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圖①,在矩形 ABCD中,AB=30cm,BC=60cm.點P從點A出發(fā),沿A→B→C→D路線向點D勻速運動,到達點D后停止;點Q從點D出發(fā),沿 D→C→B→A路線向點A勻速運動,到達點A后停止.若點P、Q同時出發(fā),在運動過程中,Q點停留了1s,圖②是P、Q兩點在折線AB-BC-CD上相距的路程S(cm)與時間t(s)之間的函數(shù)關系圖象.
(1)請解釋圖中點H的實際意義?
(2)求P、Q兩點的運動速度;
(3)將圖②補充完整;
(4)當時間t為何值時,△PCQ為等腰三角形?請直接寫出t的值.

【答案】分析:(1)根據(jù)P、Q兩點在折線AB-BC-CD上相距的路程S(cm)與時間t(s)之間的函數(shù)關系圖象得出H點時兩點相遇;
(2)利用函數(shù)圖象得出當兩點在F點到G點兩點路程隨時間變化減慢得出此時Q點停留,只有P點運動,再利用縱坐標的值得出P點和Q點運動速度;
(3)根據(jù)4秒后,P點到達D點,只有Q點運動,根據(jù)運動速度為15cm/s,還需要運動120-45=75(cm),則運動時間為:75÷15=5(s),進而畫出圖象即可;
(4)根據(jù)Q,P的位置不同,進行分類討論得出答案即可.
解答:解:(1)圖中點H的實際意義:P、Q兩點相遇;

 (2)由函數(shù)圖象得出,當兩點在F點到G點兩點路程隨時間變化減慢得出此時Q點停留1秒,只有P點運動,此時縱坐標的值由75下降到45,
故P點運動速度為:30cm/s,再根據(jù)E點到F點S的值由120變?yōu)?5,根據(jù)P點速度,得出Q點速度為120-75-30=15(cm/s),
即P點速度為30cm/s,Q點速度為 15cm/s;

 (3)如圖所示:根據(jù)4秒后,P點到達D點,只有Q點運動,根據(jù)運動速度為15cm/s,
還需要運動120-45=75(cm),則運動時間為:75÷15=5(s),畫出圖象即可;

   
(4)如圖1所示,
當QP=PC,此時QC=BP,即30-30t=(30-15t),
解得:t=
故當時間t=s時,△PCQ為等腰三角形,
如圖2所示,
當D,P重合,QD=QC時,
Q為AB中點,則運動時間為:(15+60+30)÷15+1=8(s),
故當時間t=8s時,△PCQ為等腰三角形.
若PC=CQ
故90-30t=30-15t
解得:t=4
則4+1=5(S)
綜上所述:t=或t=5或t=8秒時,△PCQ為等腰三角形.
點評:此題主要考查了動點問題的函數(shù)圖象,主要運用分類討論的思想,函數(shù)的知識和等腰三角形的知識,具有很強的綜合性.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如圖1,在矩形ABCD中,AB=12cm,BC=6cm,點P從A點出發(fā),沿A→B→C→D路線運動,到D點停止;點Q從D點出發(fā),沿D→C→B→A運動,到A點停止.若點P、點Q同時出發(fā),點P的速度為每秒1cm,點Q的速度為每秒2cm,a秒時點P、點Q同時改變速度,點P的速度變?yōu)槊棵隻(cm),點Q的速度變?yōu)槊棵隿(cm).如圖2是點P出發(fā)x秒后△APD的面積S1(cm2)與x(秒)的函數(shù)關系圖象;圖3是點Q出發(fā)x秒后△AQD的面積S2(cm2)與x(秒)的函數(shù)關系圖象.根據(jù)圖象:
(1)求a、b、c的值;
(2)設點P離開點A的路程為y1(cm),點Q到點A還需要走的路程為y2(cm),請分別寫出改變速度后y1、y2與出發(fā)后的運動時間x(秒)的函數(shù)關系式,并求出P與Q相遇時x的值.
精英家教網(wǎng)精英家教網(wǎn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已知在△ABC中,AB=AC=6,且△ABC的面積是12.
(1)①在圖1中,求BD的長.②在圖2中,P是BC的中點,求PM+PN.
(2)圖3中,對于BC邊上任意一點P,請對點P到兩腰距離和(PM+PN)與腰上高(CQ)的大小關系提出猜想,并加以證明.
(3)如圖4,在矩形ABCD中,P是CD邊任意一點,AD=3,CD=4,請直接寫出P到BD、AC的距離和PM+PN.
精英家教網(wǎn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2012•溧水縣二模)如圖1,在矩形ABCD中,AB=8,AD=6,點P、Q分別是AB邊和CD邊上的動點,點P從點A向點B運動,點Q從點C向點D運動,且保持AP=CQ.設AP=x.
(1)當PQ∥AD時,x的值等于
4
4

(2)如圖2,線段PQ的垂直平分線EF與BC邊相交于點E,連接EP、EQ,設BE=y,求y關于x的函數(shù)關系式;
(3)在問題(2)中,設△EPQ的面積為S,求S關于x的函數(shù)關系式,并求當x取何值時,S的值最小,最小值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2013•浙江一模)閱讀并解答下列問題:

問題一.如圖1,在?ABCD中,AD=20,AB=30,∠A=60°,點P是線段AD上的動點,連PB,當AP=
15
15
時,PB最小值為
15
3
15
3

問題二.如圖2,四邊形ABCD是邊長為20的菱形,且∠DAB=60°,P是線段AC上的動點,E在AB上,且AE=
1
4
AB
,連PE,PB,問當AP長為多少時,PE+PB的值最小,并求這個最小值.
問題三.如圖3,在矩形ABCD中,AB=20,CB=10,P,Q分別是線段AC,AB上的動點,問當AP長為多少時,PQ+PB的值最小,并求這個最小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2013•婺城區(qū)一模)如圖1,在矩形ABCD中,AB=4,AD=2,點P是邊AB上的一個動點(不與點A、點B重合),點Q在邊AD上,將△CBP和△QAP分別沿PC、PQ折疊,使B點與E點重合,A點與F點重合,且P、E、F三點共線.

(1)若點E平分線段PF,則此時AQ的長為多少?
(2)若線段CE與線段QF所在的平行直線之間的距離為2,則此時AP的長為多少?
(3)在“線段CE”、“線段QF”、“點A”這三者中,是否存在兩個在同一條直線上的情況?若存在,求出此時AP的長;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