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生物 > 題目詳情

【題目】“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能有效促進我國經濟繁榮發(fā)展.我國是最早養(yǎng)蠶繅絲的國家,如圖所示家蠶的生長發(fā)育過程,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

A.家蠶是有性生殖方式
B.蠶絲產生于②時期
C.家蠶的發(fā)育過程比蝗蟲多了③時期
D.家蠶的發(fā)育為不完全變態(tài)

【答案】D
【解析】解:A、家蠶是由受精卵發(fā)育形成的,因此是有性生殖方式,A正確;B、家蠶由受精卵孵化成幼蟲后,取食桑葉,每隔5、6天就蛻一次皮,經過4次蛻皮后,停止取食吐絲,將身體圍繞起來結繭化蛹,蛹過一段時間就能羽化為蠶蛾(成蟲).因此蠶絲產生于②幼蟲時期,B正確;C、家蠶的發(fā)育經過受精卵、幼蟲、蛹和成蟲四個時期,蝗蟲的發(fā)育經過受精卵、幼蟲、成蟲三個時期.因此家蠶的發(fā)育過程比蝗蟲多了③蛹時期,C正確;D、家蠶的發(fā)育經過受精卵、幼蟲、蛹和成蟲四個時期,因此是完全變態(tài)發(fā)育,不是不完全變態(tài),D不正確.故選:D.
(1)完全變態(tài)發(fā)育,昆蟲在個體發(fā)育中,經過卵、幼蟲、蛹和成蟲等4個時期的叫完全變態(tài)發(fā)育.完全變態(tài)發(fā)育的幼蟲與成蟲在形態(tài)構造和生活習性上明顯不同,差異很大.如蝶、蚊、蠅、菜粉蝶、蜜蜂,蠶等.(2)不完全變態(tài)發(fā)育:幼體與成體的形態(tài)結構和生活習性非常相似,但各方面未發(fā)育成熟,發(fā)育經歷卵、若蟲、成蟲三個時期.例如:蜻蜓、蟑螂、螻蛄、蟋蟀、蝗蟲等.(3)無性生殖的關鍵在于沒有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由母體直接產生新個體的方式,如嫁接、扦插、壓條、克隆、組織培養(yǎng)等.(4)有性生殖是指經過兩性生殖細胞(例如精子和卵細胞)的結合成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發(fā)育成為新的個體的生殖方式.(5)圖中①受精卵、②幼蟲、③蛹、④成蟲.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關于苔蘚植物描述正確的是

A. 生活在水中 B. 有輸導組織

C. 可作為空氣檢測植物 D. 有根、莖、葉的分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為人體呼吸系統(tǒng)部分結構示意圖,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從乙圖可以看出,人體的呼吸系統(tǒng)是由[]和[]兩部分組成,其中[]是最主要的呼吸器官.
(2)從甲圖可以看出,能夠保證氣體在氣管內暢通的結構是[] , 外界干燥的空氣到達肺部時濕度可達飽和,這是因[]分泌的黏液使氣體濕潤的結果;進入肺部的氣體能保持清潔,一是靠[]不停地擺動,把外來的塵粒、細菌等和黏液一起送到咽部通過咳嗽排出體外,二是靠黏液中有能夠抵抗細菌和病毒的物質.
(3)從丙圖可以看出,肺適應氣體交換的結構特點是:①肺泡的數量;②肺泡外面包繞著豐富的;③肺泡壁和毛細血管壁都是由一層扁平的細胞構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圖是尿液形成的示意圖,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圖中代號所示的名稱

(2)在①和②內流動的物質是 ,在③內流動的物質是[] , 在⑤內流動的物質是[]
(3)㈠表示過程,㈡表示過程.
(4)在㈠過程中,血液中除外,其他成分都能透過腎小球壁和腎小囊壁,進入腎小囊內;在㈡過程中,原尿中全部的 , 大部分和部分會被腎小管重新吸收進入毛細血管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請你仔細觀察分析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或示意圖,回答有關問題:

(1)甲裝置可以用來探究植物的作用.
(2)乙裝置驗證的是植物呼吸作用過程中產生了
(3)丙裝置中的蘿卜條一段時間后變軟變短.說明當外界溶液濃度大于細胞內溶液濃度時,細胞會
(4)圖丁是某同學觀察鳥卵結構時畫的示意圖,圖中少畫了胚胎發(fā)育的部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生物屬于傳染病的病原體的是(

A.老鼠 B.蒼蠅 C.蛔蟲 D.蟻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在試管內加人2mL的食用油,再加入新配制的"X消化液1mL,充分振蕩后,置于37的溫水中5min,發(fā)現(xiàn)植物油消失了。則"X消化液成分最可能是(

A.唾液、胃液、腸液

B.胃液、膽汁

C.胰液、腸液、膽汁

D.胃液、胰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人體內最大的消化腺是(  )

A. 肝臟 B. C. D. 胰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生物產生的變異不一定對生物個體本身的生存有利。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