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樹林里棲息的成群八哥沒有社會(社群)行為,它們具有的特征是( 。
A.信息交流B.分工合作C.形成組織D.出現(xiàn)等級

分析 社群行為是群體內(nèi)形成了一定的組織,成員間有明確分工的動物群集行為,有的高等動物還形成等級.動物通過動作、聲音、氣味、分泌物(性外激素)進行信息交流.

解答 解:八哥的群體內(nèi)沒形成了一定的組織,成員間沒有明確分工,不具有社會行為,而八哥的群體內(nèi)可通過動作、聲音等進行信息交流.
故選:A

點評 解答此類題目的關(guān)鍵是理解動物通訊的方式.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0.圖示米勒模擬原始地球條件的實驗裝置,請據(jù)圖回答下列問題:
(1)米勒在模擬裝置中采用火花放電的目的是模擬閃電,為物質(zhì)變化提供能量.
(2)裝置a中氣體是模擬原始大氣.
(3)米勒在d中搜集到了B
A.多種蛋白質(zhì)等有機大分子
B.多種氨基酸等有機小分子
C.氧氣等多種氣體
D.核酸等有機大分子
(4)米勒得出的結(jié)論是原始地球環(huán)境可以由無機物形成有機小分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1.某興趣小組開展“訓練小白鼠走迷宮獲取食物”的探究實驗:選取三只一天未進食的小白鼠(A、B、C)分別走同一個迷宮(如圖),在相同環(huán)境條件下,測得如下數(shù)據(jù).請分析:

小白鼠小白鼠找到食物的時間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
A5分55秒4分34秒2分9秒
B4分27秒3分13秒1分40秒
C7分51秒5分34秒2分25秒
(1)從行為獲得途徑上看,小白鼠通過訓練走迷宮獲取食物的行為,屬于學習行為.
(2)三只小白鼠找到食物的時間不同(選填“相同”或“不同”),說明此類行為的獲得是建立在遺傳因素的基礎上的.
(3)該小組的同學將小白鼠A、C的實驗數(shù)據(jù)繪制成曲線圖(如圖2),請在圖2中補充繪制小白鼠B實驗數(shù)據(jù)的曲線.
(4)根據(jù)圖2曲線,發(fā)現(xiàn)三只小白鼠獲取食物的三次時間有共同規(guī)律,即三只小白鼠用的時間隨著次數(shù)的增加都在減少,可見此類行為可以通過訓練得到強化(選填“強化”或“弱化”).
(5)根據(jù)本實驗,你認為該興趣小組提出的問題可能是:試驗次數(shù)越多,學習行為獲得的時間越短嗎?根據(jù)所提問題,分析數(shù)據(jù),得出結(jié)論是試驗次數(shù)越多,學習行為獲得的時間越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8.下面哪一組選項是鳥類特有的特征( 。
①體表覆羽
②用肺呼吸
③體溫恒定
④通過產(chǎn)卵繁殖后代
⑤前肢變成翼
⑥有喙無齒.
A.①②③B.④⑤⑥C.①⑤⑥D.①②③④⑤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許多既有趣味性又富有哲理的歇后語都與動物有關(guān),如“地里的蚯蚓-----能屈能伸”,“長頸鹿的脖子丹頂鶴的腿--------各有所長”,“春蠶結(jié)繭------一絲不茍”,“螞蟻搬家-----大家動口”“甕中捉鱉------十拿九穩(wěn)”等.
(1)以上動物中親緣關(guān)系最近的兩種動物是春蠶和螞蟻.
(2)蚯蚓能夠疏松土壤,這體現(xiàn)了生物對環(huán)境的影響.
(3)春蠶的發(fā)育特點是完全變態(tài)發(fā)育.
(4)丹頂鶴與飛行生活相適應的身體特點是:身體呈流線型,前肢變?yōu)橐,體被羽毛.
(5)小明對以上動物進行分類:①蚯蚓、春蠶、螞蟻為一類,②長頸鹿,丹頂鶴為一類,其他動物為另一類,①和②分類的主要依據(jù)分別是下列選項中的BE
A:生活環(huán)境的不同     B:脊柱的有無     C:生殖方式的不同
D:生活方式的不同     E:體溫是否恒定      F:呼吸方式的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1.不屬于艾滋病傳播途徑的是( 。
A.不潔性行為B.血液傳播C.母嬰傳播D.飲食傳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8.生物興趣小組利用如圖裝置進行植物生理活動的實驗,請分析回答問題:
①同學們把裝置放在暗室內(nèi)一晝夜,暗處理后將裝置放在光下幾小時,收集透明塑料袋內(nèi)的氣體,摘取一片葉脫色和染色.
②把透明塑料袋換成黑色不透明的塑料袋,裝置防止一天后收集袋內(nèi)的氣體.
(1)實驗①中,對植物進行暗處理的目的是將原有的淀粉運走耗盡,脫色時裝有葉片的小燒杯里的液體是酒精.
(2)把帶火星的衛(wèi)生香伸入實驗①收集到的氣體里使衛(wèi)生香復燃,葉片染色后變藍,這是因為植物進行光合作用釋放出氧氣(氣體),產(chǎn)生了淀粉.
(3)若在實驗①想證明需要二氧化碳,則可以在塑料袋內(nèi)放入一杯氫氧化鈉溶液,然后重復本實驗即可.
(4)把實驗②收集到的氣體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可以看到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這是植物進行呼吸作用產(chǎn)生了二氧化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5.將甲、乙、丙三支試管按要求處理(加入饅頭屑是等量的)后放入37℃左右的溫水中,5--10分鐘后各滴入2毫升碘液,對此實驗的描述正確的是( 。
A.試管甲和試管乙可作為對照B.試管丙在該實驗中不變色
C.滴碘液后,變藍色的是試管乙D.溫度不影響唾液對淀粉的消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6.將盆栽扶桑枝條上一葉片的主脈切斷(見圖).在陽光下照射4小時后,取下該葉片脫色,加碘液處理,葉片的上半部呈棕黃色,下半部呈藍黑色.這個實驗結(jié)果表明光合作用需要水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