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生物 > 題目詳情

【題目】下面邊數(shù)據(jù)是取自某正常人原尿和尿液的樣品,圖是腎單位結構模式圖。請根據(jù)表格和示意圖回答問題。

成分

樣品A

樣品B

葡萄糖

0

1.0

成分1

16.0

7.5

蛋白質

0

0

成分2

2.0

0.3

血細胞

0

0

1)根據(jù)左邊表內數(shù)據(jù)分析,原尿是_____(填“樣品A”或“樣品B”),是通過[___]____作用形成的,存在于右圖中的[___]腎小囊腔中。尿液是原尿經右圖中____(填結構)的作用后形成的,其中含量明顯升高的物質是無機鹽和__

2)若[5]處有炎癥,尿液中會出現(xiàn)血細胞和大分子____;某人排出的尿中含有較多葡萄糖,初步判斷可能是__處出現(xiàn)了病變,也可能是__分泌的某種激素不足導致的。

3)代謝廢物中的尿素除了以尿液形式排出外,還可以通過___形式排出。

【答案】樣品B 5 濾過 4 腎小管 尿素 蛋白質 腎小管 胰島 汗液

【解析】

1、尿的形成要經過腎小球的過濾和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當血液流經腎小球時,除了血細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質外,其他的如水、無機鹽、尿素、葡萄糖會過濾到腎小囊腔形成原尿;當原尿流經腎小管時,其中大部分水、部分無機鹽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無機鹽和水等由腎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2、由腎單位結構模式圖可知:1是入球小動脈,2是出球小動脈,3是腎小管周圍的毛細血管,4是腎小囊腔,5是腎小球,6是腎小管。

1)從表格中分析,樣品A沒有葡萄糖而樣品B有葡萄糖,可以判斷出樣品A是尿液,而樣品B又無大分子的血細胞與蛋白質,所以樣品B是原尿。原尿是血液流經腎小球時,血液中的物質除大分子的蛋白質和血細胞外,過濾到腎小囊腔中液體。當原尿流經腎小管時,其中大部分水、部分無機鹽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無機鹽和水等由腎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2)如果腎小球有炎癥,會導致其通透性加大,原先不過濾過的血細胞與大分子蛋白質就有可以被過濾到腎小囊腔中,然后隨尿液排出體外,導致尿液中出現(xiàn)大分子蛋白質和血細胞;胰島分泌的胰島素,其作用是降低血糖的濃度;腎小管能重新吸收原尿中的全部葡萄糖;如果胰島素分泌不足的話,或腎小管發(fā)生病變,都會導致尿中出現(xiàn)葡萄糖,形成“糖尿”。

3)尿素等廢物,除了以尿液形式排出外,還可以通過汗液的形式排出體外。呼吸作用可以排出二氧化碳及少量的水分。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渦蟲的消化器官包括( )
A.口、咽和腸
B.口、腸和肛門
C.口、咽和食管
D.口和小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人體的泌尿系統(tǒng)由、和尿道組成。是形成尿液的場所,輸尿管、和尿道是排尿的通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表示人體呼吸的全過程示意圖,其中①表示肺泡與外界的氣體交換,②肺泡與血液間的氣體交換,③表示氣體在血液中的運輸,④表示血液與組織細胞間的氣體交換。以下敘述不正確的是(  )

A. 過程①是通過呼吸運動完成的

B. 過程②進行氣體交換的原理是氣體擴散作用

C. 血液中的氧氣經過的氣體擴散作用進入組織細胞,在細胞的線粒體中分解有機物,釋放二氧化碳供細胞生命活動利用

D. 通過過程④,可把含氧豐富的動脈血變?yōu)楹踺^少的靜脈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小明由于某些原因看不清近處的物體,他可能是 ,佩戴 矯正

A. 近視,凹透鏡 B. 近視,凸透鏡 C. 遠視,凸透鏡 D. 遠視,凹透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蝗蟲的身體表面有一層堅韌的( ),能夠防止體內水分的散失。
A.鱗片
B.貝殼
C.皮膚
D.外骨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動物中,屬于魚類的是( )
A.章魚
B.鱷魚
C.鯊魚
D.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圖是細菌結構示意圖,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

1)細菌沒有細胞結構,因此細菌屬于原核生物。____

2)細菌個體即有單細胞也有多細胞。____

3)某些細菌特有的結構是⑥和④____

4)細菌也有遺傳物質,①是細菌的遺傳物質。 ____

5)細菌在惡劣的條件下會形成芽孢,芽孢是細菌的生殖細胞。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作出假設是實驗研究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它是對問題作出各種準確性解釋.(判斷對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