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t△ABC中,AC=BC,P為直線AB上一點,以CP為邊作正方形CPED,連CE.
(1)如圖1,當P為AB的中點,A、E重合時,BP2、AP2、CE2之間的關系是
BP2+AP2=CE2
BP2+AP2=CE2

(2)如圖2,當P在AB上運動時,探究BP,AP,CE之間的關系.
(3)如圖3,當P在AB的延長線上時,作出圖形,并指出②中結論是否成立?(不要求證明)
分析:(1)當P為AB的中點時,先根據(jù)直角三角形斜邊上的中線等于斜邊的一半得出CP=AP=BP=
1
2
AB,再由正方形的性質可知∠CPA=90°,根據(jù)勾股定理得到CP2+AP2=CE2,即BP2+AP2=CE2;
(2)當P在AB上運動時,連接DA、DP.先利用SAS證明△BCP≌△ACD,根據(jù)全等三角形的性質得到BP=AD,∠B=∠CAD,再證明∠DAP=90°,根據(jù)勾股定理得出AD2+AP2=PD2,進而得出BP,AP,CE之間的關系為BP2+AP2=CE2;
(3)當P在AB的延長線上時,同(2)可得出BP2+AP2=CE2,即②中結論仍然成立.
解答:解:(1)如圖1,當P為AB的中點,A、E重合時,BP2+AP2=CE2.理由如下:
∵Rt△ABC中,P為AB的中點,
∴CP=AP=BP=
1
2
AB.
∵四邊形CPED是正方形,
∴∠CPA=90°,
∴CP2+AP2=CE2,
∴BP2+AP2=CE2,
故答案為BP2+AP2=CE2;

(2)如圖2,當P在AB上運動時,BP2+AP2=CE2.理由如下:
連接DA、DP.
∵四邊形CPED是正方形,
∴CP=CD,PD=CE.
在△BCP與△ACD中,
BC=AC
∠BCP=∠ACD=90°-∠ACP
CP=CD
,
∴△BCP≌△ACD(SAS),
∴BP=AD,∠B=∠CAD,
∵∠B+∠CAB=90°,
∴∠CAD+∠CAB=90°,即∠DAP=90°,
∴AD2+AP2=PD2,
∵AD=BP,PD=CE,
∴BP2+AP2=CE2;

(3)當P在AB的延長線上時,如圖3,此時②中結論仍然成立.理由如下:
連接DA、DP,設AP與CD交于點O.
∵四邊形CPED是正方形,
∴CP=CD,PD=CE,∠PCD=90°.
在△BCP與△ACD中,
BC=AC
∠BCP=∠ACD=90°-∠BCD
CP=CD
,
∴△BCP≌△ACD(SAS),
∴BP=AD,∠BPC=∠ADC,
∵∠BPC+∠COP=90°,
∴∠ADC+∠DOA=90°,
∴∠DAP=90°,
∴AD2+AP2=PD2,
∵AD=BP,PD=CE,
∴BP2+AP2=CE2
點評:本題考查了正方形、直角三角形的性質,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與性質,勾股定理,綜合性較強,難度適中.本題三問,由簡單到復雜,層層遞進,體現(xiàn)了數(shù)學中由特殊到一般的規(guī)律.本題通過證明△BCP≌△ACD,得出對應邊、對應角相等是解題的關鍵.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精英家教網(wǎng)如圖,已知Rt△ABC中,AC=3,BC=4,過直角頂點C作CA1⊥AB,垂足為A1,再過A1作A1C1⊥BC,垂足為C1,過C1作C1A2⊥AB,垂足為A2,再過A2作A2C2⊥BC,垂足為C2,…,這樣一直做下去,得到了一組線段CA1,A1C1,C1A2,…,則CA1=
 
,
C4A5A5C5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12、如圖.在Rt△ABC中,AC=6cm,BC=8cm,以BC 邊所在的直線為軸,將△ABC 旋轉一周,則所得到的幾何體的表面積
67.2π
cm2(結果保留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精英家教網(wǎng)已知:Rt△ABC中,AC⊥BC,CD為AB邊上的中線,AC=6cm,BC=8cm;點O是線段CD邊上的動點(不與點C、D重合);以點O為圓心、OC為半徑的⊙O交AC于點E,EF⊥AB于F.
(1)求證:EF是⊙O的切線.(如圖1)
(2)請分析⊙O與直線AB可能出現(xiàn)的不同位置關系,分別指出線段EF的取值范圍.(圖2供思考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在Rt△ABC中,AC=5,BC=12,則AB邊的長是
13或
119
13或
119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在Rt△ABC中,AC=3cm,AB=5cm,則BC的長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