的下列性質,與它在水溶液中電離生成的氫離子無關的是( 

  A.可以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

  B.可以和鋅反應生成氫氣

  C.可以和硝酸銀溶液反應生成氯化銀沉淀

  D.可以和氧化銅反應生成氯化銅和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化學教研室 題型:013

  下列括號中的物質是除去少量雜質所用的試劑,其中錯誤的是( 

  ACaO中有少量CaCO3(鹽酸)

  BH2中含有少量HCl(苛性鈉溶液)

  CMnO2中有少量KCl(水)

  DCO2中有少量CO(灼熱的Cu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化學教研室 題型:013

  某溫度時,有W g硝酸鉀的不飽和溶液,在溫度和溶劑的量不變的條件下,向其中逐漸加入硝酸鉀固體直至不再溶解,有部分固體剩余,下列圖象能正確地表示此過程中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或溶解度與時間的變化關系的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化學教研室 題型:013

  m g KNO3的不飽和溶液,恒溫蒸發(fā)水分,直到有少量晶體析出,此變化過程中,KNO3溶液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a%)隨時間(t)的變化關系正確的圖象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化學教研室 題型:013

  20℃時,某固體物質A的溶解度為25 g,20℃時把該物質3 g放入5 g水中充分攪拌后,所得溶液中A的質量分數(shù)為

  A60%             B37.5%            C25%             D2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化學教研室 題型:013

  某固體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現(xiàn)有60℃時該物質的飽和溶液降至20℃后,一定沒有發(fā)生變化的是(  

  A.溶質的質量                         B.溶劑的質量

  C.溶液的質量                         D.溶液的飽和狀態(tài)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化學教研室 題型:013

  在實驗室中用濃鹽酸來配制一定質量和一定質量分數(shù)的稀鹽酸,需要使用的一組儀器是(  

  A.托盤天平、燒杯、玻璃棒、量筒

  B.托盤天平、燒杯、玻璃棒、藥匙

  C.燒杯、量筒、玻璃棒、膠頭滴管

  D.酒精燈、燒杯、量筒、玻璃棒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