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習題
 0  39985  39993  39999  40003  40009  40011  40015  40021  40023  40029  40035  40039  40041  40045  40051  40053  40059  40063  40065  40069  40071  40075  40077  40079  40080  40081  40083  40084  40085  40087  40089  40093  40095  40099  40101  40105  40111  40113  40119  40123  40125  40129  40135  40141  40143  40149  40153  40155  40161  40165  40171  40179  211419 

科目: 來源: 題型:

下列物質的用途主要是由其化學性質決定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2005?吉林)向8g CuO粉末中加入100g稀H2SO4,恰好完全反應,求:
(1)生成的CuSO4的質量;
(2)稀H2SO4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2005?吉林)通過對已學知識的對比和歸納,我們往往可以得出一些十分有趣的規(guī)律,這些規(guī)律可以幫助我們掌握學習化學的方法.請你仔細閱讀下表中的內(nèi)容,并回答相應的問題:
  常見的幾種離子   H+、Na+、Mg2+  OH-、Cl-、SO42-
對應元素及原子團在化合物中的化合價
+1
H
+1
Na
、
+2
Mg
、
-1
OH
、
-1
Cl
、
-2
SO4
所能形成化合物的化學式
HCl、H2SO4  NaOH、Mg(0H)2   MgCl2、Na2SO4
(1)由前兩行內(nèi)容對照可得出的規(guī)律是:元素或原子團的化合價數(shù)值往往與相應離子所帶的
電荷
電荷
數(shù)相等.
(2)由后兩行內(nèi)容對照可得出的規(guī)律是:通過元素或原子團的
化合價
化合價
可以確定相應化合物的化學式.
(3)利用表格中所給內(nèi)容,請你再寫出一種鹽的化學式
MgSO4(或NaCl)
MgSO4(或NaCl)

(4)根據(jù)硫酸亞鐵的化學式FeSO4,可推出該物質所含陽離子的符號為
Fe2+
Fe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2005?吉林)下列各組實驗中,溶液的酸堿度沒有明顯變化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2005?吉林)學習化學我們要經(jīng)常做實驗.根據(jù)你的經(jīng)驗在實驗室中的下列四個操作正確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2005?吉林)6g鋁在足量的氧氣中完全燃燒,生成氧化鋁的質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2005?吉林)隨著化學工業(yè)的發(fā)展,能源的種類也變得多樣化起來.最近吉林市的小英家就使用上了天然氣做飯,天然氣的主要成分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2005?吉林)小明把金屬鋅放入硫酸銅溶液中,發(fā)現(xiàn)鋅表面有紅色物質生成,由此他認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2005?吉林)世界是物質的,而物質又是在不斷運動變化的.請你判斷下列哪一種變化與其他三種變化有著本質上的不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某同學對蠟燭(主要成分是石蠟)及其燃燒進行了如下探究.請?zhí)顚懴铝锌崭瘢?br />(1)取一支蠟燭,用小刀切下一小塊,把它放入水中,蠟燭浮在水面上.結論:石蠟的物理性質:
質軟
質軟
;②
密度比水小
密度比水小

(2)點燃蠟燭,觀察到蠟燭火焰分為外焰、
內(nèi)焰
內(nèi)焰
、焰心三層.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蠟燭的火焰中(如下圖)約2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兩端處最先變黑碳化.結論:蠟燭火焰的
外焰
外焰
溫度最高,
焰心
焰心
溫度最低.
(3)再將一只干燥的燒杯罩在蠟燭火焰上方,燒杯內(nèi)壁出現(xiàn)水霧.取下燒杯,迅速向燒杯內(nèi)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蕩,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結論:石蠟燃燒后一定生成了
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

(4)在該實驗中,石蠟受熱熔化為
物理
物理
(填“物理”或“化學”,下同)變化,蠟燭燃燒為
化學
化學
變化,這兩種變化的根本區(qū)別是變化前后是否有
新物質
新物質
生成.將發(fā)生的化學變化用文字表達式表示出來:
石蠟+氧氣
點燃
二氧化碳+水
石蠟+氧氣
點燃
二氧化碳+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