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guān)習題
 0  36045  36053  36059  36063  36069  36071  36075  36081  36083  36089  36095  36099  36101  36105  36111  36113  36119  36123  36125  36129  36131  36135  36137  36139  36140  36141  36143  36144  36145  36147  36149  36153  36155  36159  36161  36165  36171  36173  36179  36183  36185  36189  36195  36201  36203  36209  36213  36215  36221  36225  36231  36239  211419 

科目: 來源: 題型:

(2007?包頭)有關(guān)溶液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2007?包頭)下列說法中你不贊成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2007?包頭)下列物質(zhì)中,屬于純凈物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CO2可用于制備碳酸飲料,人飲后有清涼感.某同學設計如下實驗,測定某品牌碳酸飲料中的CO2的含量.
實驗方案一:
①將250mL瓶裝碳酸飲料放在冰箱中冷凍至剛好結(jié)冰;
②將飲料從冰箱內(nèi)取出,迅速加入質(zhì)量分數(shù)為50%NaOH溶液5mL;倒轉(zhuǎn)飲料瓶,輕輕震蕩,然后放置恢復至室溫,待測定;
③稱得裝置C的質(zhì)量為x g,按圖1連接實驗裝置.取50mL待測液至儀器②中,關(guān)閉開關(guān)a,打開儀器①的活塞,向儀器②中注入稀鹽酸,至不再產(chǎn)生氣泡,關(guān)閉儀器①的活塞;
④打開開關(guān)a,向裝置中鼓入空氣,一段時間后,稱量C裝置質(zhì)量為y g.

注:實驗中各種溶液的密度都視為1g/mL.堿石灰是CaO與NaOH的固體混合物.
(1)上述裝置中,儀器①的名稱為
分液漏斗
分液漏斗
,儀器②的名稱為
錐形瓶
錐形瓶

(2)裝置A的目的是
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和水
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和水
,裝置D的目的是
防止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和水進入,影響實驗結(jié)果
防止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和水進入,影響實驗結(jié)果

(3)步驟①冷凍碳酸飲料的目的是
防止二氧化碳逸出
防止二氧化碳逸出
.步驟②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Na2CO3+2HCl═2NaCl+H2O+CO2
Na2CO3+2HCl═2NaCl+H2O+CO2
,加入NaOH溶液的目的是
吸收二氧化碳
吸收二氧化碳

(4)步驟④鼓入空氣的目的是
讓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進入裝置C中
讓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進入裝置C中

(5)根據(jù)題中提供的數(shù)據(jù)計算此品牌碳酸飲料中CO2的含量為
20(y-x)
20(y-x)
 g/L.
(6)若沒有B裝置,則測得CO2含量會
偏大
偏大
.(填“偏大”或“偏小”)
實驗方案二:
①②與方案一相同;③按圖2連接實驗裝置.稱得整個裝置(含藥品)的質(zhì)量,打開活塞注入足量稀鹽酸,間隔10s連續(xù)稱量整個裝置的質(zhì)量,直到整個裝置的質(zhì)量不變?yōu)橹梗?BR>(1)注入足量稀鹽酸后發(fā)生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為
Na2CO3+2HCl═2NaCl+H2O+CO2
Na2CO3+2HCl═2NaCl+H2O+CO2

(2)該實驗中稱量操作至少進行
3
3
次.
(3)裝置B的目的是
吸收氣體中的水分
吸收氣體中的水分

(4)有同學提出該方案測得CO2含量會偏小,該同學的理由除了可能是空氣中水蒸氣對實驗結(jié)果的影響外,還可能是
錐形瓶內(nèi)殘留有二氧化碳
錐形瓶內(nèi)殘留有二氧化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食品安全是全社會關(guān)注的話題.最近社會上流傳一種說法,凡是用打火機能點燃的掛面就是摻了有毒物質(zhì)的.這種說法科學嗎?
[查閱資料]掛面的主要成份是面粉,面粉中含量最高的營養(yǎng)物質(zhì)含有屬六大營養(yǎng)素中
糖類
糖類
,該類營養(yǎng)素屬于有機化合物.有機化合物都含有
元素,有機化合物一般可以燃燒,受熱易分解,這些屬于有機化合物的
化學
化學
性質(zhì)(填“物理”、“化學”).
[設計實驗]為驗證面粉中含有的元素,設計了如下兩個實驗:
方案一:將面粉在空氣中點燃,分別用干燥的玻片和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玻片置于火焰上方,觀察現(xiàn)象.
方案二:將面粉放在一密閉容器中加強熱,冷卻后觀察現(xiàn)象.
[觀察現(xiàn)象]按以上兩個方案分別進行實驗,觀察到:
方案一的現(xiàn)象是
干燥的玻璃片上有水霧生成,蘸有澄清石灰石的玻璃片上出現(xiàn)渾濁
干燥的玻璃片上有水霧生成,蘸有澄清石灰石的玻璃片上出現(xiàn)渾濁

方案二的現(xiàn)象容器底部有黑色物質(zhì),容器壁上有水珠.
[實驗結(jié)論]面粉中一定含有
C、H、O
C、H、O
元素(填元素符號).
[反思與評價](1)以上兩個方案更合理的是哪個?為什么?
方案二;因為方案一不嚴密,不能確定氧元素是否存在
方案二;因為方案一不嚴密,不能確定氧元素是否存在

(2)這種判斷掛面是否含有毒物質(zhì)的方法是否科學?為什么?
不科學,燃燒的方法只能檢驗物質(zhì)的組成元素
不科學,燃燒的方法只能檢驗物質(zhì)的組成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如圖表示從固體混合物中分離X物質(zhì)的2種方案,請回答有關(guān)問題.

(1)選用方案I時,X物質(zhì)應該具有的性質(zhì)是
受熱易揮發(fā)
受熱易揮發(fā)
,殘留物應該具有的性質(zhì)是
受熱不易揮發(fā)也不易分解
受熱不易揮發(fā)也不易分解
;
(2)選用方案Ⅱ從Fe和Cu的混合物中分離出Cu,加入的試劑是
稀鹽酸
稀鹽酸
,有關(guān)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Fe+2HCl=FeCl2+H2
Fe+2HCl=FeCl2+H2
,該反應所屬反應類型為
置換反應
置換反應
;
(3)為從大理石樣品中提純CaCO3(主要雜質(zhì)SiO2,已知SiO2不溶于水、不與酸、堿反應,受熱不分解),參照方案I和Ⅱ,請設計一種以框圖形式表示的實驗方案(注明物質(zhì)和操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一水硫酸四氨合銅(Ⅱ)的化學式為[Cu(NH34]SO4?H2O是一種重要的染料及農(nóng)藥中間體.某學習小組在實驗室以氧化銅為主要原料合成該物質(zhì),設計的合成路線如圖1:

相關(guān)信息如下:
①溶液B為[Cu(NH34]SO4、(NH42SO4混合溶液;
②(NH42SO4在水中可溶,在乙醇中難溶;
③[Cu(NH34]SO4在乙醇水混合溶劑中的溶解度隨乙醇體積分數(shù)的變化曲線示意圖如圖2;
④[Cu(NH34]SO4?H2O受熱易失水分解,[Cu(NH34]SO4溶液受熱易轉(zhuǎn)化為Cu(OH)2或堿式硫酸銅[Cu2(OH)2SO4]沉淀;
請根據(jù)以上信息回答下列問題:
(1)請寫①的化學反應方程式
CuO+H2SO4=CuSO4+H2O
CuO+H2SO4=CuSO4+H2O

(2)方案1的實驗步驟為:
a.加熱蒸發(fā)    b.冷卻結(jié)晶    c.過濾    d.洗滌     e.干燥
該方案存在明顯缺陷,因為得到的產(chǎn)物晶體中往往含有
Cu(OH)2或Cu2(OH)2SO4
Cu(OH)2或Cu2(OH)2SO4
雜質(zhì),產(chǎn)生該雜質(zhì)的原因是
加熱蒸發(fā)過程中NH3揮發(fā),使反應[Cu(NH34]2+?Cu2++4NH3平衡往右移動,且Cu2+發(fā)生水解
加熱蒸發(fā)過程中NH3揮發(fā),使反應[Cu(NH34]2+?Cu2++4NH3平衡往右移動,且Cu2+發(fā)生水解

(3)方案2的實驗步驟為:
a.向溶液B加入適量
乙醇
乙醇
,b.
抽濾(或吸濾、減壓過濾)
抽濾(或吸濾、減壓過濾)
,c.洗滌,d.干燥.
①請在上述空格內(nèi)填寫合適的試劑或操作名稱.
②下列選項中,最適合作為步驟c的洗滌液
C
C

A.乙醇    B.蒸餾水   C.乙醇和水的混合液  D.飽和硫酸鈉溶液
③步驟d不宜采用加熱干燥的方法,可能的原因是
加熱易使[Cu(NH34]SO4?H2O分解(失去水或失去氨氣)
加熱易使[Cu(NH34]SO4?H2O分解(失去水或失去氨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常溫常壓下,一定體積的某氣態(tài)物質(zhì)含有2.68×1020個分子,而在這些分子里又含有2×2.68×1020個原子,則該物質(zhì)(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由世界自然基金會發(fā)起的“地球一小時”(Earth Hour)活動于3月28日在世界各地再次舉行.下列說法與提倡這個活動的主要目的不相符合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