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為正方形ABCD的邊上的中點,AB=1,MN⊥DE交AB于M,交DC的延長線于N,
求證:(1)EC2=DC•CN;(2)CN=;(3)NE=

【答案】分析:(1)在Rt△DEN中,EC⊥DN,易證得△ECD∽△NCE,即可得到所求的比例關系式;
(2)已知了正方形的邊長,即可得到CD、CE的長,套用(1)的結論即可得CN的值;
(3)在Rt△NCE中,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得NE的長.
解答:證明:(1)∵NM⊥EC,即∠DEN=90°,
∴∠DEC=∠N=90°-∠CEN,
又∵∠DCE=∠ECN,
∴△ECD∽△NCE,
,即CE2=DC•CN.

(2)由題意知:AB=CD=1,CE=BE=,
由(1)的結論知:CN=CE2÷DC=

(3)在Rt△CEN中,EN===
點評:此題主要考查的是正方形的性質、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質以及勾股定理的應用,難度不大.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25、如圖1,已知P為正方形ABCD的對角線AC上一點(不與A、C重合),PE⊥BC于點E,PF⊥CD于點F.
(1)求證:BP=DP;
(2)如圖2,若四邊形PECF繞點C按逆時針方向旋轉,在旋轉過程中是否總有BP=DP?若是,請給予證明;若不是,請用反例加以說明;
(3)試選取正方形ABCD的兩個頂點,分別與四邊形PECF的兩個頂點連接,使得到的兩條線段在四邊形PECF繞點C按逆時針方向旋轉的過程中長度始終相等,并證明你的結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26、如圖1,O為正方形ABCD的中心,分別延長OA、OD到點F、E,使OF=2OA,OE=2OD,連接EF.將△EOF繞點O逆時針旋轉α角得到△E1OF1(如圖2).
(1)探究AE1與BF1的數(shù)量關系,并給予證明;
(2)當α=30°時,求證:△AOE1為直角三角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2013•四會市二模)如圖1,已知O為正方形ABCD的中心,分別延長OA到點F,OD到點E,使OF=2OA,OE=2OD,連結EF,將△FOE繞點O逆時針旋轉α角得到△F′OE′(如圖2).連結AE′、BF′.
(1)探究AE′與BF′的數(shù)量關系,
并給予證明;
(2)當α=30°,AB=2時,求:
①∠AE′O的度數(shù);
②BF′的長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如圖,點F為正方形ABCD的邊CD的中點,E為BC上一點,M為EF上一點,且D、M關于AF對稱,B、M關于AE對稱,∠CFE的平分線交AE的延長線于G,交BC于N,連CG,下列結論:①△AFG為等腰直角三角形;②CG=2
2
CN;③S△CEF=S△ABE,其中正確的有(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已知,AC為正方形ABCD的對角線,E為AC上一點,且AB=AE,EF⊥AC交BC于F,求證:FB=EC.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