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wǎng)自選題:
如圖,正方形ABCD的周長為40米,甲、乙兩人分別從A、B同時出發(fā),沿正方形的邊行走,甲按逆時針方向每分鐘行55米,乙按順時針方向每分鐘行30米.
(1)出發(fā)后
 
分鐘時,甲乙兩人第一次在正方形的頂點處相遇;
(2)如果用記號(a,b)表示兩人行了a分鐘,并相遇過b次,那么當兩人出發(fā)后第一次處在正方形的兩個相對頂點位置時,對應(yīng)的記號應(yīng)是
 
分析:由于兩人不是在同一頂點出發(fā),所以兩人第一次在同一頂點相遇,需要通過的距離之和等于周長的整數(shù)倍再加一條邊的長度,即85t=40n+10,其中n是第一次在同一頂點相遇之前通過的周長的個數(shù).
解答:解:(1)∵兩個人的速度之和是85米每分鐘,
10
85
分鐘后兩人第一次相遇.如果要兩人在頂點相遇,
則:每個人所走的路程均為10的整數(shù)倍,且兩個人所走路程之和為10+40n(n是指邊得條數(shù)).
S=10+40n,n為0、1、2、3…n    ①
S=55t可以被10整除  t為2、4、6…②
S=30t也可以被10整除  t為甲方取值即可,
∵S=S+S,
整理得:55t+30t=10+40n,即:85t=10+40n,
∴n=
85t-10
40
③,
由①②③得:當t=2時,兩人第一次在頂點相遇.
此時甲走了110米,乙走了60米,相遇在點D.

(2)點甲、乙相遇則兩者走時間相同,
設(shè)甲走x米,則乙走
30
55
x=
6
11
x米,
∵要相遇在正方形頂點,
∴x和
6
11
x都要為10的整數(shù)倍且x+
6
11
x-10=
17
11
x-10為40的整數(shù)倍(除第一次走10米相遇,以后每次相遇都要再走40米),
∴(a-
10
85
)×85=40(b-1)+20,
由(1)可知:當a=6時,甲走了330米,甲走到點B,
乙走了180米,乙走到點D,
解得:b=13,
故答案為:(6,13)
點評:本題的難點在于,如果用經(jīng)典的數(shù)學演繹推理,容易將此題化歸為“不定方程”這一學生沒有系統(tǒng)學習過的數(shù)學模型.所以,沒有用合情推理研究本題,是解答此題的一個解題策略層面的方向性錯誤.學生是否有合理運用“合情推理”的意識,是否知道在怎樣的情況下要用合情推理,在怎樣的情況下不宜用合情推理,這是學生能否正確選擇這道題的解題策略方向的關(guān)鍵所在.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浙江省期末題 題型:解答題

自選題
如圖,已知四邊形ABCD是邊長為2的正方形,以對角線BD為邊作正三角形BDE,過E作DA的延長線的垂線EF,垂足為F。
(1)找出圖中與EF相等的線段,并證明你的結(jié)論;
(2)求AF的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2007年全國中考數(shù)學試題匯編《一元一次方程》(01)(解析版) 題型:解答題

(2007•湖州)自選題:
如圖,正方形ABCD的周長為40米,甲、乙兩人分別從A、B同時出發(fā),沿正方形的邊行走,甲按逆時針方向每分鐘行55米,乙按順時針方向每分鐘行30米.
(1)出發(fā)后______分鐘時,甲乙兩人第一次在正方形的頂點處相遇;
(2)如果用記號(a,b)表示兩人行了a分鐘,并相遇過b次,那么當兩人出發(fā)后第一次處在正方形的兩個相對頂點位置時,對應(yīng)的記號應(yīng)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2007年浙江省湖州市中考數(shù)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解答題

(2007•湖州)自選題:
如圖,正方形ABCD的周長為40米,甲、乙兩人分別從A、B同時出發(fā),沿正方形的邊行走,甲按逆時針方向每分鐘行55米,乙按順時針方向每分鐘行30米.
(1)出發(fā)后______分鐘時,甲乙兩人第一次在正方形的頂點處相遇;
(2)如果用記號(a,b)表示兩人行了a分鐘,并相遇過b次,那么當兩人出發(fā)后第一次處在正方形的兩個相對頂點位置時,對應(yīng)的記號應(yīng)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