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圖(1),在正方形ABCD中,E是AB上一點,F(xiàn)是AD延長線上一點,且DF=BE.容易證得:CE=CF;
(1)在圖1中,若G在AD上,且∠GCE=45°.試猜想GE、BE、GD三線段之間的數(shù)量關系,并證明你的結論.
(2)運用(1)中解答所積累的經(jīng)驗和知識,完成下面兩題:
①如圖(2),在四邊形ABCD中∠B=∠D=90°,BC=CD,點E,點G分別是AB邊,AD邊上的動點.若∠BCD=α°,∠ECG=β°,試探索當α和β滿足什么關系時,圖(1)中GE、BE、GD三線段之間的關系仍然成立,并說明理由.
②在平面直角坐標中,邊長為1的正方形OABC的兩頂點A、C分別在y軸、x軸的正半軸上,點O在原點.現(xiàn)將正方形OABC繞O點順時針旋轉(zhuǎn),當A點第一次落在直線y=x上時停止旋轉(zhuǎn),旋轉(zhuǎn)過程中,AB邊交直線y=x于點M,BC邊交x軸于點N(如圖(3)).設△MBN的周長為p,在旋轉(zhuǎn)正方形OABC的過程中,p值是否有變化?請證明你的結論.

解:(1)∵DF=BE,∠FDC=∠EBC,BC=DC,
∴△EBC≌△FDC,
∴∠DCF=∠BCE,
∵∠GCE=45°,所以∠BCE+∠DCG=90°-45°=45°,
即∠DCG+∠DCF=45°,
于是有GC=GC,
∠ECG=∠FCG,
CF=CE,
于是△ECG≌△FCG,
故EG=GF,即GE=BE+GD.

(2)①α=2β,
延長AD到F點,使DF=BE,連接CF,可證△EBC≌△FDC,
則∠BCE+∠DCG=∠GCF,由α=2β可知∠ECG=∠GCF,
可證△ECG≌△FCG,
故EG=GF,即GE=BE+GD.


②根據(jù)(1)的證明.可以得到:AM+CN=MN.
∴p=BM+MN+BN=BM+AM+BN+NC=BA+BC=2.
分析:(1)利用正方形的性質(zhì)和∠GCE=45°,求出∠GCD+∠BCE=45°,得出∠ECG=∠FCG,再根據(jù)△EBC≌△FDC,然后證出△ECG≌△FCG,即可得出結論;
(2)①當α=2β時,(1)中的三角形的全等關系即可證明是成立的;
②根據(jù)(1)的證明.可以得到:AM+CN=MN,據(jù)此即可證明△MNP的周長等于正方形邊長的2倍,據(jù)此即可求解.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了圖形的旋轉(zhuǎn),以及正方形的性質(zhì),正確理解(1)中的證明以及結論是解題的關鍵.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如圖(1),在正方形ABCD中,M為AB的中點,E為AB延長線上一點,MN⊥DM,且交∠CBE的平分線于點N.
(1)DM與MN相等嗎?試說明理由.
(2)若將上述條件“M為AB的中點”改為“M為AB上任意一點”,其余條件不變,如圖(2),則DM與MN相等嗎?為什么?
精英家教網(wǎn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1)如圖(1),在正方形ABCD中,對角線AC、BD相交于點O,易知AC⊥BD,
CO
AC
=
1
2
;
(2)如圖(2),若點E是正方形ABCD的邊CD的中點,即
DE
DC
=
1
2
,過D作DG⊥AE,分別交AC、BC于點F、G.求證:
CF
AC
=
1
3
;
(3)如圖(3),若點P是正方形ABCD的邊CD上的點,且
DP
DC
=
1
n
(n為正整數(shù)),過點D作DN⊥AP,分別交AC、BC于點M、N,請你先猜想CM與AC的比值是多少,然后再證明你猜想的結論.
精英家教網(wǎn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8、如圖,A、B兩點在正方形網(wǎng)格的格點上,每個方格都是邊長為1的正方形、點C也在格點上,且△ABC為等腰三角形,則符合條件的點C共有
9
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如圖所示,△ABC在正方形網(wǎng)格中,若點A的坐標為(0,4),按要求回答下列問題:
(1)在圖中建立正確的平面直角坐標系;
(2)根據(jù)所建立的坐標系,寫出點B和點C的坐標;
(3)作出△ABC關于x軸的對稱圖形△A′B′C′.(不用寫作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如圖所示,△ABC在正方形網(wǎng)格中,若點A的坐標為(0,3),按要求回答下列問題:
(1)在圖中建立正確的平面直角坐標系;
(2)根據(jù)所建立的坐標系,寫出點B和點C的坐標;
(3)作出△ABC關于x軸的對稱圖形△A'B'C'.(不用寫作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