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習題
 0  172406  172414  172420  172424  172430  172432  172436  172442  172444  172450  172456  172460  172462  172466  172472  172474  172480  172484  172486  172490  172492  172496  172498  172500  172501  172502  172504  172505  172506  172508  172510  172514  172516  172520  172522  172526  172532  172534  172540  172544  172546  172550  172556  172562  172564  172570  172574  172576  172582  172586  172592  172600  211419 

科目: 來源:山東省2018屆九年級模擬考試(二)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宣紙是中國文房四寶之一,其制作工藝被列入我國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名錄。下列關于宣紙的傳統(tǒng)制作工序中,主要發(fā)生化學變化的是:

A.挑選原料 B.加堿腌煮 C.竹簾撈紙 D.剪裁紙張

B 【解析】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根本區(qū)別在于是否有新物質生成,如果有新物質生成,則屬于化學變化; 反之,則是物理變化。.挑選原料、竹簾撈紙、剪裁紙張都沒有新的物質生成,是物理變化;加堿腌煮 有新的物質生成,是化學變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山東省2018屆九年級模擬考試(二)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使用下列交通工具出行,環(huán)境污染最大的是( )

A. 氫能源車 B. 共享單車 C. 電動汽車 D. 柴油汽車

D 【解析】A、氫氣燃燒生成的水,生成物無污染;B、共享單車采用人力,節(jié)約能源,無污染;C、電能是二次能源,使用時不會產(chǎn)生污染;D、柴油是從石油中分離出來的,燃燒會產(chǎn)生一氧化碳、可吸入顆粒物等污染物,會污染環(huán)境。故選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山東省2018屆九年級模擬考試(二)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欲配制10.0%的NaCl溶液50 g,操作如下圖所示,圖中有錯誤的是 ( )

A. ①⑤ B. ①②⑤ C. ①② D. ②④⑤

B 【解析】①取用固體粉末狀藥品時,瓶塞要倒放,應用藥匙取用,圖中瓶塞沒有倒放,錯誤;②托盤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碼”的原則,圖中所示操作砝碼與藥品位置放反了,錯誤;③稱量后將氯化鈉倒入潔凈的燒杯中,正確;④量取的水延燒杯內壁倒入燒杯中,錯誤;⑤攪拌時不能用溫度計,錯誤。故選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山東省2018屆九年級模擬考試(二)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列對課本中相關實驗的分析不正確的是 ( )

A. 電解水實驗能說明水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

B. 氫氧化鈉與硫酸銅溶液反應前后質量測定實驗能說明化學變化遵循質量守恒定律

C. 黃豆與芝麻混合的實驗能說明分子之間有空隙

D. 二氧化碳滅火實驗能說明二氧化碳不助燃、不可燃、密度大于空氣

C 【解析】試題分析:電解水實驗能說明水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NaOH與CuSO4溶液反應前后質量的測定實驗能說明化學變化遵循質量守恒定律;黃豆與芝麻混合的實驗不能說明分子之間有間隙,是物質之間有空隙;二氧化碳滅火實驗能說明二氧化碳不助燃、不可燃、密度大于空氣。故選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山東省2018屆九年級模擬考試(二)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某同學根據(jù)銅綠的成分Cu2(OH)2CO3作出猜想:金屬銅銹蝕的條件除有氧氣和水外,還必須有二氧化碳。為證明“必須有二氧化碳”,需要進行如圖所示實驗中的( )

A. 甲和乙 B. 甲和丁 C. 乙和丁 D. 丙和丁

B 【解析】甲試管的銅片與氧氣、水和二氧化碳同時接觸發(fā)生了銹蝕;乙中的銅片與二氧化碳和水接觸,沒有銹蝕,說明銅的銹蝕與氧氣有關;丙中的銅片與二氧化碳和氧氣接觸,沒有銹蝕,說明銅的銹蝕與水有關;丁中的銅片與氧氣和水接觸沒有銹蝕,說明了銅的銹蝕與二氧化碳有關。由以上分析可知,通過實驗甲與丁的對比得出:銅的銹蝕必須有二氧化碳參與。故選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山東省2018屆九年級模擬考試(二)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分類是研究物質的常用方法。右圖是純凈物、單質、化合物、氧化物之間關系的形象表示,若整個大圓圈表示純凈物,則下列物質屬于Z范圍的是 ( )

A. 蛋白質 B. 干冰 C. 氯酸鉀 D. 汽水

B 【解析】A、由題意可知,X是單質,Y是化合物、Z是氧化物;蛋白質由碳、氫、氧、氮等元素組成,不屬于氧化物,錯誤;B、氧化物是指由兩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種元素是氧元素,干冰是二氧化碳的固體,由碳、氧兩種組成,屬于氧化物,正確;C、氯酸鉀是由鉀、氯、氧元素組成的化合物,但不是氧化物,錯誤;D、汽水中含有碳酸、水等屬于混合物,正確。故選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山東省2018屆九年級模擬考試(二)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某同學學習了溶液酸堿度的表示方法—pH值之后,對家中的一些食品及生活用品,進行了pH值測定,結果如下:

參照上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 煮骨頭湯時加點醋,有利于增加湯中鈣的含量

B. 牙膏是中性物質

C. 醬油顯堿性,可使酚酞變紅色

D. 胃酸過多的人宜多吃葡萄

A 【解析】A、煮骨頭湯時加點醋,有利于增加湯中鈣的含量,因為食醋中含有醋酸,醋酸能使鈣以離子的形式游離出來.故選項正確; B、牙膏的pH大于7,顯堿性.故選項錯誤; C、醬油的pH小于7,顯酸性,不能使酚酞變紅色.故選項錯誤; D、胃酸過多的人不宜多吃葡萄,因為葡萄汁的pH小于7,顯酸性.故選項錯誤. 故選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山東省2018屆九年級模擬考試(二)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從下列圖片中不能獲取的信息是 ( )

A. 微粒之間有間隔 B.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電子構成的

C. 水分子在不斷運動 D. 構成物質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離子

B 【解析】分析:觀察圖片進行分析:微粒之間有間隔,微粒的運動,物質的微觀構成等. 解答:【解析】 通過觀察圖片可知: A、構成物質微粒之間有間隔,故A正確; B、只能觀察到分子、原子、離子級別,不能觀察到原子的構成,故B錯誤; C、通過水的蒸發(fā),說明水分子在不斷運動,故C正確; D、從四幅圖片可以看出水由分子構成,氯化鈉由粒子構成,硅由原子構成,所以構成物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山東省2018屆九年級模擬考試(二)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

A. 含有氮元素的物質一定能做氮肥

B. 生成鹽和水的反應一定是中和反應

C. 能分解生成氧氣的物質一定含有氧元素

D. 能與酸反應產(chǎn)生氣體的物質一定含CO32-

C 【解析】A、含有氮元素的物質不一定能做氮肥,例如硝酸具有很強的腐蝕性不能作氮肥,錯誤;B、生成鹽和水的反應不一定就是中和反應,如堿性氧化物和酸反應也生成鹽和水,但不是中和反應,錯誤;C、由質量守恒定律可知,能分解生成氧氣的物質一定含有氧元素,正確; D、能與酸反應產(chǎn)生氣體的物質不一定含碳酸根離子,例如活潑金屬也能與酸反應生成氣體,錯誤。故選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山東省2018屆九年級模擬考試(二)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列有關實驗操作“先”與“后”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 )

A. 在CO還原Fe2O3實驗中,先通入CO一段時間,后用酒精燈加熱

B. 實驗室制取CO2時,先檢查裝置的氣密性,后裝入藥品

C. 測定溶液的pH時,先將pH試紙用水濕潤,后用干凈的玻璃棒蘸取待測液滴在pH試紙上

D. 稀釋濃硫酸,先在燒杯中加入水,后將濃硫酸沿燒杯壁緩慢地注入水中,并不斷攪拌

C 【解析】A、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鐵時,為防止發(fā)生爆炸,先通入一氧化碳氣體,排盡裝置內的空氣,再加熱氧化鐵粉末至紅熱,正確;B、實驗室制取氣體時,組裝好裝置后,應在向容器中裝入藥品前檢查裝置氣密性,然后再裝入藥品,以避免裝入藥品后發(fā)現(xiàn)裝置氣密性不好,更換部分儀器而浪費藥品,正確;C、用pH試紙測定未知溶液的pH時,正確的操作方法為取一片pH試紙放在玻璃片或白瓷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測液滴在干...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